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建立保护区重要性、机构设置及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掌握物种潜在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加强对物种的保护。鹿科(Cervidae)动物是东北地区森林等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3种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驼鹿(Alces alces)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数据库(GBIF)以及部分外业数据得到物种分布点,运用MaxEnt软件对3种鹿科动物进行潜在栖息地预测,模型AUC值如下:马鹿0.939,梅花鹿0.991以及驼鹿0.861。将模拟得到的潜在栖息地与东北地区保护区叠加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模型模拟得出的潜在栖息地占整个东北地区面积:马鹿(25.85%)、梅花鹿(0.99%)以及驼鹿(13.83%);潜在栖息地被现有保护区覆盖率:马鹿(10.03%)、梅花鹿(21.70%)、驼鹿(8.85%),尚有大部分潜在栖息地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上述研究结果对这3种国家级保护鹿科动物的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保护区面临的挑战及其有效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水库、建筑物、不断扩大的农田和土地退化正在使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所保存的未经干扰或少受干扰的天然生态系统的面积日益缩小,犹如海洋中的孤岛。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自然保护区中,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地降低。生物区域规划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力求把保护区和栽培地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遵循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的方针,制定行动计划并予以实施。本文根据保护区的管理情况、工作条件和科研状况等,对保护区或区域的类型进行了划分,针对现实,提出了如何实施生物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铜壁关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区系复杂,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保护区至今尚未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级别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困扰着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成立保护区管理局,理顺管理体制,扩大保护区面积,尽快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丽江市,是一个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是由拉市海及其周围的森林、草甸、沼泽、农田和居民区等生境构成。拉市海保护区多样性的生境,为该保护区中丰富多样的珍惜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2000年~2010年的遥感数据,获得针对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地、湿地三类生态系统的十年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初、级净生产量三个生态质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定量化评估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各生态系统质量十年动态变化,为拉市海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07,28(2):46-49
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以云杉、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植物群落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本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历史概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社区经济概况、保护区建立建设的重要性、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7年10月份我们随国际野主动物保护与管理研讨班一行到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79年是国务院批准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应置和资源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保护区(27。33~54N,117。27~51E)位于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和广泽县的交界地带。保护区面积为56527hm2其中核心35347hM2,实验区2158M,是“中国保护内的最高峰——黄岗山海拔高达2158m是‘中国东南大陆第一峰”。以黄岗山为主峰海拔高度超…  相似文献   

9.
仝川  苏和  茶娜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6):97-10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国家级草原保护区.从均衡与非均衡草原生态系统理论、草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学角度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多层面,深入分析探讨了保护区草原大面积退化的成因,提出调整锡林郭勒草原单一的经济结构、扶植牧民从事生态旅游、改变畜牧业自身结构、推广节约型畜牧业、健全与加强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协调能力和重新规划保护区功能分区是实现锡林郭勒草原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芳  于洪贤 《野生动物》2009,30(3):152-155
在综合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自然性、代表性、多样性、稀有性、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质量评价。计算得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分值为0.7386。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最后就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湿地保护区社会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勇 《野生动物》2005,26(1):14-17
中国是湿地大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总面积约为6594万公顷。截止到2000年,建立湿地保护区289处。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与森林和海洋相比,湿地生态系统更加脆弱,与人类的发展关系更为紧密,其功能和价值的社会化程度体现得更为充分。由于湿地的概念提出较晚,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起步较迟,我国大部分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均相对落后,社会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文力求分析湿地、湿地资源和湿地保护区的社会属性,从湿地保护区主体和客体的特点和问题入手,分析湿地保护区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湿地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琳  卢欣石 《草业科学》2010,27(4):15-19
中国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以及保护区内资源有效利用的现状与全国其他行业所属自然保护区相比明显滞后。依托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市场条件佳等优势,分析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遵循的5个原则,即保护优先、科技先行、生态旅游与草原文化相结合、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共同受益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马宝霞  白斌  李景侠 《草业科学》2006,23(12):12-16
从生态、社会经济和有效管理3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单项及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处理,计算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总分为77分,说明该保护区的整体保护效果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对保护区草地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现状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区的管理.于2009年7-8月,对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地植物区系及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有种子植物154种,分属30科,108属;研究地区草地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简单,以世界广布类型占主导地位,草地植物以旱生草本为主;研究区域草地植物种类存在空间异质性,从高纬度到低纬度,草地植物种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经度方向,自西向东植物种类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意义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区主管部门正在进行的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管理有效性的评估,意味着中国的保护区事业已从数量建设向质量建设阶段发展。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的建设,使之更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本研究论述了保护区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保护区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保护区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急需开展的工作等,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2022年9月4日,于内乡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红外相机中拍摄到白化豪猪,根据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资料信息确定为成年豪猪个体,这为河南省白化动物研究增添新的证据,对了解白化豪猪物种在区域的分布、栖息环境、行为等调查奠定基础,完善了内乡宝天曼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对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宜川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GIS结合保护区红外相机、野外实测原麝分布点数据,利用R语言对MaxEnt模型优化后建模,对保护区原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变量因子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保护区内原麝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61.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5%;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0.3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28%;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7.8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97%。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距河流距离是贡献率排前4的环境因子。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小,原麝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500 m和坡度20°以上的生境中出现概率较高,建议根据生境适宜性调整保护区范围(尤其是实验区范围),并在山体之间建立廊道,加强对原麝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原有鸟类记录480种,对江西武夷山、鄱阳湖等7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名录进行整理后,7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鸟类479种,占江西省鸟类数的91.8%,其中有42种为原江西省记录中未记录的物种。至此江西省共记录有鸟类522种,但有43种在7个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发现。7个自然保护区记录中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鸟类有283种,占江西省的91.0%。建议在加强鸟类保护调查监测和保护区建设的同时,修订补充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