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草莓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p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是多种因子共同制约的结果;目前昌平区保护地草莓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值为14.9 cmol/kg,处于中等供肥能力水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有效增强土壤保肥性能。  相似文献   

3.
李赫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80-181
通过对辽宁省各市蔬菜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与分析可知,土壤pH最小值出现在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市辽阳县采样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小值出现在鞍山千山区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铁岭西丰县采样区;有机质含量最小值出现在锦州凌海市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太子河区采样区。本溪、辽阳、盘锦和铁岭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高,更适合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有机质对污染物质的迁移与释放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大明湖3个点的样品中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层大于下层;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729,P<0.01);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43,P<0.01);Fe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相关不显著,Mn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呈负相关(R2=0.425,P<0.05);有机质和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筛选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材料是开发植物源除草剂的基础。以青萍为靶标植物,测定了1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筛选出对青萍生物活性显著的11种植物,其LC50范围在0.008 6~0.078 0 g/mL,由高到低分别是:蒜、雪松、枫树、曼陀罗、南艾蒿、桧柏、苦楝、蒲公英、樟树、白花夹竹桃、空心莲子草,该结果对植物源除草剂研发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小麦生产的实际,选择对杂草(雀麦)有防效的7种小麦新型除草剂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摸清7种除草剂的除草性能及最佳除草效果的安全剂量,选择出成本低,防效好的除草剂供生产使用,较大地降低除草成本,节省劳力,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酰胺类除草剂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对 3种酰胺类除草剂的除草活性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稗草幼芽是吸收酰胺类除草剂的主要部位 ,稗草幼苗对乙草胺更敏感。苯噻草胺仅对稗草有特效  相似文献   

8.
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生测及温室盆裁试验,系统地评价了土壤湿度对除草剂除草活性的影响作用。以稗草作生测材料,在室内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除草剂对稗草抑制率与土壤湿度、除草剂用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土壤处理除草剂广灭灵、乙草胺、都尔、丙草胺、大惠利、扑草净、恶草灵、除草通、阿特拉津的药效与用量、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施用量是除草效果的决定因素,药效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湿度对除草剂的药效影响显著,尤其在用量较低的情况下,随着除草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湿度对药效的影响降低;除草剂的施用量与土壤湿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因此除草剂的施用剂量与土壤湿度有最优组合;在相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对不同除草剂的药效影响不同.且与除草剂的水溶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新的植物源除草剂,采取培养皿种子萌发法,以小白菜和稗草为靶标,测定14种植物样品的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经初步筛选后,桉树、枸杞、杜英、青蒿、桂树、荞麦、空心莲子草这7种植物对靶标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以玉米、生菜、油麦菜为靶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7种植物对3种靶标植物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70%,有开发为植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细叶结缕草草坪中4种常见杂草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草坪除草剂草坪隆5号、金百秀、秀白宫与尿素混用对供试草种鬼针(Bidens pilosa)、三叶草(Trifolium hybridum)、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狗尾草(Setaria)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尿素混用显著增强了3种草坪除草剂抑制杂草萌发、根芽生长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效加强。在各处理中,3种除草剂的除草活性为:除草剂+1.0%尿素>除草剂+0.5%尿素>单施除草剂(最大田间使用量)>单施除草剂(1/2最大田间使用量)。同时,尿素对除草剂的增效在除草剂和杂草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集3 987个水稻土土样进行测定主要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建阳市水稻土的土壤pH平均值为5.20±0.3,偏酸性;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4.91±6.4)g/kg,较丰富;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85.9±55.8)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9.2±52.4)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9±9.3)mg/kg,属于中等以下的土壤占73.7%。  相似文献   

