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春优84 22块田的产量与穂粒重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因子变异效应为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每穂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一定正相关,穂数与每穂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通过每穂总粒数、千粒重有减产作用,每穂总粒数通过穂数是负效应、通过粒重为正效应;有效穂、结实率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每穂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向直线回归。栽培上应重点协调好穂数与粒数间矛盾,高产栽培决策是稳定穂数主攻大穂提高结实率争粒重。  相似文献   

2.
2010年旺苍县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应用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精确定量栽培比常规栽培有效穗数增加32.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粒,结实率增加1.3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 584 kg/hm2,增幅达20.02%,产值增加3 801.6元/hm2,纯收入增加1 701.6元/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直播栽培模式对常规晚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强化直播栽培、常规直播栽培(对照)和无氮直播栽培(N 0)4种直播栽培模式,观察不同直播栽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0.0、9.2 t/hm2,较常规直播栽培分别高出20.5%、10.2%;与常规直播栽培相比,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的水稻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型显著增大,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显著增加。因此,精确定量直播栽培和强化直播栽培是常规晚粳稻较优的直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相似文献   

5.
单季晚粳稻品种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比较单晚粳稻3个品种、2种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次之;品种秀水134、秀水114比秀水09增产5.97%和4.41%,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机插秧比直播显著增产2.64%,最高苗数下降12.1%、成穗率提高2.4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5.7%;精确定量比常规栽培显著增产2.88%,最高苗数下降19.8%,成穗率提高7.6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6.7%。高产组合,品种秀水134,采用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个旧市大屯镇和鸡街镇,选用3个优质稻品种和3个杂交稻品种进行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产量增长11.5%~16.7%,产值增3706~7003.5元/hm~2。  相似文献   

7.
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相似文献   

8.
高产环境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总叶龄数不同,但差异较小.在理想气候的条件下,基础产量为10.5 t/hm2,基础供氮量120~165 kg/hm2.按精确定量技术栽培的水稻产量都在16 t/hm2,明显比常规栽培法增产,并能省工节本.使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涛源水稻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麦后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优良品种比较了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在经济效益和产量上均超过常规栽培的手栽秧,其有效穗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6.0万穗/hm~2,最终产量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对水稻品种龙稻18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栽培模式的产量显著增加9.1%,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分别增加2.7%、5.4%和4.7%,且结实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精确栽培模式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增加,且结实率差异显著。在齐穗期,精确栽培模式的总干物质较常规栽培模式显著提高14.2%;在成熟期,精确栽培模式处理的叶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处理,增幅达19.9%,而茎干重、穗干重和总干物质重均略微有所提高,分别为6.2%、2.6%和5.5%。因此,精确栽培技术更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简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和比较水稻在精确定量栽培和习惯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产量比习惯栽培每667m2增产35.3kg,增收108.8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播种量处理,研究晚粳嘉58、秀水134单晚直播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与2个品种的田间最高苗、有效穂、产量呈二次曲线效应;与成穂率、植株高、每穂总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分别呈负、正相关;与千粒重分别呈正、负相关。每提高1.0kg/667m2播种量,分别为成穂率减2.0、2.2个百分点,株高降2.42、1.83cm,穂总粒减3.88、12.02粒,结实率减0.37、高1.53个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27、减0.09g。2个品种的极限播种量为3.0kg/667m2左右,最适播种量嘉58为1.67kg/667m2,秀水134为2.2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播期与播量,研究对直播单季晚粳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最高苗、成穂率、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有效穂呈正相关,与主茎总叶数、节间数、每穂总粒、结实率呈负相关;播种量与有效穂、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最高苗、结实率呈正相关,与成穂率、节间数、每穂总粒呈负相关;适宜播种期为5月27日至6月14日,适宜播种量为29.5~38.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和比较了水稻在精确定量栽培和习惯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产量比习惯栽培每667m2增产35.01kg、增收119.34元。  相似文献   

15.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缓释肥对冬小麦扬麦20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个市售缓释肥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为对照,在浙江省余姚市开展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生产中产量、营养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缓释肥既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有效穗数、每穂实粒数、每穂总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各缓释肥处理中,茂施麦坚强控释肥(N 26%、P2O5 15%、K2O 6%)效果最好,产量可达5 384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11.1%,净增收益1 128元·hm-2,适合在当地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客观评价自育的13个春小麦新品种(系),以新春37号为对照,在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了参试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丰产稳产性鉴定及产量构成三要素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表型综合变异系数依次为有效穗数>穂长>千粒重>穂粒数>株高>结实小穂>容重,新品系石春P5、石春P9、石春P6、石春P2的综合性状较好,分别较对照增产6.35%、6.01%、4.14%、3.1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春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穂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18-2019年在云南水稻高产区,选用云恢290、滇屯502、超优1000、明两优829等4个不同类型品种,以传统"一炮轰"的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对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炮轰"相比,2018年和2019年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成穗率分别平均提高9.6%和11.0%,伸长节间数不变,总叶片数分别减少0.6叶和0.5叶,产量增加50%;2年均增收2.0万元/hm~2,增收分别达52.3%和51.5%。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有利于构建高产质量群体,从而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20.
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苏北地区机插稻栽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秧苗素质低、穂数不足、缓苗期过长。同时提出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整地、栽插、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机插稻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