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仔蟹,以水草为隐蔽物、新鲜鱼、韪等肉糜为主要食物,保持良好水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75%、水泥池达86%、池塘为40.5%。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 期仔蟹 ,以水草为隐蔽物 ,新鲜鱼、虾等肉糜为主要食物 ,保持良好水质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 ,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 75%、水泥池达 86 %、池塘为 4 0 .5%。  相似文献   

4.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河蟹育苗面临严峻的市场危机,高产量低成本成为河蟹育苗的关键,育苗的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河蟹大眼幼体期是河蟹育苗的最关键阶段,生产费用已基本投入,如管理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经55.244 mGy的低剂量中子刺激后,体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体重增长动态。结果表明,扣蟹处理与对照(未进行低剂量中子刺激)相比,巯基(-SH含量)、谷胱甘肽含量(G-SH)、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自由基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则极显著下降(P<0.01),蟹壳颜色较深;幼蟹体重亦明显增加。表明低剂量中子刺激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对培育大规格扣蟹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经55.244~73.659 mGy的小剂量中子刺激后,不同养殖时期生化指标变化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扣蟹处理与对照相比巯基(-SH)含量提高14.05%~23.59%、蛋白质含量增高2.33%~24.09%,羟脯氨酸(Hyp)增加,碱性磷酸酶(AKP)降低,蟹壳颜色较深;且1龄蟹的抗逆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性早熟幼蟹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人工繁殖及幼体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罗氏沼虾的亲虾超冬,抱卵虾的孵化、幼体培育及仔虾淡化等人工繁育苗种技术的试验研究。其结果为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亲虾越冬存少46.3%、受业臃84.6%,受精亲虾的繁殖率为81.8%,幼体育成率为24.6%,在0.5m^3的水体中共获谈化虾苗6406尾。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多年的草花生产经验,经过设施育苗实际操作,作者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小型苗圃生产条件下的草花设施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1严格挑选抢卵蟹1.1排幼亲蟹的选择。挂笼的抱卵梭子蟹需要严格挑选,胚胎颜色为灰白色。呈红黄色的胚胎为死胚胎,应舍弃。附肢残缺太多的抱卵蟹易流产,不可选用。1.2亲蟹消毒。排幼的亲蟹用20毫克/公斤孔雀石绿溶液和20毫克/公斤甲醛溶液浸泡1小时,最后放入消毒海水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12.
胡小燕 《农技服务》2014,(6):199-199
<正>从大眼幼体到商品蟹要历经多次蜕壳,每蜕壳一次成活率都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从大眼幼体到五期仔蟹的成活率对成蟹养殖成活率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提高各期养殖成活率,就必须加强从大眼幼体到五期仔蟹的培育,强化技术措施,精心饲养管理,也只有强化五期仔蟹的培育,才能提高成蟹养殖的经济效益。用以培育一龄蟹种的蟹苗以5月上旬以后的为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培育成活率,又有利于降低性早熟率。5月以后的蟹  相似文献   

13.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实践,将香樟大苗的人工培育技术予以分析、总结,为发展香樟大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香樟大苗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变自然面貌加快林业建设速度,加速绿化荒山荒地。尤其使平原地区大地园林化,城市居民区绿化,公园和道路绿化以及营造各种防护林,都急需培育出大量的针阔叶树种大苗。基于此笔者于下文对大苗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大枇杷优质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蒙自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根据多年的大枇杷优质嫁接苗培育的实践经验,从砧木苗的培育、嫁接、接后管理及苗木出圃4个方面总结了大枇杷优质嫁接苗的培育技术。在当年2~4月播种,翌年6~8月嫁接苗即可出圃,且优质苗比例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引进的杂交大果榛子进行简要介绍,从培育壮苗、精细建园、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杂交大杲榛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杂交大果榛予进行简要介绍,从培育壮苟、精细建园、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杂交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养殖实验,比较野生捕捞大眼幼体(G0)和野生亲本人工繁育大眼幼体(G1)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低于野生子一代群体,其中雌体120和150日龄时规格差异显著(P 0. 05);(2)两群体的增重率(weight growth rate,WGR)均呈下降趋势,且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WGR总体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仅雌体150~180日龄及180~210日龄这两个时间段内高于人工繁育群体;特定增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变化趋势及差异性与WGR类似;(3)野生群体养成扣蟹的最终平均规格和一龄早熟率均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但平均成活率和最终产量却高于人工繁育群体;(4)野生群体养成的最终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0~4. 00 g(36. 76%),并且显著高于野生G1人工繁育群体(P 0. 05),人工繁育群体体质量主要集中于4. 00~5. 99 g(26. 93%)和6. 00~7. 99 g (25. 43%)这两个范围内,两群体扣蟹在≥12 g体质量范围内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 46%和7. 60%。野生亲本繁育子一代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较大,但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相对较低。通过养殖实验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野生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果,为合理选育和利用野生大眼幼体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扣蟹苗种培育是指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目前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大闸蟹育苗技术均已成熟。当前主要有工厂化育苗和海滨土池培育两种方式。工厂化育苗为温室人工控温,海滨土池培育为室外培育,育出的蟹苗相对工厂化育苗适应性强,蟹苗成活率高,且培育成本低,备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