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是水文、气象、农学、植物生理、自然地理和农业生态等共同关心的一个关键参数,从两个世纪前到现在,一直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必须解决,又难于解决的复杂问题。农田中的水分蒸散主要有蒸发和蒸腾两个途径。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农田的水分蒸散是基本的响应函数和输出变量,在农业生物群体中,只有当水分的蒸发和蒸腾正常进行时,才有可能获取理想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凹底镇晚霜对小麦大面积霜冻危害的调查,揭示了农田中设置林带对减轻霜冻的作用,在窄林带树高7倍、宽林带树高15倍范围内,可使小麦少减产27.34%和57.82%。调查结果还表明,防霜效果与林带的走向、迎霜和背霜面、树冠层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7.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林网可使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5.7%,赖氨酸含量提高11%,湿面筋含量提高2.5%,容重也提高了2克/升,并且使小麦种子的生活力提高了7.9%,发芽率提高了6%。主要原因是林网改善了小麦的水分和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长征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3):114-115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土、增温保墒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农田防护林也存在着胁地的不利一面。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2000年起,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尾叶桉无性系MLA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雷州林业局两个试验点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MLA施肥试验,林龄38个月生的结果表明:处理⑥(P300g/株+K300g/株+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为29.24m^3/hm^2.a,比处理⑦(常规施肥,滤泥5000g/株+P250g/株+K150g/株)的平均蓄积生长量26.26m^2/hm^2.a大11;3%,比ck(不施肥)的平均蓄积生长量6.39m^3/hm^2.a大357.59%,比总 相似文献
11.
从1952年开始的松嫩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存在着网格过大;林网未按规划全部实现;树种单一;以及抚育间伐不及时等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农防林建设质量,充分发挥“三个效益”,在今后农防林建设中建议:①增加辅助林带,把500m×500m网格改为50Om×250m;②及时抚育间伐;③开发“三维”林业;④兴办林产工业,开展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论述了三北地区6种较典型的草牧场防护林的结构、效益及在草原发展中的意义,强调营造林带、林网、大片林、疏林、绿伞、生物圈、生物墙合为一体的、能在区域范围内自成防护体系的多功能结构的草牧场防护林。 相似文献
15.
16.
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生长效果、防护功能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确保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1992年在福建东山县赤山林场开展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大超过木麻黄纯林;混交林防护效益明显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林网体系。本研究分析了农田防护林网全方位的防风作用、防霜作用以及林网内的综合气候效益场。在林网内,全方位防风效能大于10%的区域为防护效益区。作物产量和质量分析表明,林网的防护范围为25倍树高。根据高生长分析确定了构成农田防护林主要杨树品种的成林高度。根据综合分析确定适宜农田防护林网的规格为400m×400m。图7表3参11。 相似文献
19.
新疆和田地区农田防护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和田地区地处极端干旱荒漠区,本文研究了实现农田林网化后,绿洲外围和内部小气候、地方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小麦和玉米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