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的品质保存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消费者对绿茶中煎茶的品质也是要求尽量新鲜。1955年起以煎茶为重点的品质保存试验研究,在诸如低温、充氮贮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在简单地予以介绍的同时,也想谈谈我们进行的两、三项有关茶的品质保存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3.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谈谈茶色     
茶色指的是茶汤黄中带咖啡色的色泽。自然界中,生活用品上以茶色命名的色泽甚多,茶色服装,茶色面料加工成的衣服使人有一种舒适的美感,茶色办公文具盒,高级轿车采用的茶色玻璃,茶色眼镜都显示出高雅的情调。茶色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特别茶色反衬对环境有较大的改变,河南郑州生产的刻花  相似文献   

5.
1973年以来,我国向日本进口生产煎茶的设备,生产了一定数量的煎茶出口日本,为国家作了贡献,实践证明一些关键技术措施,在煎茶加工中是有探讨价值的。现分述如下:一、青叶处理煎茶加工用的青叶应尽量保持其新鲜度。凡贮存超过19小时的青叶不宜再供加工用。雨水及露水叶必须先经通风机吹干后,才可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6.
日本煎茶成套设备的制茶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九年,我场从日本进口伊达式“自动连续300型煎茶生产成套设备”和秋井式煎茶生产机械(不配套)。七年来,应用伊达式煎茶生产成套设备生产煎茶18,000余担,销售日本15,000余担。每年均有几批日本友商和制茶技术人员来场洽谈贸易,进行技术交流,日方对我们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刚 《茶叶通讯》1999,(1):21-24
煎茶属绿茶,是日本的主要体茶类,本文根据和者的考察、并参考有关资料写,包括:1.煎茶的历史演变及现状,2.煎茶工艺技术特点;3.对我国绿茶的点评。最后结合我国绿茶在目的“处境”进行比较照与反思,提出了几点技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台湾威利集团(董事长蔡辅雄先生)在福建罗源县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引进一套日本煎茶制作设备并高薪聘请日本静岗县资深的煎茶技师成冈武司先生来负责全面指导。现将日本煎茶制作的全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与茶     
章明斐 《茶叶》2000,16(3):168-17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坛举足轻重的大作家.其文学作品广为流传,曾写有不少和茶有关的诗篇,其中有两首<煎茶>诗非常著名.熙宁五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科场监试,作<试院煎茶>.  相似文献   

10.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人小田诚一郎"训点",他们在重印时删除了蕉中增补的内容,却又添进了"采录"屠隆《考盘余事》七则茶事。鉴于《煎茶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日存两个版本进行查对、考订和整理,旨在将混杂于《煎茶诀》中的附加成分,与原著区分清楚,做到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1.
煎茶、锅沙茶和乌龙茶等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特殊香型。为了探讨这些特殊香型的茶叶香气成分,并弄清各种茶的香气特性,对煎茶、锅沙茶、包种茶和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种茶类香气成分组成的不同)。供作试验茶叶,采用煎茶(川根、金谷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薯片色泽是决定消费者对油炸薯片接受力的最重要因素。薯片的褐变主要是美拉尔德(Maillard)反应的结果,即在炸制过程中发生于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氨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以还原糖的量为限制因子。马铃薯块茎中糖含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既有遗传的又有环境的。多数用于制作薯片的品种的块  相似文献   

13.
禁用面粉增白剂后保证中国传统面食品色泽品质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面粉及其制品色泽品质的需求,针对国家《小麦粉》新标准(GB1355-2005)禁用增白剂的规定,探讨并提出了替代过氧苯甲酰(BPO)、保证中国面粉及其食品色泽品质的措施:第一,研制和开发生物型和营养型面粉改良剂,特别是以脂肪酶、α-淀粉酶、木聚糖酶等生物酶为主的一些酶制剂,靠酶的催化作用,既保证面制品表面及内部组织均匀、表皮光滑洁白,又消除了BPO类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第二,培育高自然白度小麦新品种,特别是种皮薄、出粉率高、胚乳色素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低的小麦新品种,用其生产高自然白度的面粉或不易褐变的食品,从原料上解决问题;第三,引导消费者正确对待面粉及食品白度问题,让消费者从营养和健康上认识BPO等化学增白剂的危害,了解小麦自然粉色的本质及面粉、食品色泽变化的原因,改变面粉及制品色泽越白越好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4.
茶源探考     
《福建茶叶》2010,(3):78-80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相似文献   

15.
徐世昌与茶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又字菊人,号韬带,又号水竹村人和东海,河北天津人,光绪进土。徐世昌一生不仅在北洋时期.名噪一时,亦专工诗文、书法,编书著文,其诗多为流连风景,感慨时事之作,诗词格律清新秀雅,具有独特风格,自成一派,著有《海西草堂集》,此书对研究徐世昌其人及近现代文学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海西草堂集)}中,有徐世昌的茶诗近go首,诗体均为古近体诗,清新优美,现择要介绍如下:一、煎茶:这类诗是大量的,达3O余首。煎茶一首寄柯凤孙昔人斗茗重闽浙,分着湘产亦奇绝。我生爱茶重普洱,小团…  相似文献   

16.
人们要想饮到一杯好茶,仅有好茶、好水还不够,必须做到茶、水、火三合其美,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出好茶、好水的“本色”来。宋代苏辙在《和子瞻煎茶》诗中谈到:“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意思是要煎好茶,首先要烧好水。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  相似文献   

17.
李娟  勾玲 《中国棉花》2007,34(7):11-12
天然彩色棉由于具有不需化学染色、对环境无污染、穿着舒适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世界各国兴起了研究热潮.目前天然彩色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纤维色泽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荔枝果皮色泽由多种色素决定,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品质性状。果实着色是花色苷积累的结果,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由遗传背景决定,同时受内外环境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从外界环境、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花色苷积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提升荔枝果实的色泽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2月19日,中国茶叶博物馆与日本小笠原流煎茶道友好合作20周年交流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国际交流厅举行。百余位海内外茶行业、博物馆行业、文创行业的专家学者及市民茶友济济一堂,共襄茶事。公益财团法人小笠原流煎茶道第五代家元小笠原秀道先生、副家元小笠原秀玲女士,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及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为给拉面质量评价、拉面用粉标准的制定提供感官评价方法,采用走访询问、现场调查和网络交流等方式,收集拉面师傅对实验室制定的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餐饮市场常用小麦粉为样品原料,在兰州市和北京市分别开展消费者对拉面产品感官评价要素重视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评估和确定了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评价方法。88.89%的拉面师傅认为,所制定的拉面制作过程和感官评价方法可以概括拉面制作的整个过程,其对评价指标的重视程度依次为"和面难易程度及面团软硬程度""断条扣数及均匀性""跐面力度及黏手程度""醒发后面团色泽"="拉伸力大小";制定的拉面制作工艺可使大多数小麦粉满足加工工艺要求。消费者对产品感官评价要素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为弹性色泽硬度光滑性表观黏性;消费者完全可以区分出拉面用小麦粉的质量优劣。本研究制定的方法可用于拉面制作过程和产品感官质量的评价。在百分制评价体系中,拉面制作过程感官评价赋值分别为"和面难易程度及面团软硬程度"35分、"断条扣数及均匀性"20分、"跐面力度及黏手程度"15分、"醒发后面团色泽"15分、"拉伸力大小"15分;拉面产品消费者感官评价赋值分别为"弹性"30分、"硬度"20分、"色泽"20分、"表观性状"10分、"光滑性"10分、"黏性"5分、"食味"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