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工作上遇到红茶的历史问题,重新翻阅了有关资料,现就红茶历史中的武夷茶、乌茶及红茶名称的由来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关于红茶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明朝末年,有的说是清朝末年。还有的说,我国传到印度的制茶技术是乌龙茶(应是武夷茶)制法,是印度改造简化成现在的工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6,34(3):30-31
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发展至今,品茶已成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中国人对于茶,尤其是绿茶,常有一种偏好,也有一种很顽固的观念,就是觉得它是"清"的,总是说"清茶"一杯。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  相似文献   

3.
松萝茶     
安徽省休宁县产制松萝茶,早在明朝就开始闻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安徽名茶中最早著名的绿茶。《歙县志》载:“明隆庆间(1567—1573)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群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休宁县志》也有记载:“邑之镇山曰松萝,远麓为琅源,多种茶,僧得吴人郭第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吋。茶因涌贵,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山客索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春,开始了恢复仙人掌茶的研制工作。四年来,仙人掌茶多次被省、地茶叶科技部门和商业部门评定为地方名茶。现将几年来的研制工作,初步总结如下:一、关于仙人掌茶的发掘和考证仙人掌茶是地方传统制茶技术资源。发掘和考证仙人掌茶是很有意义的,第一、仙人掌茶的“诗并序”比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完成还略早,它记叙当时的茶叶的品质和制法详细,对研究我国茶叶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二、为恢复仙人掌茶的技术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1,23(3):45-47
最近应出版社之约 ,准备整理出版一部《中国古代茶书》。不用说 ,这一年多时间 ,天天和茶书打交道 ,发现、收获、体会自然主要是茶书 ,因此顺便预告 ,我们这期间为《茶业通报》撰写的 ,主要也是有关茶书问题。关于中国古代茶书 ,有的赞为“璀璨明珠” ,有的誉为“茶文化经典” ,这些都过言了。其实 ,形象地说 ,在古代茶书中 ,有黄金 ,也有沙子 ,能够称经称典可以说成明珠的少 ;非经不典甚至是鱼目一类的作品 ,倒较多。所以 ,客观来说 ,古代茶书 ,只能算是茶叶历史之镜 ,文化之库。论茶书中偶而混有鱼目 ,这绝不是夸张。如近出的《中国古代茶…  相似文献   

6.
制茶“发酵”一词是外国货,不是中国货。中国货:红茶是渥红,青茶是做青或摇青,白茶是摊放萎凋,湖南黑茶是渥堆,湖北黑茶是转色,黄茶是闷黄,四川晒青边茶是做色。这些概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概念:是抓住了制茶的本质,不是看制茶现象,是制茶的全体,不是制茶的片面;是制茶的内部联系,不是制茶外部联系。“发酵”与感觉的概念,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认识劳动人民创造这些群众性的科学化、通俗化的概念。为茶叶分类理论的制法系统性,品质系统性的法则。总结这些概念,归根到底是制茶色的变化。据此,就概括为“变化”一词,可以表明六大茶类的制法和品质的区别。“变色”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字向来就有很大的韵味,往往一个东西就会有几种雅称或代称。对茶而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文字演变,名称演变异彩纷呈,给人留下了极其美妙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仅文字称呼而言,茶为一说。故此,文章阐述了"茶"字确定前的同义字;从其形状、滋味、意蕴、精神四方面论述了茶字的其他代称和雅称。  相似文献   

8.
正茶歌茶舞是茶区群众在长期从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茶叶生产的历史,它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了解茶歌茶舞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基础、是认识和传承茶文化的关键,也是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该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涌溪火青是我国名茶之一,绿茶之珍品。产于皖南山区,泾县黄田公社、涌溪大队、黄田茶林专业队。相传,唐朝罗隐秀才,(小名叫刘金,外号叫罗汉先生)家住涌溪湾头山,在他住地周围茶园中,生长白茶数棵,细心采制,白毫披露如银色,称为银茶。其他茶棵采制茶叶,汤色叶底金黄,称为金茶。刘金就以金茶、银茶,敬贡皇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2年)茶乡人民,依徽州炒青制法,仿照浙江平水珠茶外形特点,创造一种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大方茶是徽州特产,亦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它以品质优异,风韵独特而得到中外消费的赞誉。大方状似龙井,外形扁平、匀直、有锋苗,但比龙井光滑、宽大,富有艺术特色。色泽深绿、油润、鲜活。香气高爽、持久,含有熟栗子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彻,叶底匀嫩、黄绿、明亮。大方形、色、香、味俱佳,不愧为我国名茶中的珍品。大方创制于明朝隆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据歙县志记载:“明隆庆间,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茶精妙,郡邑师其法”,“大方以旱南有大方山而得名,或云仿僧之制法,以僧名名之产”。这段记载说明,大方茶的名字有两种命名,一是以大方山命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宫廷或王室以茶作祭品,近年主要流传这样两种说法:一是据《南齐书·武帝本纪》,称始于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另为据《礼记》,称王室以茶“供丧事之用”,是始于三千年前的“周成王”时。两说究竟何者为对呢?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前者比较贴近历史事...  相似文献   

