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冬期间发病刺参苗的症状和病原、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亲参种质、饲料营养成分、养殖密度、抗生素的使用、水环境的变化)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明了刺参的健康生态保苗技术是提高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影响刺参幼参成活和生长的几个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慧玲 《水产学报》1988,12(3):259-265
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稚参到幼参阶段极易受外界综合因子影响,成活率很低。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四种因子对此阶段死亡率进行试验。从方差和直观分析看到稚参的附着密度和饵料品种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水温和换水方式。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2为最佳,0.5头/cm^2次之;饵料以鼠尾藻磨碎液为最佳,其次是鼠尾藻液和叉鞭金藻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   

3.
<正>刺参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刺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刺参的养殖面积逐年增大,其越冬保苗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刺参的越冬保苗工作应在每年11月中旬第一次寒潮来临之前开始,笔者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山东省日照地区对刺参进行了越冬保苗试验,现将刺参保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影响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手目,刺参科。产于黄、渤海,其经济价值可称之为“参”中之冠。是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的珍贵海产品,具有滋补强身的功能。体壁可治痛虚阳萎、肠燥便秘、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体壁真皮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有的多种酸性粘多糖对人体生长、愈创、抗炎、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能。刺参肠和性腺加工品,在日本视为美味极受欢迎,价格昂贵。刺参可谓全身皆是宝。近几年,刺参的价格一路攀升,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北方沿海不少地方,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投…  相似文献   

5.
不同规格和投苗密度对仿刺参池塘网箱保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刺参室外池塘网箱保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半生态式的保苗方式。于2014年7—11月在仿刺参室外池塘网箱保苗期间,通过现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投苗规格[大规格(0.093±0.004)g/头,小规格(0.024±0.001)g/头]和密度(低密度125g/m3、中密度250g/m3、高密度375g/m3)两因素对仿刺参苗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规格的仿刺参苗,低密度组体质量与特定生长率高于中、高密度组;相同密度条件下,大规格苗种成活率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小规格低密度组仿刺参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大规格低密度组仿刺参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不同密度组收获仿刺参苗的总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密度组收获仿刺参苗的净产量高于中、高密度组。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规格的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成活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密度的主效应对仿刺参苗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两因素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总产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规格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净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主效应对仿刺参苗净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仿刺参室外网箱保苗过程中投放大规格、低密度苗种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净产量,而且可以节省苗种资源和饵料投喂量,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产出投入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陈远  胡庆明 《水产科学》1989,8(1):18-21
刺参(Aposl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稚参后期至幼参的培育结果不仅影响幼参单位面积出苗量,也影响到幼参(种苗)的出池规格。培育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饵料的效果,培育管理技术是否得当以及培育密度等因子。隋锡林等(1984、1986)曾报告了不同饵料对稚参后期培育效果的影响以及稚、幼参高密度培育技术。关于稚参后期培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受控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实验设暗光、微强光、强光3个光照处理,同时每个光照处理组分别投喂两种饵料(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加底栖硅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幼参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每种饵料处理下强光处理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明显高于暗光处理组,而相同光照强度下两种饵料处理对幼参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个光照处理下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平均分别为0.26%、0.63%、0.98%/d,日增重为0.53、1.39、2.26 g/d。  相似文献   

8.
随着刺参保苗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及参苗人工配合饲料价格逐年攀升,刺参保苗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压缩刺参保苗成本并提高参苗产量是刺参保苗从业者生存及发展之道。面对人工配合饲料价格逐年攀升,已有部分养殖户根据参苗的生理及摄食特征,自己配制参苗的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但多数因为费时费工,饲料整体成本不降反升。我们亦是在经历类似的失败后才开始将硅藻泥应用于幼参培育的试验,现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刺参中间培育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报道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中间培育技术及其生长特性。刺参在大棚水泥池内,采用地下海水源,全人工饵料,培育60天,参苗大小由1310头/kg长至322头/kg。重量由78kg增至305kg,成活率96.4%,饵料系数1.76。培育过程中2-3cm的幼参生长最快,长得很慢的“老头参”占4.3%。培育的基本环境条件:盐度24.795±0.015;温度14.6-15.2℃;溶氧(DO)多为6-9mg/L;pH值7.2-7.6;铵氮0.2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宋宗岩 《水产养殖》2010,31(2):34-35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到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稚参大部分个体体长已达到1cm左右和变色参,即由原来的半透明变为棕褐色、赤褐色或淡绿色,这时虽然参苗已达到出池规格,但苗种的规格有很多还很小,个体差异也较大,用此苗种进行养殖和增殖放流,往往会因为冬季温度较低和规格较小,造成养殖成活率和增殖回捕率过低。  相似文献   

