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从全省、分市、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2000—2015年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全省水平上看,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粮食短缺的状态;分市格局上看,粮食盈余市(州)增加,人粮超载市(州)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遵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最低,贵阳市最高;分县尺度上看,全省大部分县域的土地承载力状态有明显改善,北部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前粮食盈余县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一带的人口超载县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2000~2014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为数据基础,采用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对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将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人口进行对比,计算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以此来分析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4年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处于超载甚至严重超载状况,基于此,结合贵州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安徽省耕地变化情况,结合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时期内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状况。并利用PER模型,计算了安徽省1998—2013年的环境人口容量。结果表明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现实人口数量终将超过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出现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宝鸡市为例,统计分析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地-人口-经济"结构模型,对宝鸡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现有生产技术下,温饱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445.2万人和451.0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盈余状态;小康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389.53万人和396.6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和临界超载状态;富裕型水平2020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283.31万人和281.02万人,人粮关系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在2030年全面建设富裕型社会,宝鸡市土地资源属于超载状态,仍需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用组合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持续性角度来讲,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完全可以满足当地人口增长的需要,并有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工业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8.
人口问题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科学地对某一地区人口状态进行系统评价,本文从人口问题入手,对人口结构、人口变动、人口素质、生活水准等方面提出尝试性的人口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定量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以及时空差异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意义.论文以人口和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分区县尺度对重庆市的土 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0年间,重庆市内部各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高低差距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② 7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在不同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 上的数量分布大致呈“M”型,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属于临界超载和平衡有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顶端,属于严 重超载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中间,而属于超载和盈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低端.③2004-2010年间,重庆市 属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区县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区县数量已由2004年的13个增加到2010年的15个.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的粮食生产布局与优化、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2017年各市县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主要畜禽年末存栏量,对山西省各市县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按粪肥比例50%计算,山西省11个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和马铃薯总耕地面积的土地承载力均大于各市的主要畜禽牛、猪、羊、禽按年末存栏量计算的粪肥养分总供给量(以猪当量计),但除了晋城、运城和临汾3个市外,其余8个市中均存在部分区县粪肥养分供给量超过土地承载力的现象。为了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应以地定畜、以种定养,并对粪肥进行合理管理,调配施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57-19660
介绍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滨海新区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从经济和资源环境2方面提出了提高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洁  林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31-4732,4757
依据1998~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及时间序列模型对河南省耕地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增长的趋势逐渐放缓,但是由于基数较大,人口于2010年将突破10000万,人口压力依然较大;2010~2025年河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10.27%;河南现有耕地资源仅能承载温饱水平下的人口数量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将会日益突显,最终将阻碍河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现有耕地难以承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粮食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农民自觉保护农地的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七大保护耕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粮食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山东金乡县土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认为在温饱型生活水平下,不考虑外界因素,金乡县2005年土地资源是安全的。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到2020年,小康型生活水平下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安全人口上限为I25.67万。结果表明金乡县未来应适当控制人口增加,保护本地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与喀斯特地貌类型区一致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平原,中等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低承载区分布在峰丛洼地。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2007年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93798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8874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549238hm2,比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近6%。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超过其自身承载力范围,人均生态赤字的加剧更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此外,还提出应对生态足迹赤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在新一轮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过程中处理好人口、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以促进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鉴相对承载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促进人口、经济、土地3者协调发展与利用的背景下,对河南省综合承载力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了综合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河...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2014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进而为实现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东西向大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