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2007年2月份,某商品猪饲养场新购进的2~4月龄仔猪发生以咳嗽、肠炎和持续性下痢,尿黄尿或蛋白尿,皮肤潮红或发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程短促,死亡率高。初诊为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用药后虽有一定效果,但达不到治愈目的。后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副伤寒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07年春天,我县某商品猪饲养场新购进的2~4月龄仔猪发生以咳嗽、肠炎和持续性下痢、黄疸、黄尿或蛋白尿、皮肤潮红或发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程短促、死亡率高。初诊为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用药后发现有一定效果,但达不到治愈目的。后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为副伤寒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1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只感染家猪,不感染野猪。各种品种、性别、年猪均易感,但以仔猪和母猪多见,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被阉割后几星期的仔猪尤其容易感染发病。猪附红细胞体在猪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猪等动物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自1932年Doyle在印度首次报道了附红细胞体病以来,随后在全球范围内从仔猪到怀孕母猪都发现了附红细胞体,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育肥猪。在我国,许耀成等(1982年)首次在江苏南部红皮病病猪血液中查到了猪附红细胞体之后,该病已在全国内蔓延。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的猪免疫力下降,为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绿色通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给广大畜牧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为特征,可引起猪只特别是仔猪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仔猪水肿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为0.2~1.2微米。常见形状为环型和月形,也可见到杆形、球形、星芒状和出芽状的,附在红细胞表面或悬浮于血浆中,以单个、  相似文献   

7.
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迅速检验方法,该试验对患附红细胞体仔猪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仔猪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红细胞破裂增加;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大量破坏以及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细胞的大量变性、坏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以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为特征,可引起猪只特别是仔猪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介绍了某养殖场断奶仔猪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我国河北、天津、山西等省市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仔猪的危害更为严重。2002年8月初,四川省成都市某养殖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内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呈散发流行趋势.临床上以发热、黄疸、贫血、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但在早冬晚春也可在局部区域流行,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皆可发病.它可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母猪流产、不发情,产出弱胎或死胎等症状,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及养殖户经济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09年11月我市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发热、皮肤发红、尿黄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全场247头猪,发病79头,发病率为31.9%,死亡率为1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现把该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我国自晋希民(1981)首先报道家兔附红细胞体病以来,牛、羊的附红细胞体病也相继见报.近年来猪的附红细胞体在我国少数地区也已发现.笔者在国内首次发现犬附红细胞体病后(已报道),1991年在上海地区又首次发现仔猪罹患本病.病猪死亡率最高可达50%,耐过的猪则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猪红皮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疸,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我县某猪场暴发的附红细胞体病并感染肺炎病例,以50~60日龄仔猪居多,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高达61%和46.7%,危害性很大,经济损失严重.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显微镜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继发肺炎.  相似文献   

14.
<正>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传染性、热性、溶血性疾病。本病在正常猪体内有较高的感染率,近几年来由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使该病暴发流行。类似病症的误诊、误判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使该病大有扩大之势。人们常把部分母猪流产、仔猪高热、精神沉郁、排黄色稀粪或粪便带血、皮肤及可视黏膜先潮红、后苍白、有的最后出现黄疸、尿棕黄色、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异常的猪病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更有甚者把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即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有的地方兽医在遇到“无名高热”疾病就会首先考虑附红细胞体病,在有些门诊该病的发病率高达90%。按照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却不佳,可见该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错误认识,笔者在此提出了一些关于附红细胞体的新的认识,供同行参考。1 关于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及分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论,附红细胞体过去人们认为是一种原虫,其所引起的疾病曾称为“类边虫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发热、深色尿等为特征。该病原体常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重者可致全身皮肤发红,故也称红皮病。猪感染该病后可大批死亡,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出非典型性特征,临床检查时很难马上确诊,因此易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现将某猪场一例非典型性特征表现的附红细胞体病报告如下,以期为其他  相似文献   

16.
1病变与诊断发病猪主要表现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委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出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降低。血检可见病变血球,呈星型、多边形或破碎,部分血球还可以看到附着在血球上的小黑点(病原体)。根据病猪症状和血液检查,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2.1哺乳仔猪2.1.1附红细胞体病对哺乳仔猪的影响哺乳仔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受应激因素的刺激可表现出症状。但若严重患病,由于附红细胞体大…  相似文献   

17.
仔猪附红细胞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所引起仔猪的一种热性、溶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皮肤发红。1流行病学目前,本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发生和流行。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仔猪比成猪易感性强,尤其断奶后的仔猪和和阉割几周后的仔猪易被感染发病。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成猪高。猪附红细胞体具有种属特异性,不感染牛、羊、鼠。本病的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健仔猪舔食断尾病猪的伤口,断奶后仔猪相互咬斗,或喝了被血污染的尿而直接传播。由于本病在夏季多发,所以,可通过活的媒…  相似文献   

18.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疾病的复杂程度加大,猪附红细胞体病也成为养猪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调查猪附红细胞体只感染家养猪,不感染野猪。各种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仔猪和母猪多见,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被阉割后几周的仔猪尤其容易感染发病。病猪和隐性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一例仔猪附红细胞体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本文采用了三种血液形态学诊断方法。猪附红细胞体病形态学诊断方法包括鲜血生理盐水压片、血涂片的瑞氏和姬姆萨染色,以及在油镜下观察猪附红细胞体的形态,采用上述方法对该例仔猪附红细胞体病做出了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常见传染病。本文介绍了1例哺乳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经采取防治措施,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