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特性,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淋溶体积、淋溶液pH值、施药量等因素对土霉素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黑钙土、赤红壤3种不同类型的土样中,土霉素的迁移深度为:赤红壤>红壤>黑钙土;土霉素主要富集在土壤表层,其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同一深度的土壤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淋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增大,随pH值增大而减小;土霉素在土层中的含量分布、淋溶深度与其施药量均呈正相关;当淋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土霉素溶液时,土霉素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中多环芳烃的释放及纵向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通过酸雨的土柱淋溶试验模拟实际降水过程,分析了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的变化及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柱中纵向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度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均较淋溶前减少,pH2.5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含量较淋溶前减小的幅度最大(52.08%),pH5.6酸雨淋溶后减小的幅度最小(21.55%);酸雨破坏土壤微结构,使土壤胶体分散,粘粒下移,与土壤粘粒结合在一起的多环芳烃也一起向下迁移,酸雨pH值越小,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能力就越强;酸雨对土壤中不同性质多环芳烃的纵向迁移影响不同,对低环多环芳烃(环数≤4)的迁移影响较大,对高环多环芳烃(环数4)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结合的物质不同而引起的。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酸雨作用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介质中的稳定性及其对地下水潜在污染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戊唑醇在不同类型香蕉种植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情况.[方法]建立土壤中戊唑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GC-MS),研究其在海南砖红壤、云南沙土、福建平原冲积土3种典型香蕉种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淋溶行为,评价戊唑醇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消解和迁移能力.[结果]戊唑醇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20%~100.8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土壤淋洗柱法,以黄褐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行为,探讨了淋溶水量、淋溶水pH值、施药量和添加外源木炭等因素对异丙隆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异丙隆淋出率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淋溶水量与异丙隆的淋出率呈正相关,且对淋溶后异丙隆在土层中的分布有明显影响;用不同pH值的淋溶水时,异丙隆的淋出率为pH5>pH9>pH7;施加不同药量时,异丙隆的淋出率为10 mg>5 mg>20 mg;异丙隆的淋出率随外源木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异丙隆在土壤柱中的滞留量则随着木炭添加量增大而增大,提示添加外源木炭可明显减少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出率,降低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溶深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自制土柱装置,进行新型硝化抑制剂对氮素迁移转化及其淋溶损失的试验,探讨其对氮素垂直迁移和淋溶损失的影响,以及硝化抑制剂自身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27 d内,新型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抑制土壤铵氧化过程的发生,显著提高20 cm以上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深层土壤地下水硝态氮浓度显著低于未加硝化抑制剂的对照土壤地下水的浓度,明显降低硝态氮垂直迁移的淋溶损失;不同的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地下水氮素的迁移转化影响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模拟稻田养殖系统,研究溴氰菊酯在生态系统中的代谢及分布。[方法]采用HPLC测定水体、土壤、水稻根、河蟹肝胰腺及血浆等不同样品中溴氰菊酯的残留量及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试验结束时,溴氰菊酯在水体中残留量低于检测限;底泥中残留量高达1 500.48μg/kg,消除半衰期长约104 d。[结论]溴氰菊酯肝胰腺组织中的残留量大于血浆组织中的残留量,易在河蟹肝胰腺内积累,其残留量具有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汾河流域是山西省重要粮食产地,长期大量施用草甘膦导致其在土壤中聚集,严重威胁着汾河流域的土壤质量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本文旨在研究草甘膦在汾河流域的分布、降解及迁移特征。[方法]测定汾河流域农田土壤中草甘膦的含量,掌握草甘膦在汾河流域农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室内培养、土柱淋溶试验,研究草甘膦在施用后的降解、迁移规律。[结果]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氨甲基磷酸(AMPA)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4月、7月和10月草甘膦的含量为分别为2.20~45.4、11.9~153和6.60~143μg·kg-1,AMPA的含量为11.1~165、71.8~362和20.3~343μg·kg-1。草甘膦在汾河流域农田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5 d,施入草甘膦30 d后,土壤中草甘膦残留量基本稳定。淋溶作用使草甘膦及AMPA沿土壤剖面迁移至35~50 cm土层,50 cm以下土层草甘膦及AMPA含量接近自然土壤。[结论]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土柱淋溶试验初步探索了草甘膦施入土壤后的降解及迁移规律,结果可为汾河流域农田土壤草甘膦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兽药磺胺嘧啶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性和迁移性,通过室内模拟降解试验和动态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能力很弱。磺胺嘧啶在土壤中有一定的淋溶向下迁移性,不同土壤间迁移状况差异较大。砂土中磺胺嘧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经淋溶后渗出40cm土柱的磺胺嘧啶为加药量的70.16%,而其在壤土和粘土柱中的渗出率分别为39.66%和51.12%。磺胺嘧啶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淋溶向下迁移能力为:砂土〉粘土〉壤土。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淋溶向下迁移能力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磺胺嘧啶在土壤中淋溶向下迁移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土壤中农药的吸附-解吸过程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这一现象,分析了扑草净在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机理.[方法]吸附试验采用批量平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南方水稻土,红壤和黄壤对扑草净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结论](1)扑草净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和淋溶水平。