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冷库贮藏蒜薹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蒜薹入库前将库房打扫干净 ,用硫磺或漂白粉杀菌消毒 ,硫磺的用量为 8~ 10 g/m3,加锯末熏蒸 ;漂白粉的浓度为 0 .5 % ,喷洒地面、架子和墙壁 ,闭门 3天 ,然后通风换气。提前降温至 - 2℃ ,以防入库时库温回升过高。②应在晴天无露的下午进行提薹 ,不得用刀割刀剥 ,避雨淋暴晒 ,采后应及时运到通风的阴凉处 ,呼吸热和田间热降的越低越好。③采收应注意成熟度 ,质地脆嫩 ,无糠心 ,无萎缩 ,无病虫害 ,无杂质霉烂 ,无机械损伤 ,长度在 40cm以上 ,粗细均匀 ,薹基不老化 ,薹苞不膨大的均可贮藏。雨季和灌水后的蒜薹不耐贮 ,施氮肥过多、过…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四川大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以彭州正月早大蒜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2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与传统施肥方式对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处理1条件下,大蒜的地上假茎高最大,比对照提高19.42%,抽薹率和产量最低,分别为74.87%和377.04kg/667m2;有机肥替代处理2条件下,大蒜的蒜薹总长、薹茎长、薹茎基部粗、单薹重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5.45%、7.69%、8.42%、25.28%,抽薹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88.25%和507.79kg/667m2。相关性分析表明,蒜薹产量和单薹重与土苏调理剂、枯芽春呈极显著正相关,蒜薹产量与快克菌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土壤中补充土苏调理剂和枯芽春对蒜薹有增产效果,补充快克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蒜薹减产。有机肥替代处理2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在彭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蒜薹的主要病害为灰霉病,灰霉病潜伏侵染.蒜薹在贮藏初期,自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发病率较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大约5~6个月以后),蒜薹开始衰老,自身的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此时,灰霉病开始猖獗,蒜薹薹稍、薹苞、薹梗及薹梗基部均被侵染,导致蒜薹薹体出现椭圆形不规则病斑,病斑继续上下扩展,引起蒜薹断条或基部腐烂.薹苞及薹稍受到灰霉病侵染后,由绿色变成灰色、灰黑色,湿润腐烂.同时,带病蒜薹引起的病原孢子的传播,会导致健康的蒜薹发病.若管理不善,会引起库内大量蒜薹的腐烂,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一、大蒜病害的种类1.圆叶(也叫桶子)。该病主要表现在蒜薹未出之前这段时间,大蒜顶端的叶子呈圆桶型将蒜薹紧裹在圆桶之中,造成囊薹或断裂。2.蒜杈。即一株多枝,营养分散,主干蒜薹营养不足,又细又短。3.斑点。该病主要表现在蒜薹出薹之前,蒜薹表皮出现斑点,有白斑、黄斑、红斑  相似文献   

5.
抗三种杀菌剂灰霉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抗多菌灵、速克灵的灰霉病菌田间突变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数均较敏感菌株减少。而对乙霉威表现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很小;在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抗性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Rf0.83酯酶带为抗多菌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Rf0.45和Rf0.83两条三级酯酶带为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这些酯酶带的出现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毕节白蒜合理的拔薹技术,为毕节白蒜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毕节白蒜进行摘薹和蒜薹伸长到7~10厘米时顶下不同叶开始拔薹处理,分析不同拔薹高度对白蒜的产质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蒜头产量以处理1(摘薹)最高,为721.36公斤/亩;处理5最低(第4叶开始拔薹),仅530.49公斤/亩。随着拔薹长度的增加,单只蒜头重依次下降,以处理1最高,为30.06克。蒜头、蒜薹总产值以处理2(顶下第1叶)最高,为5 127.43元/亩。根据蒜头、蒜薹的产质量及实际市场价格研究,最佳拔薹长度为顶下第1叶,对蒜头产量影响较小,且总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1.早薹 1号该品种为薹、头兼用品种,其突出特点是:蒜薹、蒜头收获期早.植株 75~80厘米,蒜头外皮紫红色,9~10瓣,瓣紧,单鳞茎重约 20~30克.蒜薹长约 55~65厘米,蒜薹口感细嫩、味甜、品质佳.每 667平方米(1亩)产蒜薹 300~360公斤,鲜蒜头 750~1000公斤.每 667平方米用种量大粒 150公斤,小粒 100~125公斤 .……  相似文献   

