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的时空动态特征。[方法]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2000~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以吉林西部为例,研究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地表植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0~2010年,吉林西部地表植被在生长季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相关,但在局部地区地表植被分布有破碎倾向,空间分布的整体性一般。[结论]该研究为人类合理保护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嫱  王绍斌  王嘉  琚慧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78-6579
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较为广泛,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GIS对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恢复和营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并结合GIS技术,以陕北吴起县周湾镇和长城乡为例,以土壤含水量为指标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得出了立地类型分布图,并计算了各立地类型的面积,同时编制了各立地类型的适生树种表。【结果】水分是制约陕北农牧交错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结论】水分条件最好的立地类型主要集中在沟底和坡度较缓的阴坡,该处土地质量较好,植被容易恢复;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类型主要在坡的下部,植被可恢复;坡的上部植被较难恢复,尤其是阳坡;陡坡水分限制较严重,建议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前后农牧交错带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方法]以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年转移率、耕地适宜性特征和能值分析,定量分析在生态退耕前后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点。[结果]建设用地扩展占用耕地的趋势逐渐增强;生态退耕后,耕地面积仍然大于宜农地面积;耕地农业化学物质的投入逐渐加大,单位种植业能值产出所需的农业化学物质能值投入不断增加。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波动降低。[结论]监管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利用、深化生态退耕政策,根据降雨量控制单位种植业能值产出所需的农业化学物质能值投入是提高农牧交错带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坝上地区的生态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持续发展当地经济和恢复重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秀芳  乌艳红  吕宁  梁庆伟  娜日苏  陈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66-17067,17124
[目的]为赤峰地区乃至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粮饲兼用谷子品种引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9个谷子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个谷子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序为:赤谷4号>赤谷10号>赤谷7号>峰谷12号>赤谷6号>赤谷9号>峰谷11号>赤谷5号>赤谷8号。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干物质>千粒重>穗粗>粗纤维>穗长>粗灰分>株高>消化率>粗蛋白>种子产量>谷草干草产量>穗重>穗粒重。[结论]经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粮饲兼用谷子品种是赤谷4号、赤谷10号、赤谷7号,可在赤峰地区乃至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涉及我国主要农牧交错带和"粮改饲"示范区的两大草畜技术示范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周振明副教授介绍,该项目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和宁夏等7个主要省、区农牧交错带和青海省内农牧交错区建设20个牛羊牧繁农育生产模式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牛羊牧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牧交错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缺、环境退化,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持续”(Sustainable)的思想。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及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的山地农牧(林)交错带,由于自身地理及自然资源、社会特点,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探讨中国的持...  相似文献   

10.
几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张立峰  刘景辉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0-4720,4728
[目的]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方法]以位于内蒙古阴山北部武川县典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为试验地点,比较用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留茬的土壤含水量、风蚀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马铃薯免耕、油菜留茬和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减少土壤风蚀。[结论]留茬耕作和免耕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一条可持续的耕作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极为脆弱的地区,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的生态移民是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移民有着大量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回顾,对生态移民扶贫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生态移民能有效地解决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在国内实践中,生态移民却遇到了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盐化丘间低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0~5 cm和5~20 cm土层各种酶的活性,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不同生境各种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为缓坡丘陵梁地>盐化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结论]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开发草地建设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带,而且也是重要的经济带。但是,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区域土地退化,农牧业生产力低,人民生活贫困。通过对内蒙古多伦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开发草地建设效益分析发现,改良天然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青贮饲料地的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高产青贮饲料地和人工草地建设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章世秀  章棋  张燕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86-11490
[目的]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对策探讨。[方法]分析了我国水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水产业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出口水平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水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从政府、质量监管部门、渔业行会、生产和加工企业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结果]我国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仍存在药物残留超标、超水体负荷养殖、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名优特品种较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水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进一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相关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积极防范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渔业行会以及各种渔业研究机构应加强对水产品养殖和加工的技术支持;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应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指导。[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推动我国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生态位理论,对柑橘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及思路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境适宜性评价、生态位理论在作物生境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借助生态位理论开展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的研究思路,包括3方面,即柑橘生态环境及品质因子的采集与表达、柑橘生态环境与品质的交互响应研究、基于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与适应机制研究。[结论]为促进柑橘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聂艳  崔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11-4112,4121
[目的]基于生态位理论,对柑橘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及思路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境适宜性评价、生态位理论在作物生境选择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借助生态位理论开展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的研究思路,包括3方面,即柑橘生态环境及品质因子的采集与表达、柑橘生态环境与品质的交互响应研究、基于品质约束的柑橘生境适宜评价与适应机制研究。[结论]为促进柑橘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提供文献数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1~2010年我国有关棉铃虫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棉铃虫研究文献有效篇目519篇;2001~2010年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棉铃虫相关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农业工作者在棉铃虫研究方面,注重田间发生和防治,同时对其生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所研究;《昆虫学报》为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核心期刊,其次为《中国棉花》和《昆虫知识》;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5个科研院所。[结论]为我国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问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