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豫麦49-198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了大田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旗叶光合性状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延缓旗叶后期光合速率下降,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后期光合物质的积累与转运.与不施氮肥(对照)比较,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豫麦49-198子粒产量,并以单施牛粪处理产量最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通过分析各处理子粒产量构成因素发现,不同施肥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因该处理提高了产量三要素中的某些因子,如尿素与牛粪配施主要通过增加单穗粒数来实现产量提高.综合以上分析,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旗叶后期光合速率和增加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作物秸秆还田方式与生物无机肥配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收获后大量秸秆遗留田间,自然腐烂白白浪费,焚烧使环境污染加重.推广秸秆还田,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但受机械、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使该项技术推广力度小.我们在承接市科技局研究项目计划中,把有机肥源定为作物秸秆,与无机肥、生物肥合理配组,应用先进生产工艺,以生物有机无机肥形式推广应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作物秸秆生料、熟料两种形式与生物无机肥配施效果,以期为作物秸秆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大田露地条播条件下,研究了磷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50 kg/hm2的基础上,施P2O5150 kg/hm2、配施精鸡粪7500 kg/hm2(干重)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5589.29 kg/hm2,较不施磷肥和精鸡粪的处理增产38.86%。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县试验田0~20 cm土壤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使黑土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增加,以有机无机肥配施1 1处理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其处理N3M3作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2010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技术与精制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性状的影响,探讨了精制有机肥与腐熟剂对秸秆还田的激发效果及其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腐熟剂并配施有机肥1500 kg/hm2对小麦的增产率达9.60%~15.34%。秸秆还田配施精制有机肥和腐熟剂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精制有机肥施用量为750~1500 kg/hm2时激发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63-166
[目的]研究水稻生长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选用秀水为供试品种开展1季大田试验,设置常规及缺氮区(CK、T1)、减肥20%及缺氮区(T2、T3)、减肥20%有机肥配施区(T4~T7)和减肥20%缺氮有机肥配施区(T8~T11)共4组12个肥料运筹处理。测定水稻长势及植株养分吸收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均最高,但氮肥利用率较低;在常规施肥减量20%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有机肥,利于植株氮养分含量的积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完全不施氮肥,磷钾减肥20%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养分积累较为不利,产量明显偏低。[结论]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当常规施肥减肥20%,有机肥配施量为3 750 kg/hm~2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P<0.05),为最优无机有机肥配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氮磷配施对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的调控效应,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磷处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可促进小麦起身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的分配,对越冬前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同时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总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增加施磷量则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总转运量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可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研究结果表明,240kg·hm~(-2) N、100kg·hm~(-2) P_2O_5(N_2P_2)处理可作为黄淮麦区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9.
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有机与无机(氮素)配合施肥对土壤性状、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配合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利于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庞凤梅  赖欣  杨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19-7122,7249
[目的]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出发,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于2006~200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再设4个有机无机肥料组合,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基肥、追肥施用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无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够降低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基肥、追肥施肥后土壤的累计氨挥发量在5.354~8.916 kg/hm2,氨挥发损失率在1.824%~6.119%,追肥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占累计氨挥发损失总量的97%以上。[结论]麦田土壤的氨挥发损失主要来自于追肥。