8.
<正>1.返青期的管理。惊蛰以后,大蒜返青,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每亩2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5千克。随后进行浅锄松土,提温保墒。清明节前后叶片出现黄尖现象,要及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并增加浇水次数,一般要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促使植株生长。2.蒜薹生长期的管理。5月初,蒜薹开始分化,立夏以后,蒜薹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要加大肥水管理。在蒜薹未伸出叶口时,应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蒜薹伸出叶口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薹,芒种前后到蒜薹打弯,要及时提薹。3.鳞茎膨大期的管理。采薹后,蒜瓣开始膨大,需水量增加,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早衰;大蒜收获前  相似文献   

9.
浙南地区蔬菜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用药水平不同的浙南菜区的3个典型地点采集灰霉病变样品,分离出纯的灰霉病菌,采用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它们对农药速克灵、百菌清、万霉灵、嘧霉胺和施佳乐的抗性.发现从3个地点病变样品分离到的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百菌清、万霉灵均具有抗性,其中对万霉灵的抗药性最强,然后依次为速克灵、百菌清;而它们对嘧霉胺和施佳乐的抗性不明显.瑞安和瓯海两地田间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0%嘧霉胺悬浮剂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优于速克灵和万霉灵,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管叶现象使苍山蒜蒜薹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主要是薹上部),总糖含量(主要是薹中部和下部)以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蒜头品质的影响较小,但管叶株的蒜头及蒜薹各部分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划开管叶可以部分消除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金乡蒜薹和苍山蒜薹为试材,研究蒜薹采后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导致蒜薹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的病原真菌分为9个属14个种,其中主要是交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28.5%,并且,交链格孢属中,链格孢霉(A.alternate(Fr.)Keissler)最多,占17.9%;其次是葱紫斑交链孢霉(A.porri(Elliott)Cif.),占6.6%,侵染链格孢霉(A.infectoriaSimmons)占4.0%;葡萄孢属(Botrytis),占17.0%,主要是葱鳞葡萄孢霉(B.squamosaWalker)和葱腐葡萄孢霉(B.alliiMunn),占15.6%,灰葡萄孢霉(B.cinereaPers)仅为1.4%;而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镰孢属(Fusar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聚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依次占15.7%、12.6%、7.8%、6.5%、4.9%、3.8%和3.3%。其发病规律是:除青霉属外,其它12种病原菌初期主要侵染蒜薹的薹梢部位,之后再逐渐向薹梗、薹基部位蔓延。  相似文献   

12.
磷钾肥在高寒地区大蒜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彩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15-5215,5277
通过设置6个施肥水平处理,对蒜薹、蒜头产量进行显著差异性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寒地区在稳施氮肥900 kg/hm^2基础下,配施不同比例的磷钾肥,对大蒜蒜薹、蒜头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过磷酸钙施用量控制在300~450 kg/hm^2,氯化钾施用量控制在300~450 kg/hm^2,蒜薹产量增幅在80.2%~99.7%,蒜头产量增幅在28.5%~40.3%,产投比在10.7%~13.3%。研究表明,氮磷钾配合按照合适比例施用,才能使大蒜有最佳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86~1993年研究蒜薹产贮配套技术,在太原地区秋播覆盖栽培获得优质蒜薹,打破了以往山西临汾以北不产蒜薹的界限。采收时在田间进行挑选加工,解决了异地调运、产贮脱节的若干难题。小装量、低CO2和活动硅窗贮藏,适合地产蒜薹的生理特点,保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1993~1996年进行了陕西省关中大蒜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共发现14种病害。叶部病害以匐柄霉叶枯病和锈病分布广泛而严重,前者能引起复杂的症状,造成毁灭性损失,芽枝霉叶斑病、紫斑病、灰霉病仅局部地块有发生。蒜薹白斑腐烂病是首次报道的病害,贮藏蒜薹损失率高达50%~60%.蒜薹的灰霉腐烂也较普遍。田间危害鳞茎和根部的病害有白腐病和软腐病,贮蒜病害有曲霉病、黑斑病、灰霉病、红腐病和青霉病等。此外,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发生普遍而严重,另有一种病原未明的黄(红)叶病,仅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贮前处理对蒜苔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蒜苔贮前处理环境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调运回的蒜苔,品种不同,应分别码放,且应及对放在4~5℃适宜环境下,并及时进行挑选分级,然后在0±0.5℃环境下进行预冷。这样有利于蒜苔的贮藏。  相似文献   

