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黄河流域一些主要站点近几十年来的水质、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从灌溉农业的发展和水库修建等方面探讨了这些人类活动对黄河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分析认为,农业用水量的急剧上升是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和断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黄河水总离子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水库的修建也加剧了黄河水质的“浓化趋势”。因此推行节水农业,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水面蒸发的计算在全球范围内河流、湖泊、水库和湿地等水体的水资源利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异性很大,难以精确计算,在世界上产生了多达数百种的计算模型。因此,对于国内外水面蒸发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比各计算模型的优缺点,为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灌溉供水渠道普遍存在时段性供水困难现象,调度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农业损失和水事纠纷。西干渠管理处利用渠道节制闸壅高水位向滚钟口水库注水,在用水高峰期补充下游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较好地解决了灌溉困难。并通过水库滞纳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证渠道运行安全。提出平原灌区利用适宜地形条件修建调节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库工程是在流域、地区等基础上修建蓄水的水利工程,其作用是挡水、泄洪、发电、放水等。因此水库工程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主要是针对渗漏这一问题,探究水库工程坝肩防渗,明确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我区自建国以来修建了水库548座,其中大中型65座,小型483座,总库容59.18亿立米,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过去修建水库目的在我区主要是灌溉、防洪、工业供水、发电等,把水库作为调节水量的设施来对待。在河流上修建水库以后,不仅水库库区及上、下游河道水力特性发生变化,同时河流与水库的水质状况也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人们对运用水库放水灌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何利用水库来调节水质的问题普遍受到重视,开展了多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6.
文峪河发源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是汾河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两岸民众和当地政府就注重对文峪河的治理和管辖。但是流域内河口决堤、河道变迁、盐碱地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文峪河流域水利事业的新局面:政府组织民众开展了整治河道,打井挖渠,修建水库等一系列的水利建设,使得文峪河流域农田水利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库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效益,但是水库工程一旦出事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县大多数的水库都修建于上世纪,几十年来发挥的作用不可估计,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故损失也是巨大的,从近年来其他各地区关于加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机制,降低事故发生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加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是预防水库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其工程效益有效发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用水量需求的增高,水库的利用率逐年上升。而提升水库修建中的防渗技术,对水库的可持续利用,起着积极的作用。促进防渗技术在水库修建中的利用,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分析水库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防渗工作,从而提升水库质量及其使用效果。文章结合西洋冲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就西洋冲水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渗技术内容、防渗技术在西洋冲水库加固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加强了对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库的修建便是通过利用其防洪救灾、供水发电等作用,来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水资源等再生资源的利用,大力推进水库的修建工作,给我国经济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增添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受到技术和管理地限制,修建的部分小型水库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立足于我国小型水库的基本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给小型水库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进而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地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叙述通辽地区水资源动态模拟评价基本原则与水资源系统水量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均衡模拟法和有限单元模拟法对通辽地区重点研究时段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了降雨入渗量,潜水蒸发量,水库渗漏量,河渠渗漏量,侧向净补给量随降雨量,水面蒸发强度,水库蓄水量,水位,河渠流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机理及其已开发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高旭升  孙小凤  韩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06-107,110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有着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通过分析黄河谷地土地资源现状,达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通过调查,选取简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土地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而且利用高矿化地表水资源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选取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第4波段选取阈值将水体和居民地剔除,对植被指数选取阈值将非盐渍化土壤与盐渍化土壤分开,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土壤指数对盐渍化土进行图像变换,得到盐渍化土的图像特征,通过判别函数值的大小对光谱特征进行信息量排序,取信息量最丰富的前3种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等地理信息对土壤盐渍化信息进行综合提取和分类,提高了土壤盐渍化的分类精度,可快速查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对加快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塔里木河上游绿色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技术的黄河三角洲河口土地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选用4个不同时相的陆地卫星影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从1976年到2000年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利用各种判读标志,通过对比分析法提取出高潮线,再将其进行叠加,量算增减土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地区土地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目前总面积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 ,二者结合驱动该区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茂县,汶川一带的干旱河谷是优质苹果的生产区。目前该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表现为:沟蚀强烈,片蚀普遍,滑坡频繁,泥石流时有发生,河谷底部风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植被稀疏,河谷幽深,土层松散,乱砍滥伐与陡坡垦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603a有史记载以来黄河河道变迁和春秋以来东平湖演变历史,本文提出我国中央山系东段碰撞和松弛导致的地势上升和下降是影响黄河河道变迁和东平湖演变的重要因素。山系碰撞上升造成黄河河道向北西迁移,东平湖湿地北漫;山系松弛下降导致黄河河道向东南迁移,东平湖南泛。  相似文献   

18.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并提出引黄治理泥沙的对策,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主产区主要推广品种株型变化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株型的优劣是大豆能否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大豆育种中重要选择指标之一。本文所论及的株型,主要是由结荚习性,株高,倒伏性,分枝性,以及主茎发达程度等性状综合组成。一定的大豆株型须与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水平与条件相适应。近年全国大豆主产区推广的高产品种的株型指出,东北春大豆产区的大豆株型,以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较高大,主茎发达又有一定分枝,抗倒伏,百粒重20克以上为主。黄淮夏大豆产区,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株高适中,秆强,荚密者为主。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夏大豆,以典型有限结荚习性,多分枝,分枝上举,荚密,高度中等,抗倒伏,子粒大小中等为主体。当今各区的大豆育种,应按照上述生产上大豆株型的形势,确定株型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中国农区开发之始、几个主要农区的深开发、黄淮江湖的连片开发、海河流域的开发、其它农区的开发和农区开发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完好的灌溉系统、导致深开发的人工运河和农业技术是开发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