12.
一、泾县特尖的品质特点特尖是选特别好的山场;拣特别好的茶种(尖叶种);采特别细嫩芽叶;用特别手艺,吸收传统制法,制作的茶叶,叫特尖。泾县特尖,是一片形绿茶、古人有诗传诵:“二月东风草着花,草花觅路得山家,山中女伴青丝笼,去采针头绿雪茶。”特尖形似绿的雪片,外形扁平挺直,白毫满身披露。翠绿鲜艳,青香嫩鲜,叶底二刀一枪(二叶一芽),细嫩肥壮,汤色浅黄带绿,味醇爽口,回味泛甜,青香朴鼻,有茶到口,香渗鼻,沁人肺腑,令人一种美的感受。好奇的茶客,赞为“到口香”茶,每逢茶季,远道茶客,慕名而来,都为买到泾县特尖,感到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制茶和种茶使用化肥 ,是茶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如所周知 ,中国是茶业和茶文化的肇创国 ,中国有悠久的茶业历史 ,但近代茶业 ,则不是中国 ,而是从中国引进茶种、学习种茶、制茶刚刚开始 ,建立和发展茶园的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 ,边建边发展起来的。世界近代的历史 ,一般是以 1 6 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始的 ;中国的近代 ,则是以1 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但是 ,茶业的近代发展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都是与历史分期 ,不相匹配的。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历史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 ,中国饮茶、业茶的历史虽早 ,但传输国外的历史甚迟 ,与…  相似文献   

14.
明清茶书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赠送我们他精编的一套《中国茶业全集》。我们浏览过后,交换看法时,有这样二点共同看法:一是当时国内茶界还未曾重视到我国古代茶书,作为中国和世界传统茶学或古代茶叶生产技术经验及历史、文化的一库宝藏,日本学者倒率先研究和开始整理,这无疑对我国茶叶界特别是茶史爱好者是一种促进和鞭策。第二是仅仅将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汇编的28部茶书,再加日本现藏的宋·徽宗,明·冯可宾《山介茶笺》,清·刘源长《茶史》,清·陆廷灿《续茶经》等七书和日人研究《茶经》详说,图解3种共48个不同版本影印出…  相似文献   

15.
建瓯县是闽北青茶主产区,现有茶园面积94000亩,年产干茶53000担。一九八三年全县毛茶收购平均担价132元,扣除实际担茶成本94元外,每个劳动日报酬仅2.60元,茶农反映:“茶价低,工钱少,搞茶不如果树好”。一九八四年由县茶叶公司、南雅乡政府、南雅茶叶站、太平大队、建瓯茶厂和安溪县大龙格大队等,成立了提高青茶品质试验小组,制订了试验方案,开展大批量闽北传统制法和小批量闽南制法试验。自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十日止,历时十四天整,总产水仙青毛茶237担,产品交当地茶叶站常规收购。总值达44082元。平均担价186元,比去年同期的  相似文献   

16.
白茶溯源     
白茶是世界茶叶之珍品,也是福建传统特种外销茶类之一。历史悠久,素负盛名。我国十九世纪白茶出口的史实已为众所周知。然而,白茶源于何时却说法不一。早自陆羽《茶经》(公元758年),迟至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相去一千多年。我们不妨从历代有关“白茶”的记述和芽茶的采制方法及制茶技术的沿革,探究白茶制法的形成,以期对白茶始源的稽考。  相似文献   

17.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一个茶区的兴衰,一种茶类的形成与发展,原因很多。直接影响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消费的固定与转移等等。雅安茶区现在行政区划有雅安、名山、荣经,天全、芦山、宝兴、汉源、石棉等,除汉源、石棉二县外,其中六县历史上都产茶。雅安种茶历史悠久,是我省重点茶区之一,在全国茶叶生产中有一定地位,长期以来生产细茶、边茶。最早细茶比重很大,所产贡茶、名茶种类很多,颇有盛名。唐代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绿水,茶叶故旧是蒙山”。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相似文献   

19.
眉茶是我国主要的外銷綠茶,初制工艺上承受了明朝时創始的炒青方法,經几百年的生产驗証,証明采取炒青制法能制出品質风格特別优良的綠茶。建国以来,系統总結了这一制法的手工艺經驗,作了进一步发展現实机械作业的研究;并取得了全程  相似文献   

20.
近来茶叶品质不如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高质量。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的是提高制茶品质技术水平,不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且落后于传统的技术水平,莫同志提出水仙的传统制法,正是武夷岩茶的正规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