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保护教育就是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教育。保护教育也是动物园发展的中心使命。动物园保护教育最大的教育对象就是数以百万计的游客。通过激发游客的同理心达到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目的。  相似文献   

2.
野生动物园具有教育、休闲、科研、保护4个基本的社会职能,同时野生动物园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需要科学的规划管理与营销推广吸引游客入园,通过门票的销售与其他增值服务来维系动物园良性经营与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园的游客数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动物园自身的规划与项目设计、媒体宣传与市场推广、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度、园内的增值服务与质量等。野生动物园动物的引进,一方面是增加了展示效果满足了不同游客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能丰富相关动物在驯养繁殖、疫病防控、医疗救护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本文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为例,分析2010~2014年引进动物数量、物种数和多样性与游客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引进动物的多样性与游客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伟 《中国畜牧业》2019,(11):91-91
城市动物园作为一个承载着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的主题公园,已成为市民文化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园的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动物的安全,还涉及饲养管理人员的安全和游客的安全。各地多发的动物园死伤事件,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游客或外来人员无视安全警示进入危险区,二是动物园管理者违规操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动物园的教育目标重点确立为以鼓励和引导游客行为使其支持物种保护和野外栖息地的保护。单纯的信息传播无法真正实现教育所需要达到的保护行为改变,促使人们行为改变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同理心。讲故事、参与饲养体验、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在南京动物园幕后之旅项目中为培养同理心传递有效教育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立“冷冻动物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牧  张金国  刘维俊  薛孝先 《野生动物》2011,32(1):41-45,54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是目前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有多种形式,"冷冻动物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手段具有现代化、高容量等优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冷冻动物园"。中国物种资源丰富,有许多特有物种,但很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本文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针对建立"冷冻动物园"所需的技术条件、物质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级的"冷冻动物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兴金 《野生动物》2012,33(1):48-50
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和保护教育是现代动物园的主要功能,兽医在保障野生动物健康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动物园兽医在本质上是医学的一个特殊分枝,由于野生动物及其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和个人精力、能力的局限性,动物园兽医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提高野生动物健康保障能力的根本出路;应激因素对圈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而适度驯化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的发生;在国内建立区域动物园兽医服务网络、建立兽医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是提高动物园兽医行业整体水平的基本思路:正确的疾病诊断和规范的处方,以及全面关注动物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的疾病防疫等在兽医日常工作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兽医掌握了动物发病和死亡的第一手资料,动物园应当为兽医参与动物管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行为与安全管理关系密切.研究动物行为可以提高动物园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本文浅谈与安全相关动物行为. 众所周知,动物园的野生动物受笼舍或隔离网的保护,参观通道的游客可以非常安全观赏它们.而管理人员长期与野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有可能受到伤害.动物园的管理人员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守则执行外,有必要了解研究与安全相关的动物行为,有效地保护动物和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是现代动物园的中心任务和核心使命。笔者对动物园保护教育功能提升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梳理和总结了动物园的保护教育功能,就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国动物园的保护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动物园中心使命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保护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是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周莉娅 《野生动物》2014,(4):475-479
保护教育作为现代动物园的主要职能之一,常态化的保护教育项目的开展正是动物园这一职能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发了6个动物场馆幕后之旅的常态化教育项目,以澳洲区幕后之旅为例,通过对2014年4~7月的活动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教育项目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此类教育项目切合当下亲子游的市场需求,对于影响常态化教育项目初期的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市场推广、项目内容和师资力量.其中市场推广效果较好的是朋友推荐和网络宣传;项目内容中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是亲近动物或动物相关内容;关于项目形式幼儿(4~6岁)偏好游戏互动环节而小学低年级(7~9岁)偏好动物故事环节.  相似文献   

10.