16.
姜新  魏垂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50-4052
在对江苏丰县、沛县蒜薹生产区多年考察的基础上,发现该地气温与蒜薹价格存在密切相关现象.对2004、2006年适时产量与每日价格等数据运用计量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在蒜薹盛产期,气温导致蒜薹产量正向波动,蒜薹短期产量导致价格反向运动.从而导出气温通过作用于产量,最终影响蒜薹价格的结论.据此提出了兴建冷库,增加蒜薹品种以错开收获期等提高蒜农收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蒜苔增产28.7% ̄39.7%,蒜头相应产量提高19.5% ̄28.2%,平均增产率为36.4%和24.1%。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单位钾肥的增产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及施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的增产效率除与土壤有效N含量有关外,还受施钾量和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蒜苔和蒜头单位钾和N肥的增产数量与土壤有效钾、氮含量和施钾、施氮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在设施水培条件下,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探讨了钾对水培大蒜蒜薹和鳞茎鲜质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0、3.0、6.0、9.0和12.0 mmol/L 5个K+水平。结果表明,在营养液K+浓度0~9.0 mmol/L范围内,蒜薹粗度、蒜薹鲜质量、鳞茎横径、头型指数及单头鲜质量随营养液K+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至K+浓度9.0 mmol/L时达最大,较不施钾处理分别提高80.01%、258.70%、66.16%、22.56%和258.70%;当营养液K+浓度为12.0 mmol/L时上述指标下降。营养液K+浓度9.0 mmol/L时蒜薹及鳞茎全钾含量最高,较不施钾处理分别提高483.50%和399.25%。不施钾处理蒜薹及鳞茎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各施钾处理,施钾处理间全氮全磷含量均以K+浓度9.0 mmol/L时较高。充足的钾可显著增加水培大蒜蒜薹及鳞茎鲜质量,增加大蒜全钾含量,并以营养液K+浓度9.0 mmol/L时上述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刘学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95-14297
[目的]为今后大蒜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柴达木地区研究紫皮大蒜施氮、磷、钾量与蒜薹产量、蒜头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氮、磷、钾肥对蒜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对蒜头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在试验设计的水平范围内,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蒜薹产量逐渐增加,当各因素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施肥量,蒜薹产量反而下降。在低氮时,磷肥对蒜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在中高氮时,磷肥对蒜薹产量的增产作用前期大、后期小。在柴达木地区大蒜蒜头高产的氮、磷、钾肥用量的最优组合为氮(纯N)160.0kg/hm2、磷(P2O5)155.7kg/hm2、钾(K2O)179.6kg/hm2。[结论]优化了柴达木地区大蒜氮、磷、钾施肥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蒙脱石和麦饭石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蒙脱石和麦饭石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降低大蒜叶枯病的发生,提高蒜头和蒜薹产量;蒙脱石比对照增产蒜头11.0%,增产蒜薹19.0%;而麦饭石比对照增产蒜头8.5%,增产蒜薹4.9%。两种调理剂相比较,蒙脱石效果好于麦饭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