11.
换水率和密度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日换水率(0、10%、20%、30%和100%)和养殖密度[0.980±0.008、1.760±0.005、2.810±0.007和(3.640±0.006)kg/m3]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率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养殖试验首先在非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测定各组刺参综合特定生长率(ISGR)及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日换水率为10%和20%处理组的ISGR分别达到每天(1.330±0.161)%和(1.410±0.1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密度养殖试验证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ISGR逐渐降低,分别达到每天(0.610±0.500)%,(0.570±0.030)%,(0.560±0.045)%和(0.320±0.040)%,各组换水率及养殖密度组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均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波动;养殖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刺参的ISGR高于非循环水养殖组,可达(0.130±0.007)%,且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20 mg/L以下,而非循环水养殖的分别积累到(0.600±0.015)mg/L和(0.076±0.002)mg/L。研究表明,在换水率15%,养殖密度(2.810±0.007)kg/m3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刺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桡足类在刺参育苗及保苗中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刺参增养殖业的发展,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桡足类是刺参育苗、保苗期间的主要敌害。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小于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其大量繁殖会对体长小于3cm的稚、幼参产生很大危害。现对其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刺参养殖已经成为山东省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养殖面积已达到2.9万hm^2,2007年产量达5.1万t,年产值达到108亿元。由于养殖面积的扩大,需要大量的优质苗种。目前,在刺参苗种培育(保苗)过程中,往往存在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等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刺参苗种培育过程中,对幼参饵料配方、培育方法及光照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刺参摄食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本实验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体质量刺参[A(4.77±0.95)g、B(15.12±1.14)g、C(34.77±7.95)g、D(78.13±4.99)g]的有机物摄食率、吸收效率分别对饵料质量[Ⅰ(100%海泥)、Ⅱ(88%海泥+12%海带粉)、Ⅲ(76%海泥+24%海带粉)、Ⅳ(64%海泥+36%海带粉)]及温度[(5.1±0.4)、(10.9±0.7)、(12.5±0.6)、(14.2±0.7)和(16.1±0.6)℃]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摄食率(OIR)与饵料质量(OC)回归方程为OIR=a×OC/(OC+b),其中a、b分别为最大摄食率与半饱和常数;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饵料质量、体质量对刺参摄食影响极显著,而二者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与温度(T)的关系为OIR=c×T2+d×T+e,c=-(0.007 5~0.016 4)、d=0.298~0.769、e=-(0.742~1.977);水温、体质量对刺参摄食均有显著影响;而其交互作用对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吸收效率则不显著。饵料质量、温度和初始体质量(WW)组合双因子与摄食率的关系分别为OIR=12.55×WW-0.361+7.92×OC/(OC+4.373)-4.70,OIR=2.2×WW-0.384+0.033×WW-0.384×T2+0.077×T。协方差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水平。本研究量化了刺参摄食率与饵料质量、水温、体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初步掌握了有机物摄食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红刺参和青刺参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包杰  姜宏波  董双林  田相利 《水产学报》2013,37(11):1689-169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体色刺参(红刺参和青刺参)幼体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下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温度7~27 ℃范围内,红刺参和青刺参OC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OCR变化范围分别为7.58~25.94和13.12~25.61 μg/(g·h);红刺参OCR在7和12 ℃下显著低于青刺参,而在22 ℃下则显著高于青刺参。2)红刺参AE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青刺参AER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在温度17 ℃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二者AER变化范围分别为0.62~2.57和0.90~2.22 μg/(g·h)。红刺参AER在7 ℃下显著低于青刺参,而在27 ℃下显著高于青刺参。3)在盐度26~38范围内,红刺参和青刺参OCR和AER均随盐度的增加呈M形变化。红刺参和青刺参OCR变化范围分别为15.72~21.32和14.83~21.80 μg/(g·h);AER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83和1.40~2.00 μg/(g·h)。红刺参OCR在盐度23~32条件下显著低于青刺参;红刺参的AER在盐度29下显著高于青刺参,而在盐度32下则显著低于青刺参。4)在不同光色下,红刺参与青刺参OCR变化范围分别为14.33~21.37和15.73~21.59 μg/(g·h),AER变化范围分别为4.00~8.86和6.38~8.22 μg/(g·h)。红刺参和青刺参的OCR和AER仅在白光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红刺参对低温较敏感,而青刺参对高温敏感;红刺参和青刺参最适盐度范围均为29~32;青刺参可能对光谱的适应范围较红刺参广,这与两者所栖息的天然环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10~25℃),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体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生长曲线呈"钟形",在水温10~15℃,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在水温15~25℃,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根据温度与特定生长率关系式计算得出,刺参最适生长温度为15 5℃。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在10~25℃,随着温度升高,刺参幼参耗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25℃的温度系数(Q10)高于10~15℃和15~20℃的Q10,表明高温时温度变化对刺参幼参影响较大。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体组成和能值有显著影响(P<0 05)。在10℃处理组,刺参体内粗蛋白、粗脂肪与能值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粗脂肪含量和能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刺参(Aposl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稚参后期至幼参的培育结果不仅影响幼参单位面积出苗量,也影响到幼参(种苗)的出池规格.培育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饵料的效果、培育管理技术是否得当以及培育密度等因子.  相似文献   

18.
在扇贝幼体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稚贝保苗是搞好养殖生产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稚贝在池塘保苗较海上保苗有利于提高保苗率。然而目前在池塘保苗中死亡现象亦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保苗质量,现结合生产实践,就其影响因素和预防技术措施分析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在日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15±3℃)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耗氧率、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3℃的周期性温度波动模式下,变温对刺参耗氧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变温过程中刺参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前24 h内变温组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恒温处理组(P<0.05),在48 h后其日耗氧率均值与恒温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排列顺序为24 h(0.022 5mgO2·g-1·h-1)>48 h(0.021 5 mgO2·g-1·h-1)>72 h(0.018 7 mgO2·g-1·h-1)>恒温组(0.018 1 mgO2·g-1·h-1)。变温处理下刺参的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24 h~72 h日平均排氨率与恒温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中测得的刺参O∶N值在27.01~33.63,且变温对刺参的O∶N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主要原因是变温处理对刺参的氧代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发现,变温可以使刺参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比率增大,从而影响了刺参O∶N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刺参室内保苗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遍采用的附着基是聚乙烯波纹板、透明聚乙烯薄膜、旧网衣、扇贝笼等。本文采用聚乙烯网片式附着基和聚乙烯波纹板式附着基对刺参进行越冬保苗,对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成活率、产量及产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