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稻粉垄栽培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措施,进行了连续2造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粉垄栽培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都有提高,与常规栽培相比,粉垄栽培水稻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分别增加1 540.1、1 330.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和15.3%。  相似文献   

3.
粉垄栽培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垄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经过连续3造的水稻种植试验表明,粉垄栽培水稻的生产成本稍高于传统种植,但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稻谷的产量,产量增加454~1 973 kg/hm2,增幅达7.97%~23.86%.粉垄栽培水稻模式中粉垄当造、粉垄后免耕栽培第2造、粉垄后轻耕栽培第3造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29、1:1.74、1:1.88,产出比对照分别多0.20、0.15、0.14.粉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净利润比对照多1 272~3 869元/hm2,增幅达18.79%~79.5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稻田粉垄一次后的多年后效作用。[方法]稻田粉垄23 cm,对照(传统耕作)16 cm,持续7年对其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品质调查与测定。[结果]稻田粉垄当年早稻每公顷比对照增1 972.5 kg、增幅23.87%,稻米品质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5.95%、14.61%,土壤每公顷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74.58%、67.01%、104.41%、129.62%;粉垄后第7年早稻每公顷比对照增234 kg、增幅3.21%,稻米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5%、0.14%,土壤每公顷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45.8%、62.63%、73.37%,土壤每公顷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46.03%、50.58%、36.65%;粉垄耕作7年间产量增幅为3.21%~23.87%,其平均每季净效益增收1 843.61元/hm~2、增益18.03%。[结论]稻田粉垄第7年耕层仍保留22 cm,比传统增厚46.67%,且水稻当年至第7年增产提质,表明粉垄耕作稻田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桂东地区早稻稻鸭共作有机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统模式每667m2低18.3%,比有机模式高9.0%;平均净收益分别为797.5元/667m2、936.8元/667m2、664.3元/667m2,以稻鸭共作模式最高,比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增加20.1%和24.3%。此外,稻鸭共作模式在控制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提高肥力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优于其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四造水稻连续免耕抛秧试验,表明:水稻连续免耕抛秧与常规耕作抛秧早期稻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影响不明显,早稻产量基本持平;晚稻每667m2增产26kg,增5.4%;免耕抛秧比常规耕作抛秧每667m2可增加收入45~81.4元.  相似文献   

8.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 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桂中稻作区超级稻"中浙优1号"生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稻作区引进试种“中浙优1号”,2005年平均单产601.5kg/667m2;2006年示范2000公顷,最高产达750kg/667m2,一般产量600~650kg/667m2;用作早稻加再生稻种植,早稻生长期135~138天,再生稻60~70天,早稻平均产量635kg/667m2;再生稻平均产量265kg/667m2。生产上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管好水肥。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软盘抛秧和旱育秧在早稻—再生稻上的增产效果,通过田间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再生稻应用软盘抛栽和旱育秧技术,能提高秧苗素质,插后大田分蘖力强,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每667 m2全年产量分别为842.2 kg和815.2 kg,分别比水秧(旱稻—再生稻全年产量652.1 kg)增产190.1 kg和163.1 kg,纯收入增加264.1元和234.9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其特征表现:1)株型高大,分蘖能力和‘浙茭2号’接近;2)秋茭单个壳茭重达163.8 g,肉茭重113.0 g,长24.0 cm,粗4.0 cm,产量1 194.7 kg·667m-2,较‘浙茭2号’增产42.14%,产茭时间为11月4日至12月9日,较‘浙茭2号’推迟22 d;3)夏茭单个壳茭重120.3 g,肉茭重73.7 g,长16.5 cm,粗3.5 cm,产量3 093.0 kg· 667m-2,较‘浙茭2号’增产20.40%,产茭时间与‘浙茭2号’相近;4)肉质茎个体大,商品性好,营养水平高.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适宜的留桩高度是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内优航148水稻为试验材料,设计留桩高度5 cm、15 cm、25 cm、35 cm4个处理,进行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为25 cm时,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多,穗粒结构合理,每667 m2产量达372.4 kg,比留桩高度5 cm、15 cm、35 cm分别增加71.7 kg、53.6 kg、26.8 kg;留桩高度25 cm及以下处理,碾压区与无碾压区的再生季可以调节至同一时间收获.  相似文献   

13.
采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插植规格和不同施钾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水稻品种宜选用天优3301、插植规格33.3 cm×20.0cm的、每667 m2施K2O5 kg是获得烟后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易丰收2000倍浸种浓度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但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秧苗素质提高。易丰收2000倍与3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提高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在高氮肥下30.0kg尿素/667m2和32.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可以明显起到增加产量的作用。而在低氮27.5kg尿素/667m2+喷施易丰收处理,产量没有增加。易丰收1000倍与2000倍浸种浓度处理可以降低稻瘟病发病率。在高氮量下喷施易丰收对降低发病率作用明显,增加了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产量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5.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377元和10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采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硅钙肥,试验结果表明:加施硅钙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穗颈瘟能力,增强水稻抗倒伏性,比常规施肥每667m2增产78.5kg,增产18.9%,增收113元,以每667m2施50kg为宜,施用方法全部作底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超级稻生长的影响。2年4季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施缓释肥和有机肥基础上增施配方肥的技术方案,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和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长(直径0~0.3 mm),增强超级稻对养分的吸收转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衰老速度,进而提高超级稻产量,在南方双季稻上获得每667m2产量646.2 kg、最高712.4 kg 的普遍高产水平曰通过施肥措施等栽培技术的改进可显著提升超级稻的增产潜力,达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目的。基于经济效益分析,超级稻施用水稻缓释肥,在获得适度高产条件下可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减少施肥人工投入,在经济上是合算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栽培的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2013年引进两优616品种在福安市分别作单季稻、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晚稻栽培每667 m2增产96.5 kg,增幅20.4%,建议扩大单季稻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9.
蚕豆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蚕豆盖黑膜育苗移栽的种植模式,通过育苗解决了蚕豆播种与晚稻收割的时间矛盾,采用覆盖黑膜种植可提早6d采收。采用这项技术,效益达3000元/667m2,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