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水肥配合(2品种+2灌水水平+4施肥水平)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水肥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18与2019年度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均以‘石麦22’在中肥下达最高,‘济麦22’在高肥下为最高,2水优于1水处理;(2)冬小麦吸氮量均表现出高肥中肥低肥不施肥的趋势(‘石麦22’春1水处理除外);中、高肥水平下,增加灌水次数明显提高灌浆期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2种灌水条件下,成熟期中低肥水平下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差异不显著;(3)‘济麦22’比‘石麦22’表现出更高的WUE和肥料利用效率,通过将各处理下的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济麦22’以春1水高肥(N 300 kg/hm~2、P_2O_5 150 kg/hm~2、K_2O 210 kg/hm~2、50 m~3/667 m~2)处理为最优方案;‘石麦22’则以春2水中肥(N 225 kg/hm~2、P_2O_5 112.5 kg/hm~2、K_2O 157.5 kg/hm~2、100 m~3/667m~2)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叶片氮素、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区田间精准施肥试验,在黑龙江省海林农场以玉米为供试作物,探析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对玉米氮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片氮含量拔节期C2、C3、C4与C1处理间均达到了5%显著差异水平;灌浆期含氮量,C3C2C4处理,且C3处理与C4处理间达到了5%显著差异水平;抽雄期,玉米叶片氮素积累量增幅较大,且C2、C3分别比C4处理高出3.70%、12.78%,且C3与C4处理间达到了5%显著差异水平;玉米叶片的SPAD值在整个玉米的生育时期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抽雄期SPAD值与产量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相关系数r=0.965*,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理C2和处理C3的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且与其它处理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处理C3产量高于处理C2,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灌水与氮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灌水与氮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内不灌水(W0)、仅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开花水(W2),施氮52.5 kg/hm2(N0)、180 kg/hm2(N180),施硫0 kg/hm2(S0)、60 kg/hm2(S60)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增加,籽粒产量和田间耗水量明显增加,水分亏缺时增施氮肥和硫肥,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并促进了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运转和分配;灌水和氮硫配施对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运输有促进作用。氮硫配施对不同水分状态下的水分利用差异较大,适当减少灌水(W1)相比不灌水(W0)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相比W2,增施氮硫可以增加土壤贮水的消耗。适当减少灌水、增施氮硫不仅可以降低灌水无效消耗量,还可以提高降水和土壤贮水的利用率,实现小麦增产和水分利用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有机与无机肥料配施对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而且随着有机肥料在配比中所占比例的增加,番茄硝酸盐含量呈现规律性的下降,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现规律性的上升,其中有机与无机配比1:1处理最优,不仅番茄产量最高,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长期施用秸秆与化肥在2006年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施用不同量的化肥和秸秆处理下产量差异明显,施用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施用秸秆肥,而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大;通过对穗部性状分析结果发现,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的显著增产作用主要来源于小麦穗密度的增加,而穗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贵州省关岭自治县马铃薯的丰产丰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宜所坝区,设置5个梯度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以探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比例单质化肥的马铃薯农艺性状不同,不同处理的株高为34.9~39.2 cm,茎围0.48~0.57cm,主茎数和单窝数均2~4个,单窝重量0.03~0.52 kg。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其中处理E(不施肥)的产量最低,为1 400.48 kg/667m2,处理A(N-P2O5-K2O=12-10-20)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917.03 kg/667m2,较处理E显著增产516.55 kg/667m2,增产率达36.88%。在关岭自治县种植马铃薯黔芋7号最优的施肥量为纯氮12 kg/667m2、纯磷10 kg/667m2,纯钾20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尤其是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高达5705.3 kg/hm2,比未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0.35%和8.98%.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其中,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为8.04 kg/kg,而习惯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仅为3.30kg/kg.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能使水稻和水麦营养生和期提前,生殖生长期延迟,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宽幅精播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宽幅精播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行距宽幅精播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与留套种行宽幅播种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小麦分蘖数多,成穗率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等行距宽幅精播烟农5158和青麦6号的成穗率较高,产量提高显著;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等行距宽幅精播的济麦22穗粒数显著增加,相比对照产量增加显著。等行距宽幅精播相比留套种行宽幅播种和传统播种方式产量提高范围为11.6%~16.4%,且烟农5158的亩产量达到719.3 kg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减肥增效的内在机制,依据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为主处理,配施有机肥(用量30 t·hm-2)和不施有机肥为副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分别记为N0、N75、N150、N225、N300,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记为MN0、MN75、MN150、MN225、MN300。在分蘖、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期采集植株地下(0~20 cm根系)和地上部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而千粒质量则逐渐下降。配施有机肥处理有效穗数较单施化肥处理整体提高7.1%。MN15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到6 311 kg·hm-2。单施化肥处理籽粒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花前氮素转运,而配施有机肥处理花前氮素转运和花后吸收对籽粒氮素积累作用同等重要。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80%、33.10%。花前氮素转运以茎秆为主,花后氮素积累量在MN150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降低施氮量在增加氮素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适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单施化肥和配施有机肥分别在N225、MN150处理达到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拔节、开花和灌浆期分别提高25.94%、12.88%、9.90%和12.35%。综合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既能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又有利于保证西北旱地冬小麦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