动物园是对公众进行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游客观赏和教育项目偏好是影响游客管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构建深圳野生动物园庭院探秘之旅项目的随机参数模型(random parameter logit,RPL),将观看项目动物、体验项目、动物生态解说、纪念品及费用5个属性纳入评估模型,分析各属性的偏好及愿付价值(willingness to pay,WTP)。结果表明:游客希望该项目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属性提升,且相对偏好于观赏多种动物以及进行深度体验,这两个属性的WTP分别为28.71和11.86元/(次·人);若项目费用升高,则游客对其选择性随之下降。利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进行该项目游客市场区隔分析:第一个类群为偏好多样化的游客,占受访者的35.7%,第二类群为偏好单一型游客,倾向于深度体验项目,这部分游客较多,占64.3%。可开展后场参观、动物饲料制作等游客参与式深度体验项目,招募志愿者辅助完成讲解站、主题日等保护教育活动,以提高动物园对游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于学伟 《野生动物》2012,33(2):97-99,107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加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刺激,给动物更多的选择,增强动物的主体能动性,使动物展示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并结合动物园实际指出了进行丰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了上海动物园游客类型与特征、游园目的、游客游览时获得野生动物科普知识的途径、游客对现有科普活动的评价、对科普教育的需求、游客满意度、意见与建议等,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66.02%)游客为本市居民和暂居本市的中青年。近9成(89.51%)游客携带孩子游览动物园,其中超过半数(52.34%)为父母与孩子共同出行。游客游园目的主要为观看动物、游玩娱乐和让孩子学习动物知识。观察动物和阅读动物科普说明牌是游客学习动物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互动类和深度游类项目,是游客最愿意参加的活动类型。游客更希望园方从动物科普设施、饲养员讲解、志愿者讲解这3方面提升其教育功能。总体而言,游客对上海动物园感到满意,超过半数(53.81%)表示很满意。具体而言,动物说明牌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路面状况和路标指示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提升科普活动的内涵和互动性;提升游园体验,延长游览时间;寻找迎合和引导的平衡;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动物园"湿地精灵"展区是近年来动物园展馆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其通过模仿构建野生动物栖息地,从而为野生动物提供接近其原始生境的生活环境。实现了提高动物福利,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现动物和环境和谐共存等多重目标。本文对"湿地精灵"展区的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谐共存理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动物展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10月~2007年7月采用游客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及访问法,调查了我国60家动物园的保护教育情况,对游客受教育途径、效果及意愿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途径选择通过阅读动物说明牌所占比例最高(34.21%),依次为观察动物(31.54%)、同伴或其他游客(14.43%)、动物园工作人员(5.66%)、科普教育馆(5.26%)及其他途径(9.41%);游客在游园后认识更多动物比例最高(34.03%),依次为了解动物行为方式(21.32%)、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16.10%)、了解动物生活习性(15.27%)、了解动物生存环境(12.87%);游客希望配备讲解员占42.93%,希望提高说明牌质量占22.40%,希望有宣传手册占19.77%。方差分析显示,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及专业类型野生动物园的游客从动物园工作人员(P=0.028<0.05)、科普教育馆(P= 0.011<0.05)获得教育的差异性显著;三者在认识更多动物效果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3<0.01)、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存在显著差异(P=0.03<0.05)。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提出了长期开展动物园保护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勇  刘舰  廖辉  袁梨  匡高翔 《野生动物》2012,33(5):297-303
作为全球自然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动物园系统,已成为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生力军,在濒危物种保存上发挥着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公众对生态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动物园能否顺应潮流,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确实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加以思考.毋庸置疑,动物园也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紧紧围绕保护、教育的工作重心,认真履行其职责,励精图治,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与时俱进.在动物园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只要把握住动物设施建设、动物场馆丰容、动物资源配置、动物种群管理、动物行为训练和公众保护教育等6个关键管理工作环节,并使其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就不会丧失机遇,就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掌握物种潜在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加强对物种的保护。鹿科(Cervidae)动物是东北地区森林等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3种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驼鹿(Alces alces)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数据库(GBIF)以及部分外业数据得到物种分布点,运用MaxEnt软件对3种鹿科动物进行潜在栖息地预测,模型AUC值如下:马鹿0.939,梅花鹿0.991以及驼鹿0.861。将模拟得到的潜在栖息地与东北地区保护区叠加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模型模拟得出的潜在栖息地占整个东北地区面积:马鹿(25.85%)、梅花鹿(0.99%)以及驼鹿(13.83%);潜在栖息地被现有保护区覆盖率:马鹿(10.03%)、梅花鹿(21.70%)、驼鹿(8.85%),尚有大部分潜在栖息地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上述研究结果对这3种国家级保护鹿科动物的保护管理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物园有限的面积与园中野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应用分配通道提高动物园场地利用率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并最终有利于提高动物福利。分配通道的应用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将动物园中的所有展区联结成网络,从而使每种动物的生活和展示空间逐步接近动物生态领地模型,使动物园中有限的场地条件能够满足圈养野生动物的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王靖元 《兽医导刊》2020,(2):110-110
动物园作为休闲娱乐、科普宣传教育、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和科学研究四大功能为社会服务.珍稀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因其对栖息地依赖性较强,圈养条件下对环境、温度、饲料等改变适应能力较差,极易发生应激性疾病.此文就珍稀野生动物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发生的应激性疾病展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野生动物除了就地保护,还需要对种群数量少、极度濒危的动物进行迁地保护,而动物园为迁地保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场所。因此,建设功能齐全、自然舒适、环境优美的动物园就成了各地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动物园野生动物场馆建设规划、升级改造及动物搬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马来貘又叫亚洲貘,哺乳纲奇蹄目貘科动物,全身毛色黑白相间,是貘类中最大的一种,分部于东南亚地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宝,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仅北京动物园、香江野生动物园、台北市立动物园、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四家动物园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