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猪、牛、羊、骆驼、鹿等)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国家列为一类传染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1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现已知的有7个主  相似文献   

2.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侵害偶蹄兽,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病毒的不同毒株存在着抗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7):20-21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毒易变异,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强,对酸碱敏感。口蹄疫病毒复杂的血清型以及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给该病的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目前汕头市猪口蹄疫主要以0型为主,尚未检测到A型病毒抗体,但其非结构蛋白抗体感染率较高。猪口蹄疫疫病是汕头市养猪场常见的传染性疫病之一。如何科学防控猪口蹄疫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病原概述根据病毒的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有7个血清型:A、O、C,南非1、2、3型(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A、O、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型间无交  相似文献   

5.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场一旦发生口蹄疫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何控制好猪口蹄疫病是目前广大养殖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刘贺 《畜禽业》2015,(3):10-11
<正>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上出现水泡,形成溃疡,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2014年年底以来,雨雪增多、气候变化不定,全国各地陆续有发五号病散发,为避免疫情扩散,各地需加强防控。1病原病原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  相似文献   

7.
猪口蹄疫的综合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播极为迅速。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  相似文献   

8.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 ecircovirus,PCV)是1974年由德国学者Tischer从猪传代肾细胞系PK-15中作为一种污染物首次分离出来的类似细小病毒的颗粒,它是一种小的、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由单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病毒粒子直径为17n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该病毒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淡水渔业》1983,(3):F003-F004
<正> 据报道草鱼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在病鱼的肾组织及头肾组织超薄切片中均发现有疱疹病毒颗粒。我们将草鱼出血病病鱼的组织匀浆,经分离、提纯后,用2%磷钨酸溶液,pH6.9负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种病毒颗粒(图1)。颗粒呈球形,直径为60-70毫微米,有些颗粒可见直径为30-40毫微米左右的核心及20-30毫微米的外膜。用上述提纯样品感染2-3寸健康二龄草鱼,饲养水温保持在28℃左右,可以使之发病。将病鱼的肝、脾、肾取出后,研磨、冻融、离心后,制备成1%的病毒悬液,用此悬液感染鱼肾单层细胞,细胞收缩、脱落,出现病变。病变细胞经超薄切片观察,我们初次在组织培养的鱼肾细胞质内见到上述的病毒颗粒(图2)。有时可见到这类病毒颗粒包裹在膜状结构,而成从出现(图3)。另外,尚可见到未包裹上外壳的核心颗粒及外膜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1,(11):4
<正>到目前为止,我国仅见O、A、亚洲I型血清型的口蹄疫。O型口蹄疫在我国根深蒂固、由来已久。A型在1960-1975年曾流行20多省,目前,A型口蹄疫病毒在我国已广为扩散,是仅次于O型口蹄疫的世界主要流行毒株。根据国际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数据,2006年以来,我国(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方法以O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1和HRP标记VP1兔抗血清为原料,通过方阵滴定试验确定ELISA的反应条件以及阈值,建立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 ,并运用该方法检测已知临床阴阳性样品。结果 VP1抗原包被浓度为50ng/μL;HRP标记抗血清工作浓度为1:2000;抑制率大于30%为阳性,抑制率小于30%为阴性;检测120阳性临床血清,阳性检出率为90.8%;检测120份阴性临床血清,阴性检出率为93.3%。结论研究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操作简单,能够用于检测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VP1抗体。  相似文献   

12.
张生晓 《畜禽业》2010,(6):8-10
<正>1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本病具有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  相似文献   

13.
杨丽梅  马力 《畜禽业》2008,(3):26-28
<正>特别提醒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6)
口蹄疫病毒在17世纪被发现,此后一直制约着全球畜牧业的发展,一旦养殖场发生口蹄疫疫情,只能采取捕杀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另外还可以通过黏膜、尿液、奶等。患病的动物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蹄部出现水泡样的糜烂以及流口水。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是注射疫苗。主要从口蹄疫病毒的抗原和受体以及目前的口蹄疫疫苗等方面进行陈述,以便为口蹄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俊杰  张榜 《畜禽业》2008,(3):28-29
<正>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属人畜共患疫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6.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羊患口蹄疫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主要从临床症状、病原学、病理解剖变化、诊断、防止措施等来介绍羊口蹄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闽南地区具有典型神经坏死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为材料,采用RT-PCR法对其进行病毒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子进化模型分析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所受的选择压力。结果显示,采集到的6个石斑鱼样品均呈NNV阳性,系统树分析发现6个样品的PCR扩增片段均为RGNNV基因型序列,表明闽南地区感染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主要为RGNNV基因型病毒;通过PEG法对病毒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直径为25~28 nm、呈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的无囊膜病毒颗粒;分子进化分析显示NNV外壳蛋白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表明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出现遗传变异并以相对恒定保守的速率进化。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口蹄疫疫病传播迅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防控。首先介绍了猪牛口蹄疫疫病的具体表现,然后探讨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12)
口蹄疫是一种偶蹄动物患的传染病,它由口蹄疫病毒而引起,是急性、热性及接触性的。这种疾病对养殖业有很大的危害,为保证公众和养殖的动物都能健康,一定要对猪口蹄疫病重视。文章介绍了猪口蹄疫病诊断的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5)
<正>猪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为特征,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不仅对养猪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肉食品供应及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影响。鉴于口蹄疫对养猪业造成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