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我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2005年8月上旬,该基地“航豇2号”豇豆、“航椒3号”辣椒、“航遗2号”番茄3种航天新品种蔬菜成功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甘肃天水系列“航天菜”的成功培育,不仅标志着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浩瀚的太空正在成为中国科学家水稻育种基地。迄今我国已有7个航天育种育出的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今年已进入全国生产试验,推广面积逾百万亩。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航天育种水稻新品种Ⅱ优航2号“百亩示范片”,在福建省通过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位产量为13305kg/hm^2,达到了超级稻的标准水平。Ⅱ优航2号是通过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方法选育而成的航天超级稻,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被农业部列为第二批超级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06,(11):51-51
2006年9月9日15:00,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5.
郑伟 《中国种业》2015,(3):67-67
<正>近些年来,随着航天科技和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航天育种也随之得到了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一直致力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和2006年进行了2次大豆航天搭载试验,对大豆航天育种理论与技术进行探讨,经过多年地面连续选择,育成了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65号,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推广前景广阔。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1年以合航93-  相似文献   

6.
航椒2号及其大棚长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椒2号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经过太空诱变处理、日光温室加代选育而成的长羊角椒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航椒2号具有早中熟、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优良特性,特别是商品性突出、风味优良,深受市场欢迎,价格高于普通辣椒20%以上。近几年对其进行了露地、大棚、日光温室等不同方式的栽培试验研究,因其耐低温弱光和高温干旱,连续结果能力强,不易早衰,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2,(2):35-35
近日,“太空育种”项目落户扎兰屯市。 此项目是由扎兰屯市科技局与深圳市农科集团蔬菜技术应用研究所、深圳市农科蔬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决定在该市选3个基地,引种试种深圳太空1号“万年丰”牌系列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张宝树 《种子世界》2011,(11):45-46
冬小麦航麦二号是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运用航天育种技术——太空诱变育种选育的冬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01。航天育种也称为太空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载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诱变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经地面选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863”计划“蔬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获得重大突破。科技人员利用分子标记开展的白菜、甘蓝、西瓜、黄瓜、甜(辣)椒等多种蔬菜和园艺作物获一批高密度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分子标签技术培育的蔬菜杂交品种,可将育种时间从传统的3年缩短到1年,显著促进了甘蓝等显雄性不育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6,(11):24-24
随着“神六”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市场上出现许多贴着“太空”、“航天”标签的农业种子,说种植“航天种子”可以增产增收。日前,有关农业专家提醒,要科学地看待航天育种,不要神化和迷信,更不能乱贴“太空”标签。农业专家介绍,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空间磁场、失重、辐射等环境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在返回地面后,通过育种专家的精心培育从中挖掘优良丰产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10,(7):34-34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育种专家程永安经过4年7代的选育,选育成功两个分别适合保护地和露地种植的南瓜杂种一代新品种永安I号和永安2号。据了解,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以育种者本人名字命名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两个南瓜新品种具有商品性状好、抗病、早熟、丰产、坐果节位低等特点。在试验中,永安1号和永安2号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27.4%和25%。  相似文献   

13.
谢超有 《种子科技》2006,24(3):59-60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是由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家、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利用航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感温型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7)。2002年由广西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是航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感温型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0~2001年在福建省参加区试及大田生产试验,表现良好。2002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航天育成的“Ⅰ优航1号”11日在福建省尤溪县实现了再生季521.4kg/667m^2的高产水平。至此,该品种水稻创造了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年单产  相似文献   

16.
航椒3号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经过太空诱变处理、日光温室加代选育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具有极早熟、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优良特性,保护地、露地均可种植,保护地早春茬种植最好。2005年航椒3号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现已示范推广到甘肃、陕西、北京、山东、四川、浙江等18个省、市。  相似文献   

17.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进入商品化生产,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新品种特性及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超高产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以及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的籼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和“云香糯1号”的主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权威人士称,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863计划“蔬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获得重大突破。科技人员利用分子标记获得了一批高密度的白菜、甘蓝、西瓜、黄瓜、甜(辣)椒等多种蔬菜和园艺作物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分子标签技术培育的蔬菜杂交品种,可将育种时间从传统的3年缩短到1年,显著促进了甘蓝等显雄性不育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韩雪 《科学种养》2009,(4):48-48
金芝8号是我国科研专家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最新培育而成的超高产芝麻新品种,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引进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