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对化学农药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氮素循环、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DNA序列多样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适应化学农药污染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3.
从结构、生物量分配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多年生豆科(Leguminosae)药用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嗜热酶耐热机制及提高酶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热酶因其在高温条件下特殊的耐受及催化功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蛋白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几方面,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在耐热机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常用的有效提高酶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物干旱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洁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54-159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逆境因子,水资源日益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从植物对干旱胁迫所作出的形态生理反应(植物的根系、叶片的变化、对光和作用的影响)及内部分子适应机制(渗透调节基因、保护酶体系、转录因子等)两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旱机理,为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作物耐低磷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作物对低磷胁迫的可能适应机制,重点介绍了碳代谢的改变在作物适应低磷环境上的积极作用,力求为作物耐低磷基因资源筛选及磷高效作物品种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鱼类低温适应机制及抗寒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鲮(Cirrhinusmolitorella)、罗非鱼(Tilapias)及其它一些喜温性优良养殖鱼类不耐低温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酸在10~7.0℃就开始死亡,以至只能在广东和广西养殖;而罗非鱼在我国广大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解决越冬问题。因此,广泛深入研究鱼类的抗寒机理,克隆出与鱼类抗寒性状相连锁的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结合,获得上述鱼类的抗寒品系,将是水产养殖业的一次重大突破,并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极区及北方海域鱼类抗…  相似文献   

8.
鲮(Cirrhinusmolitorella)、罗非鱼(Tilapias)及其它一些喜温性优良养殖鱼类不耐低温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酸在10~7.0℃就开始死亡,以至只能在广东和广西养殖;而罗非鱼在我国广大地区不能自然越冬,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解决越冬问题。因此,广泛深入研究鱼类的抗寒机理,克隆出与鱼类抗寒性状相连锁的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结合,获得上述鱼类的抗寒品系,将是水产养殖业的一次重大突破,并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极区及北方海域鱼类抗…  相似文献   

9.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从美国内达华州温泉和中国福建永泰温泉分离得到27株嗜热细菌,从中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嗜热细菌并进行了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LY7和LY8是产纤维素酶的嗜热细菌,菌株LY7与脂环酸芽孢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菌株LY8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生长温度范围在40~70°C之间,最适温度65°C。酶学性质分析表明,LY8的内切酶酶活高达145 IU/mL。  相似文献   

10.
热激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桦为研究对象 ,人为模拟高温 ,以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为主要测定指标 ,比较了不同高温和不同处理时间对 1年生白桦幼苗的伤害程度以及高温预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膜相对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在 37℃和 4 2℃热激处理的 2 4h期间出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 ,但 37℃ 2~ 4h处理为白桦热激反应的理想条件 .37℃ 4h热激预处理既可提高白桦幼苗的耐冷性又可提高白桦幼苗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89-2191
[目的]探讨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单因和正交试验对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研究,并测定CMC酶和滤纸酶(FPA)活力。[结果]单因子试验表明,该突变株产CMC酶和FPA酶的最适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甘蔗渣,氮源为(NH4)2SO4,培养温度45℃,培养时间3 d,起始pH值5.5,含水量60%。正交试验表明,最适产酶培养基为:麸皮+甘蔗渣(1∶2)40 g,(NH4)2SO41.0 g,K2HPO40.1 g,MgSO4.7H2O 0.03 g,含水量60%,pH值5.5;在45℃下培养3 d后测得的CMC酶和FPA酶活力最高,分别达832.56和70.38 IU。[结论]该突变株在高温下能利用廉价天然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2.
硅酸盐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1株硅酸盐细菌为例研究微生物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方法]在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硅酸盐细菌,按不同时间取样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Ca2+的质量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水溶性磷(DP)的质量浓度;细菌作用后的残留物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对磷矿石粉风化后,培养液中Ca2+和DP的质量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细菌作用后的矿粉颗粒浑圆,边缘模糊不清,菌体及有机物对矿物有较强的剥蚀作用。[结论]经分析认为细菌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源自细菌生长导致的机械破坏作用、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健康动物肠道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1-3,对1-3菌株的MRS发酵液、发酵滤液、中和滤液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别,表明1-3菌株的抑菌物质为胞外代谢产物;中和滤液仍有抑菌活性,说明除乳酸外,还有其他非酸抑菌物质。发酵液经70℃、100℃、121℃处理20min后仍有抑菌活性,说明抑菌物质具有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杨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5-4767
农村公共物品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农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其原因在于供给机制缺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改革和创新当前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刍议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它既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在高校图书馆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笔者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的现状,论述了进行图书馆机制重组的必要性,阐述了图书馆机制重组的内容和目标并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了进行机制重组的策略,研讨了一些实际业务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地黄枯萎病拮抗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9株生防菌株的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对地黄土壤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木霉T4、T3的生防机制较为复杂,具有拮抗作用和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作用;放线菌S72、S15、S52和细菌B21、B6主要是对枯萎病病菌有拮抗作用;不同生防菌处理均对地黄土壤和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试验为地黄枯萎病防治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耐践踏性是衡量草坪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从草坪草形态解剖结构、细胞壁成分、代谢调节、矿质营养和水分等方面,综述了草坪草耐践踏性的生理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有效分离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3种培养基在50℃下从新鲜马粪、新鲜牛粪和陈垃圾土中分离高温纤维分解菌,研究不同样品中高温纤维分解菌的分离情况,分析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和CMC酶活力。[结果]3种样品中,牛粪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多于马粪和陈垃圾土。从3种样品中均能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分离的高温纤维分解菌数量最多,其培养高温纤维分解菌的能力最强。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到CMC酶活力较高的高温纤维分解菌的比例最大。[结论]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和赫奇逊滤纸培养基是分离纤维分解菌较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地补农"的大政方针,科学修编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