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病(PPV)是养猪场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猪细小病毒的存在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猪细小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可能导致猪的生殖障碍或仔猪的皮肤病变。猪的生殖障碍包括死胎、木乃伊化胎、胚胎死亡、流产和不孕症等。猪细小病毒7型(PPV7)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国内外对其的相关报道很少,目前尚无与猪细小病毒7型临床病例发生有关的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存在繁殖障碍症状的猪只进行PCR诊断,从而为PPV 7型病毒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某场的母猪流产的死胎中分离到三个病毒株(HH—1、HH—2、HH—3)。均能在PK—15细胞上增殖、继代,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并产生血凝素,凝集豚鼠红细胞,这种血凝性能被抗猪细小病毒血清所抑制。并通过免疫电镜证明,分离株病毒颗粒,具有猪细小病毒的形态持点。故可认为,我们分离到的病毒株,均系猪细小病毒,为省内首次报道。此外,对从现场采集的有死产或不孕史的母猪血清23份做血清学检查,其抗猪细小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91.3%。从而说明该场初产母猪的异常产仔的原因,显然与猪细小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某猪场发生了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为特征,疑似猪细小病毒病,取流产胎儿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传代细胞.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以猪细小病毒NS1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猪细小病毒疫苗、流产胎儿病料及感染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160bp的目的片段。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为猪细小病毒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PPV)被认为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其缩写为SMEDI(死胎、木乃伊、胚胎死亡和不孕)。该文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病毒结构、致病力以及由该病毒引起的改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母猪受胎率降低,产活仔数减少,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猪细小病毒病在养殖业发达的国家流行,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北京和上海等地相继分离和鉴定出猪细小病毒病毒,明确了我国当时流行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大量的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PrimerPremier5.0及DNAstar软件对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保守区进行引物设计,选出扩增序列为猪伪狂犬病毒(373bp)、猪圆环病毒2型(430bp)和猪细小病毒(495bp)的3对引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mPCR对3种病毒的核酸检测限量从猪伪狂犬病毒至猪细小病毒分别为1.62×10-6、1.47×10-6和1.28×10-4 ng,对灭菌双蒸水、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eDNA和猪瘟病毒eDNA的m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mPCR可作为临床上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性疾病,受感染的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见母猪流产,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症状。近年偶见该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交叉感染现象。本文就猪细小病毒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一、猪细小病毒的临床病症和传染途径据调查研究发现,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主要是孕期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甚至还会引发仔猪的皮肤炎症、肠胃炎性腹泻和脑膜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主要引起母猪不孕、流产,产出死胎或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综合征,该病毒对猪群有严重危害,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毒基因结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综合介绍猪细小病毒病,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种猪的精细饲养与护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通过精细饲养与护理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增加窝产活仔数和提高母猪的抵抗能力,控制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如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猪瘟等引起的猪呼吸道综合征或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母猪出现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必须在配种前切实搞好免疫  相似文献   

10.
张棕 《当代农业》2011,(6):43-43
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病,以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而母猪无明显症状为特征。一、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染,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猪细小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后,促进了圆环病毒病的出现。因此,对猪细小病毒的防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母猪一种以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猪细小病毒是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侵害怀孕母猪,造成母猪多次流产或屡配不怀,即使产出胎儿也为死胎和木乃伊胎。本文对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体外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后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尚不清楚,为了更好的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后引起猪白细胞介素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PBMC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猪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猪IL-18的表达量在3,6,12,24 h增加,1,48,72 h下调。可见,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PBMC分泌猪白细胞介素18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自主型细小病毒(Autonomous parvovirus),它是引起畸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了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症状为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30年来的研究工作揭示了PPV的各种特性,特别是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去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不妊症。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1病因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尤其是初产母猪。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通常母体本身无明显症状.1995年2月在我省南阳某总公司养猪场发生以死胎为主要症状的母猪繁殖障碍的疫病流行.通过调查,临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实验室诊断认为主要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疫病.其诊断及防制如下: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初产母猪返情、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而母猪无明显症状为特征。该病于1967年首次在英国报到。目前呈世界流行,尤其是本病可与其他病原体协同作用而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9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某一新建猪场饲养50头初产母猪,配种后40—60天发生流产、死胎仔猪和术乃伊胎,流产母猪食欲、体温正常,无肉眼可见临床症状。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细小病毒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是猪场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大敌,一旦染上细小病毒,将会失去生殖能力,使猪场的生产不能按计划进行。另外当染病严重时,会造成猪的大量死亡,使猪场承受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猪细小病毒的生理生化特点,传染规律提供了一些预防,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是我区猪流行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它病毒如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也可引起猪的腹泻。现介绍以上三种病毒性腹泻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猪极易感染细小病毒,而病猪以及携带病毒的猪是主要感染源。感染后均可发生流产、死产等症状,感染后均可发生流产、死产等症状。发现多头初产母猪发生死胎、流产以及木乃伊胎等现象,而母猪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变化时,应考虑是否发生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情况。定期进行血清检测,及时发现并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