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而言,平菇菌糠可用作草菇、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栽培的再用料,但不宜再直接进行平菇栽培,而要加入大部分新料进行发酵处理后才行。一般要求使用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糠用于平菇栽培。研究证明:平菇菌糠,加入部分新料后,进行简单处理后熟料栽培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菌渣再利用新途径,在栽培料中分别添加5种配比的杏鲍菇菌渣进行茶树菇栽培,结果表明:随着菌渣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随之减慢,吨菇投料成本随之降低;采用不同菌渣配比的栽培料在杂菌污染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平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本文作者介绍了平菇菇房和菇棚两种季节性栽培设施的建造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菌渣配方栽培平菇技术全过程,包括杏鲍菇菌渣配方培养料配制、培养料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程序,为广大菇农利用菌渣高效种植平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几种食用菌液体菌种进行秸秆发酵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平菇、鸡腿菇、杏鲍菇是可行的。与平菇、鸡腿菇的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萌发快,菌丝粗壮、整齐。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灭菌,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发酵料的温度、菌丝生长势、染杂率、出菇周期、生物转化率、成本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中添加15%的杏鲍菇菌渣,即降低姬松茸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姬松茸采收潮数较多,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单纯利用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的缺陷,以漳州市角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的一次发酵料(60%杏鲍菇菌渣+20%王老吉茶渣+20%牛粪+豆粕0.25 kg/m2+过磷酸钙0.5 kg/m2+轻质碳酸钙0.5 kg/m2)为对照,开展了复混基质(金针菇菌渣添加稻草)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玉米芯等原料以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各菌渣堆肥期间,随堆肥时间的延长,菌渣p H值及含氮量呈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针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杏鲍菇菌渣(P 0.05);金针菇菌渣栽培的双孢蘑菇5潮总产量达到17.17 kg/m~2,略低于杏鲍菇菌渣(对照)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18.65 kg/m~2;菌渣堆肥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较不添加的有明显提高,其中杏鲍菇菌渣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总产量相对最高,为20.60 kg/m~2。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丰收菇业有限公司企业为基地,开展杏鲍菇、草菇新品种引进筛选;集成创新培养料高压灭菌;养菌育菇环境智能化调控;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菇等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体系。本文从栽培基质收集与预处理、优良新品种引进、菌种扩繁、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渣发酵、草菇工厂化栽培、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等方面对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平菇作为食用菌产业中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菌渣,食用菌对栽培料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约70%,因此废弃菌渣中仍含有大量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该文在概括废弃平菇菌渣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介绍了废弃平菇菌渣的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发酵料平菇栽培技术是在生料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简便、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熟料栽培相比具有栽培成本低、技术简便等许多优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平菇能够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原因,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栽培污染率高、发病率高等难题。玉米芯发酵料冬季栽培平菇发菌期杂菌感染、出菇期病害(如黄菇病、胡桃肉状菌等),往往会导致栽培效益下降,甚至栽培失败。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发酵料栽培平菇病害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工厂化生产后产生的废弃菌糠进行有效循环利用,达到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笔者以工厂化一次出菇后淘汰的杏鲍菇菌糠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替代棉籽壳与玉米芯栽培秀珍菇,进行配方筛选,以期获得最适合秀珍菇生长的菌糠添加比例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对秀珍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菌糠比例逐渐增加,秀珍菇产量、产值、产投比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在培养料中添加50%杏鲍菇菌糠配方小区产量、产值及产投比最高,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平菇的生产成本,用工厂化白灵菇菌糠作配料,以20%、30%、40%和50%的量添加到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中,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白灵菇菌糠添加量的各处理组中,配方4生物学效率为54.1%,仅较对照组(64.7%)低16.3%,而生产成本比对照组降低47.4%;发酵料经短时高温处理结合套环纸封口发菌的种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菌棒污染率,各配方的污染率均小于4%,白灵菇菌糠作配料栽培平菇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组子实体相当。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刺芹植物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由于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并且食之有一种特殊的杏仁香味,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一种,故被誉为"平菇王".杏鲍菇子实体内含18种氨基酸及部分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且其呈味物质十分丰富,尤其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味.使得消费者对其青眯有加;加之较高的耐贮、耐运性,使其保鲜性能及货架寿命大大延长,也是受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21世纪开年以来,不断有商家在寻求该产品,无论鲜品、烘干或粗制品均可,但是由于生产者对杏鲍菇没有投入相当的精力去开发生产,致使该商品供不应求.这说明了杏鲍菇开发的前景及其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以蚕沙、稻壳为基质的平菇和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0.5 mmol/L的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分析这些离子对滤纸酶、Cx酶2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稻壳、蚕沙为基质的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 Zn2+和Mn2+有效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蚕沙和稻壳的纤维素利用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菌糠替代木屑等作为培养杏鲍菇的基质,以榆黄菇菌糠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方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菌阶段,添加42%菌糠生长速度最快,对照和53%菌糠生长速度较慢。但从单产和总产量方差分析显示,53%菌糠和对照在0.05水平上显著,从成本上和循环经济上考虑,在本试验中,配方2(菌糠53%、木屑27%、米糠15%、石灰1%、糖1%、玉米粉2%和含水量65%)是值得采用的配方。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袋栽研究了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杏鲍菇、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8.08,17.39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4.43%,76.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杏鲍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0.15%~94.03%,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0.49%~94.56%;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杏鲍菇、白灵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05.79,104.50 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3.22%,80.51%。这说明杏鲍菇、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3.22%,80.51%的碳源来自于木质纤维素。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81.31%,80.38%,对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2.20%,69.03%,对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6.14%,59.72%,说明杏鲍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强于白灵菇。在试验条件下,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均比白灵菇短,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也较白灵菇高,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平菇99、榆黄蘑栽培管理过程中菌袋注射不同稀释浓度的30%熟甘灵,测定其增产率和生物学效率,证明了400倍的30%熟甘灵对侧耳类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延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31-9932
[目的]比较白灵菇和杏鲍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方法]以市售白灵菇和杏鲍菇鲜品为试材,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白灵菇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白灵菇的氨基酸总量为167.2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7%、20.81%和19.20%;杏鲍菇氨基酸总量为140.8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6%、19.39%和24.64%。白灵菇的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糖含量分别比杏鲍菇高2.91%、4.11%和1.28%。杏鲍菇灰分含量比白灵菇高0.92%:[结论]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白灵菇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来看,杏鲍菇优于白灵菇,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袋栽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 ,其菌肉肥厚 ,质地脆嫩 ,风味独特口感极佳 ,有“平菇王”和“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杏鲍菇 ,让杏鲍菇早日成为大众佳肴 ,我们丹东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进行多次试验 ,摸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1 1 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左右。原基形成需 1 0~ 1 8℃ ,最适 1 2~ 1 5℃ ,低于 8℃子实体不易发生也难生长 ,高于 1 8℃易发生病害。1 2 湿度 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 65 %~ 7…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杏鲍菇的生长发育条件,并阐述了其生产技术及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