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农业干旱简史与政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茂 《古今农业》2021,(1):89-96,115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人居大陆,澳大利亚联邦建立的一百多年以来,普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梳理了澳大利亚联邦农业干旱简史及其对农业产生活动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联邦政府应对农业干旱的政策实践,以及对我国应对农业干旱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外旱地农机化发展趋势甘肃农业大学柴强尹光华蔺海明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耕地的429%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在世界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发达的旱农技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作了巨大努力,其中旱农机械化是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半干旱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9%,就耕地面积而言,世界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面积只占10-15%左右。干旱肆虐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发展旱作农业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高旱地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要,已成为全球性目标。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4,(8):26-31
节水农业简析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畜产品居世界前列,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更有许多先进的经验,主要是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了完备的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全国尤其是干旱缺水的中西部地区10个州,建有完备的节水灌溉体系,占全国灌溉体系的70%,农业灌溉体系最好的是加尼福利亚州、得克萨斯州和马里兰州,到目前。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2007,(7):1-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干旱和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水资源的支撑。由于干旱缺水,土地产出能力受到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制约,农民增收受到制约。农田节水将节约用水与作物产出紧密结合,抓住了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模型相结合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干旱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农业干旱评价、监测及对策分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干旱指标P/E(p-降水量,E-潜在蒸发量)不能准确表达农业干旱状况,本研究所建立的农业干旱模型经验证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农业干旱的评价、监测与实际相符,对农业于旱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干旱国家之一,旱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的75%。多年来,农田干旱、地表裸露以及水土流失一直是阻碍旱作农业发展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耕作现状,通过分析机械化深松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态势严峻。而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常年降水少,地上和地下水贮量不足,干旱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另外,干旱缺水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构成了威胁。农业是个用水大户,而农田灌溉的节水却大有潜力可挖,走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道路是摆脱干旱威胁,加快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东芳  张飞  周梅  李瑞  李晓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55-5458,5523
随着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增大了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干旱风险分析逐渐成为近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模拟特定干旱指标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干旱、农业干旱风险的定义,以及对基于降水指数的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更是维系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水资耀贫乏的国家之~,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社会用水总量的70%左右.农业既是用水“大户”,更是缺水“大声”,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旱地农业的特点西北农业大学李晓娥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梁银丽澳大利亚的地面水资源较为贫乏,大陆内部和西部高原地区雨量很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该洲总面积的65.7%,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以旱地农业为主。澳大利亚的旱地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领导和全民根据国情提出多种节水灌溉模式,以解决农业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世界范围内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国农业生产经营成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政局稳定,取决于是否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借鉴日本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成功地维护了本国农业的高效运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因此要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依法参保;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变直补为保补;健全农业风险管理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高抗风险功能;创新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利用期货期权争取风险利润;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袁合才  辛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47-10948
首先考察了农业干旱问题概念的历史演变,其次从灾害特征、指标系统、数学建模系统、风险分析等不同方面分析了农业干旱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农业干旱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农业干旱风险性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芳  黄桂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32-132,140
2009年8月~2010年4月河池市遭遇了干旱灾害,通过了解这次干旱灾害的情况,分析了干旱对当地玉米、甘蔗和水稻等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干旱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利用遥感手段实时获取区域农业干旱信息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是有效进行农业监测预警、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综合遥感、气象、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金字塔”型多层级土壤水分估算模型框架反演土壤水分含量;利用土壤水分状态指数(SMCI)对2000—2020年河南省的农业干旱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其农业干旱发生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1年间,河南省农业干旱平均发生4.408 9次/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集中在3月和6月,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秋季和冬季农业干旱则有加剧的变化趋势。河南省SMCI年平均值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SMCI平均值最高,农业干旱情况加重;河南省近54%区域农业干旱程度表现出显著加剧的变化趋势,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结论】河南省农业干旱情况呈现明显加重的趋势,应及时监测预警、科学应对,减轻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旱作农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旱作农业,也叫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是指在干旱或无灌溉条件下,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从事种植业的一种农业生产。克旗大部分土地属于干旱山区。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4倍以上,60%以上的耕地几乎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种植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因此.搞好旱作农业.对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因干旱而损失粮食0.7~0.8亿吨,相当于年总产量的1/6。同时,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2004年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4.6%。但是,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并不高,农民仍然习惯于大水漫灌,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3,而先进国家为0.7~0.8。如果能把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0.7,那么仅此一项就可以节水900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每年灌区缺水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子。水分是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力的逆境,水分亏缺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最具有威胁的限制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的原因造成的减产,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