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园林景观进行实地调研认为,台湾园林与祖国大陆虽同根同源,但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台湾地区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完善,园林绿地得到切实保护;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培育上,既重视外来植物的引进和培育,也重视开发和应用大量经过驯化的乡土植物,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配置自然合理;园林绿化及其配套旅游服务设施规范化、人性化;园林科普教育追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以淮安慈缘禅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等相关理论对寺庙植物景观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绿化以求突出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表现当代寺庙园林的风彩,创造出融园林、文化于一体的风景构图。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而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是寺庙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烘托宗教气氛,传播佛家理念的重要工具。以昆明市周边的主要寺庙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和表达手法,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扬州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寺庙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扬州大明寺、天宁寺、重宁寺、高旻寺、琼花观、文峰寺、法海寺、准提寺等著名寺庙园林的建筑类型、置石理水、植物栽植、园路铺装、宗教小品等方面的营造及保护现状,简述扬州寺庙园林的艺术特征,分析了扬州寺庙园林景观在保护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扬州寺庙园林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一定参考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崔倩 《乡村科技》2022,(23):104-107
当前,常规的生态型园林营造方法均无法较好地控制环境氧含量,不能满足园林生态化发展需求。而利用植物造型设计进行生态型园林景观营造,可营造出轻松、灵动、多样的视觉美感,在强化空间结构秩序的基础上又不显得布局凌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含氧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是植物造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方面,从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与意义,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的选择,佛教寺庙园林植物配植的美学原理三个方面切入,以阐释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体现禅宗文化,如何使自然的植物人性化,从而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中国自然山水画意式园林最高境界的园林意境,在寺庙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深刻。本文在对南北诸多寺庙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和参阅中国古典诗文,画论及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力图从跨越空间与跨越时间2个方面对之进行探讨把握。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城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株洲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绿化现状、景观营造原月进行了论述;对天元区城市道路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天台路和长江路的植物景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有季相变化,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统一,是株洲市的园林景观路,具有示范、样板作用;炎帝广场是株洲标志性建筑,植物景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在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中,声音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声音自然传播能够使得景观更加“有声有色”。结合古诗词并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音景观中的声源要素、声景营造法则、声景塑造手法及声景的诗画文化方面分析了古典园林声音景观,并阐述了古典园林声景观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声音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胥悦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9-5551
从国内外屋顶花园的发展现况以及北方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要素进行研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认为目前北方城市的屋顶花园景观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既有技术上的矛盾和制约,又想在创新之中突破自我。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北方城市建设屋顶花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这些矛盾将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创新思维在屋顶花园中的应用,将在矛盾和探索中寻求创新发展,最终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雪峰  余有本  肖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62-8263
通过对陕西省茶叶现状的分析对比,提出了发展生态茶园对促进该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陕西省陕南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条件,并论述了适合陕南发展生态茶园的模式、茶园规划思路及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陕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 ~ 2010年陕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状况进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时空分布状况.采用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景观指数,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陕北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陕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状况较差,退化草地总面积为38 005.77 km2,占该地区草地总面积的88.28%.2000 ~ 2005、2005~2010年陕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2000 ~ 2005年极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14 693.37 km2,未退化草地面积增加了793.79 km2,2005~2010年极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11 306.56 km2,未退化草地面积增加了4 247.21 km2.[结论] 2000~ 2010年陕北地区生态系统呈改良趋势,但是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状况仍较差.后续需继续加大对陕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力度,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健康的草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李晓利  刘韬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05-17707
[目的]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方法]利用1961 ~ 2008年陕北黄土高原1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及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及合成方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陕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为减少的趋势,但陕北的西部和南部为增加的趋势.陕北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降水相对偏多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降水偏少期,近年来又有增加的趋势.多雨年在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西部到贝加尔湖以北为大片的正异常区,表明乌拉尔山有阻塞高压存在;鄂霍次克海以北到贝加尔湖为负异常区.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渤海湾以及华北地区为大范围显著正异常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西伸.少雨年的环流配置与此相反,中高纬度为“-、+、-”的波列分布,鄂霍次克海一带为正异常区,西太平洋副高也偏南、偏东.在多雨年,主要的水汽输送来自于东南方向,充沛的水汽造成了陕北夏季降水偏多.少雨年为偏西风转向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明显偏弱且偏东.[结论]该研究为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枣食芽象甲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和15%阿维毒死蜱乳油对枣食芽象甲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均对枣食芽象甲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15%阿维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的杀灭效果较好,枣食芽象甲死亡率分别达到91.1%和90.0%,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屋顶花园在城市中所发挥的生态作用,结合成功的实例探讨了屋顶花园的设计原则,进而从技术层面围绕屋顶花园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细致分析,以期切实保障屋顶花园实用功能的发挥与能效的表现,并为相关屋顶绿化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论述了完善园林绿化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及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林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林相改造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3S"技术探究气候变化对陕北黄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分析2000~2010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降雨、植被、坡度、温度、地表风速),结合水土流失评价指标———风险指数,研究气候变化对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陕北黄土高原的风险指数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对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以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