[方法]采用野外冬小麦田间试验,选定不同降雨强度和施肥水平,分析土壤不同深度水分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降雨强度和土壤施肥水平是有效影响土壤氮素在土壤中运移和淋溶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土壤降雨强度越大,施肥水平越高,会造成土壤中主要氮素类型硝态氮明显的流失。此外,土壤质地类型也是造成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土壤质地砂性越强,其淋溶效果越明显。[结论]土壤施肥水平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溴氰菊酯在茼蒿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溴氰菊酯在茼蒿中的半衰期为3.9~4.5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4 d,药后14 d消解79%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0、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茼蒿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 mg/kg。推荐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结论]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氯化镉(CdCl2)为供试污染物,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重金属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时CdCl2污染物在土体中沿横向及纵向的迁移过程和特征,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柱淋滤装置,模拟2阶段降雨条件下CdCl2在土壤层中的横向与纵向迁移分布特征,试验周期16d,采用便携式手控负压泵抽取土壤溶液样品,溶液中Cd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重金属Cd呈现明显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CdCl2在投加后0.5h即覆盖表层横断面,146h覆盖整个纵剖面。Cd浓度的纵向相对变化速率分析表明,不同深度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不同,15、35和55cm深度处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分别约为48、117和266h。[结论]该箱体模拟装置可以同时考察污染物在土壤中沿横向和纵向的分布及迁移特征;较大降雨条件下重金属Cd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先以横向径流扩散为主,纵向迁移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
杜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22-8524
[目的]探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育小白菜幼苗,至三叶一心时,用微量注射器分别用10μl不同浓度的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处理第3片叶片,24 h后测定小白菜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氯氟氰菊酯和稀释500、1 000倍的溴氰菊酯导致小白菜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上升;氟氯氰菊酯和稀释1 500倍的溴氰菊酯则导致小白菜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结论]氯氟氰菊酯和高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对小白菜生长有促进作用,氟氯氰菊酯和低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对小白菜生长有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镉在土壤中迁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氯化镉(CdCl2)为供试污染物,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重金属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时CdCl2污染物在土体中沿横向及纵向的迁移过程和特征,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柱淋滤装置,模拟2阶段降雨条件下CdCl2在土壤层中的横向与纵向迁移分布特征,试验周期16d,采用便携式手控负压泵抽取土壤溶液样品,溶液中Cd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重金属Cd呈现明显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CdCl2在投加后0.5h即覆盖表层横断面,146h覆盖整个纵剖面。Cd浓度的纵向相对变化速率分析表明,不同深度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不同,15、35和55cm深度处Cd污染物快速通过的时间分别约为48、117和266h。[结论]该箱体模拟装置可以同时考察污染物在土壤中沿横向和纵向的分布及迁移特征;较大降雨条件下重金属Cd污染物在土壤表面先以横向径流扩散为主,纵向迁移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高太忠  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7-6670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物有机肥料的环境效应,进一步改善生物有机肥的性能。[方法]施用生物有机肥,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氨挥发和土壤氮、磷、钾淋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果园根区域土壤氮挥发损失率减少;与施用化肥相比,氮、磷、钾的淋溶损失率减少。[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和氮、磷、钾的淋溶损失,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吴乔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52-1055
[目的]为了研究内源甾体雌激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方法]以17β-雌二醇为对象,采用模拟土柱开展淋滤试验。[结果]表层土壤雌二醇在淋滤过程向深层土壤迁移,土壤有机质对雌二醇的迁移具有迟滞作用;当滤速为O.05L/(s·m2)、雌二醇添加量为1.25mg、淋滤时间为200min时,砂性土壤和黏性土壤中(距顶层土壤1.0m)雌二醇的残留浓度分别为0.06和0.18mg/kg;淋滤液中的腐植酸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发生竞争吸附,对E2的迁移起促进作用;而淋滤液中的无机盐(KCI)因促进土壤对E2的吸附,使得雌二醇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能减弱。[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环境中雌激素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松嫩平原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改良剂组合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利用正交和随机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石膏、粉煤灰及糠醛渣的组合对盐碱土改良作用及改良机理,并与单一改良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石膏、粉煤灰与糠醛渣都能降低盐碱土的容重,提高土壤的渗透速度和总孔隙度,但石膏的效果没有粉煤灰和糠醛渣好,而两两结合及三者结合比单施石膏、粉煤灰或者糠醛渣的效果更显著;施石膏、粉煤灰与糠醛渣均能显著降低盐碱土的pH值,促进Na+的淋洗,降低HCO3-的含量,提高SO42-、Ca2+、Mg2+、K+的含量,改善盐碱土土壤性质。[结论]石膏、粉煤灰与糠醛渣组合比单施石膏、粉煤灰与糠醛渣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威  晏庆阳  方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56-15258
[目的]探讨农药包装袋中残留物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对4种农药包装袋覆盖下土壤中脲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用不同浓度的袋中浸出物对农田采回的土壤进行处理并检测了其中脲酶的活性。[结果]精喹禾灵、苯醚甲环唑、害立平、吡虫啉4种农药包装袋覆盖下土壤中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2.9%、67.1%、54.8%和41.2%;上述4种农药包装袋中平均每个袋中残留物可至2.28 m2×0.05 m的土壤中脲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滥扔乱弃在田头地角的农药包装袋(瓶)对农田土壤有显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