12.
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_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设置6个浓度:1、2、3、4、5、6 mmol·kg~(-1),以不加有机酸为对照(CK),测定了油菜收获时的土壤pH值、酶活性和油菜干物质量以及Cd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Cd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5、6 mmol·kg~(-1)乙酸处理,4、5、6 mmol·kg~(-1)柠檬酸处理,3 mmol·kg~(-1)苹果酸处理,3、6 mmol·kg~(-1)酒石酸处理可显著增大土壤pH值(P0.05),草酸处理pH值与CK差异不显著;但施加有机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1、4、6 mmol·kg~(-1)乙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1、6 mmol·kg~(-1)乙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增加了1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4、6 mmol·kg~(-1)苹果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了77.13%和88.30%(P0.05),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1 mmol·kg~(-1)乙酸处理地上部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51.52%,2mmol·kg~(-1)草酸处理根系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1.58倍,1 mmol·kg~(-1)柠檬酸处理地上部+根系Cd吸收总量高于CK,差异均显著(P0.05);增加苹果酸量有利于提高根系Cd吸收总量,1、2 mmol·kg~(-1)酒石酸处理也提高了根系Cd累积量,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施加乙酸时,土壤pH值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总Cd显著负相关,施加柠檬酸时,土壤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Cd和试验结束时土壤中的总Cd量显著正相关,施加苹果酸时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显著正相关,其余处理土壤pH值与Cd形态相关性不显著。在碱性土上种植油菜,施加5种有机酸均会增大收获时土壤的pH值,且不同有机酸施加量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不同。5种有机酸中乙酸最有利于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油菜Cd累积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土壤质地、pH、有机质含量条件下,研究镉可交换态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镉添加进土壤后,经过40~60 d可被土壤吸附和固定,并进入稳定状态。随着土壤粘粒占比的增大,土壤中镉可交换态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土壤pH的升高,土壤中镉可交换态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土壤中镉可交换态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除草活性。利用小杯法测定枝、叶和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在8mg/mL的处理浓度下,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好。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使稗草的根长、茎长抑制率分别达到92.64%、93.44%。  相似文献   

15.
锦屏县龙池片区椪柑果园是贵州省名优品牌杉乡牌椪柑的主要生产基地。笔者在对该果园土壤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果树种植现状,针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酸碱度偏小、季节性雨水不均、土壤钙镁缺乏等状况,从增施有机肥、调和土壤酸碱度、平衡施肥和加强土壤管理等方面提出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增城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赤红壤酸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典型区域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酸度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调查采样分析增城区三种耕地利用类型(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下土壤的pH、交换性酸、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3.7%的土壤样品pH低于6.5,其中pH区间为(5.5,6.5]和(4.5,5.5]的样品均占37.8%,低于4.5和高于6.5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1%和16.3%;水田土壤pH最高,其次为水浇地,再次为旱地,平均pH分别为6.02、5.51和4.87。水浇地和旱地土壤交换性氢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旱地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最高,其次为水浇地,再次为水田,分别为1.38、0.72、0.31 cmol·kg-1。土壤pH与土壤碳酸钙和全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酸、Olse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氢与Olsen-P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碳酸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铝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Olse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碳酸钙和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增城区耕地土壤以弱酸性和酸性为主,且耕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旱地土壤酸度最强,其次为水浇地,再次为水田,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羊粪还田对巨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通过合理施用羊粪提高葡萄园土壤肥力,降低羊粪中氮、铁、铜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充分腐熟羊粪为基肥,设施入羊粪基肥20、40、60、80、100t/hm~2等5个处理,以不施羊粪基肥为对照(CK),研究羊粪还田对巨峰葡萄园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以及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羊粪基肥的CK相比,羊粪还田处理可提高葡萄园土壤含水量,且随着施肥量增加土壤深层土壤蓄水能力增加;羊粪还田可降低葡萄园土壤pH值;羊粪还田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羊粪施肥量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在不同土层中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土层在施入100t/hm~2羊粪时土壤阳离子交换值(CEC)达最大,0~15、15~30、30~45cm土层的CEC分别为15.62、14.70、12.25cmol/kg。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6):1360-1368
Saline area is an important reserve resource of arable land,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on the soil fertility in saline coastal ecosyste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e salinity effects on soil microorganisms, nutrient availabil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ere studied in soils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A total of 80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6 sites at four salinity levels(non-saline soil, salt content1 g kg–1; low salinity soil, salt content=1–2 g kg–1; middle salinity soil, salt content=2–4 g kg–1; high salinity soil, salt content4 g kg–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linity increased soil pH and exchangeable Na percent, but decreased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exchangeable K,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Both 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oil bacteria and fungi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non-saline and the saline soils. The predominant genera of soil bacteria(Planctomyces and Archangium, positive for carbon fixation) and fungi(Hydropisphaera, efficient in lignin degradation)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ing soil salinity and the decrea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ummary, soil salinity changed the abundances of soil bacterial, fungal,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communities and, subsequently, affected their function in saline coast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壤培养温度,含水量和肥力差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以不同肥力(CK、NPKM)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塿土、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设定3个培养温度(-20、4和25℃)和3个水分处理(10%、25%和40%),避光培养2个月,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对培养温度响应不敏感;2)培养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且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对于含水量25%处理,低肥力CK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磷酸酶显著增加50%以上;3)土壤有机磷浓度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相同土壤有机磷浓度时,棕壤的磷酸酶活性始终大于塿土。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低肥力土壤有机磷积累-矿化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有机磷浓度是决定土壤磷酸酶活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