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季晚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的产量最高,为109 944.09 kg/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甬优12、浙优18的产量也较高,分别为10 971.72、10 511.54 kg/hm2,适合在原粳稻的种植区域推广;甬优1512成熟期早,为10月10日,对后作油菜的播种十分有利,因此,也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协优10号、Ⅱ优92、汕优晚3可以扩大推广种植,汕优明86、汕优669尚需进一步扩大试种,汕优桂99、枝优桂99、协优77、协优晚3推广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单季晚稻不同组合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在兰溪市种植的适应性,生育特点及产量表现,对"Y两优689"、"内5优8015"等6个组合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Y两优689"组合可在兰溪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单季晚稻杂交组合的大区对比试验,在山区、平原两地进行,旨在探求相关组合的产量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广的优良组合,为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为鉴定中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我们组织了单季晚稻新组合区域试验,以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2013年晚季引进7个杂交稻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6号、Ⅱ优907、深优9775、元丰86综合表现好,比D297优明86 (CK)增产8.4% ~ 26.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11.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12.
13.
为筛选出适合临海市种植的籼型单季晚稻品种,以华浙优1号为对照,2020年临海市对7个籼型单季晚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构成及产量和抗倒伏等性状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湘两优900表现较好,产量潜力大,可以在临海市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以中嘉早17和浙40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二者植株中等,结实率高,产量高,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适宜推广种植;晚稻品种浙优12植株中等,抽穗早,产量高,是双季稻搭配种植的首选良种;嘉优2号和绍粳18的熟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表现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晚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经选择较好品种进行晚稻区域试验,以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外地最新培育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及时鉴定在我县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为品种推广(审定)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特安排本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组合药剂对单季晚稻病虫防治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药剂组合基本能防治好单季晚稻重大病虫害,对稻田天敌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桃江县一季晚稻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于桃江县栽培的一季晚稻杂交组合两优培九、准两优527、培杂559、Ⅱ优441、Ⅱ优明86、汕优Ⅲ。其中最适组合为两优培九和准两优527。  相似文献   

20.
单季晚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单季晚稻直播技术研究实施概况,简单介绍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并从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合理运筹肥料、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