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杰 《四川草原》2009,(5):60-62
<正>称多县隶属三江源区,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人为的过度利用以及严重的鼠虫害,该区草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环境日趋恶化,退牧还草工程是改善高寒牧区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点项目。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改善草原生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2010,(11):38-38
<正>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m2,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m2,休牧围栏1560万hm2;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m2。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加快牧  相似文献   

3.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原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巴彦淖尔市从2002年以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所属4个旗县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经过十几年的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瑛 《草业科学》2006,23(8):82-82
经过3年多的草原围栏建设,宁夏91万hm2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覆盖率分别增加50%、20%、25%,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宁夏244·33万hm2天然草原中重度退化面积占89·2%,给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为实现草原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的目标,全区在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工程的同时,利用国家1·8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草原围栏建设,使人工草地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圈养,调整畜…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居世界第二位。为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畜牧业和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3年国务院决定启动退牧还草工程。两年来,退牧还草工程共安排草原围栏任务0.13亿公顷,总投资33.6亿元,  相似文献   

7.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草原建设和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建设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声音:努力使退牧还草工程真正成为生态富民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本世纪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旨在通过围栏建设、补播改良以及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协调发展。该工程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当前,必须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牧业通讯》2006,(15):29-29
尽管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果.但草原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农业部有关人士目前在天津提出.国家应加大退牧还草工程的投入力度,争取在2015年以前实现退牧还草20亿亩.基本扭转草原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资源合理开发等工作,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给探索四川省阿坝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基本概况 1.1畜牧业发展概况 阿坝州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速度较快.畜牧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培育出了以金川多肋牦牛...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重大意义1.1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做出的重要决策去年,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草原法》,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决定在西部地区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今年1月,国务院西开办、农业部召开了全国退牧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实施退牧还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省是西部地区优先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试点的7个省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作为2003年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列为省政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新源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459296.3公顷,分为夏草场、春秋草场和冬草场。新源县优质、广袤的草地资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原面临着超载过牧、退化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使得天然草地植被、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天然草地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16.
额敏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文通过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和出现的负面影响分析,提出今后发展畜牧业生产、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一些设想,以使退牧还草工程达到趋利弊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市,天然草原总面积174.51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50.68万hm2。随着气候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垦牧过度,草地不堪负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化"草原面积达138.1万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91.65%。近几年来依托国家天然草场保护工程、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以及省列草原保护项目等,以休牧、禁牧、划区轮牧为主要措施,加大天然草场综合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草原"三化",极大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草原生态建设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果洛州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出发,着重阐述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今后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果洛州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出发,着重阐述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今后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