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辽宁省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为例,对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认知、资料搜集、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行为等一系列消费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指出了旅游者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黔东南乡村旅游者的调查,运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总结出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消费效果6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需求是国内旅游需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下,乡村旅游需求将在需求量、健康消费、本土文化、夜间旅游、自驾汽车出行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出现新变化,乡村旅游业应当从激发乡村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加快恢复乡村旅游企业经营、利用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打造乡村健康养生产品体系、开发乡村特色夜间旅游项目、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数字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禹玉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53-4854,4874
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型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遵义市的乡村旅游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必须构建体验型发展模式。笔者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遵义市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遵义市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对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化、差异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乡村旅游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回顾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因,对乡村旅游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者前后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让会对乡村旅游者前后环境感知产生影响。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乡村旅游地、旅游者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差异很大,且不同聚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年龄、职业差别。乡村旅游地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特点和不同层次游客的兴趣与需求,强化他的形象宣传及景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为游客提供游览、休闲、度假服务的总称,是一个内含广泛的术语。导游人员只有真正认知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透彻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此类旅游活动的服务中施展导游艺术,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尚不成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方面仍处于启闭阶段,缺少成熟的理论指导,深度加工与创新设计力度不够。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逐渐发展起来,旅游者更需要通过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来实现自我。要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自己动手做(Do it yourself,DIY)理念与旅游之间的切合度逐渐提升。日本的DIY旅游,其基于DIY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已近成熟,值得中国借鉴,对全面提升中国乡村旅游品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在乡村旅游研究中,有关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基于此,在原有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出出游前准备这一阶段,将这一阶段的旅游者行为定义为出游前准备行为,并以北京市郊区的乡村旅游者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乡村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口特征的乡村旅游者在出游前准备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游客的职业、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对出游前准备行为的影响显著。基于此,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建议,以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超群  罗明春  钟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57-11159
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阐释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内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要求,指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根据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真实性需求的多元化与层次化,在保持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舞台构建和创新,以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乡村的文化、经济、景观等诸多方面都在经历一次空前绝后的重构,而乡村游客的文化取向则是促使中国乡村生产与消费功能发生转换的关键因素。在全球信仰危机与价值失重的文化层面,乡村旅游复燃了人们重建理想与希望的激情;乡村游客的文化取向及其乡村意象认知的媒体代言正在生成一种意识形态,进而殖民化乡村的重构。文章结合中国几个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考察和跟踪调研,分析了乡村游客文化取向的机理、特征和参与乡村重构的途径、作用与影响;基于乡村旅游的文化建构功能,提出了还原中国乡村风貌、明确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导向、引导乡村游客消费理念、重构乡村田园理想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定西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综合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福 《农学学报》2011,1(5):44-49
为了研究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支撑,增强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信心,分析区域内在自然和基础条件方面的优势,国内马铃薯消费、加工和国际贸易量的增加拉动需求变动、以及实现马铃薯单产增加的可行性和马铃薯相对其他粮食作物比较效益突出的现实表现等情况。结果表明,定西市境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合时的气候特征、充裕肥沃的耕地资源是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优势所在;方便快捷的区位交通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优势所在;国内消费和加工需求持续增加、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以及比较效益突出带来的机遇将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后发优势所在。这些优势组合后所形成的优势合力,必将成为推动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三亚市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小慧  罗艳菊  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84-18387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6个子模型,对三亚市观光和度假旅游者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度假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大于观光旅游者的人均生态足迹。两类旅游者影响因子稍有差异,其区别在于游览和娱乐因子的比例。今后,应该倡导观光旅游者合理使用生态资源,度假旅游者进行健康、生态的度假,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节点企业、旅游流、旅游物流、旅游服务信息流与资金流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旅游流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最终归宿。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优化提供了条件,构建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旅游服务集成商并有效整合其他构成要素的智能化旅游服务供应链,能有效耦合旅游供需。通过优化预期损益值,旅游者和相关企业选择智能化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几率大大提高。智能化的整合机制、引导机制、协调机制、合作机制等保障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高效运转,使精益旅游服务的提供及其与旅游需求的有效对接常态化。  相似文献   

15.
王莹  徐东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51-952,1024
介绍了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以沿海城市为例,从市场规模、消费结构、旅游层次、出游季节4个方面对我国未来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并提出了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业,在我国已开始蓬勃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对于加快农业成果转化、弥补科研经费不足、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的基础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游客行为的角度将游客忠诚的驱动因素归纳为心理的主观需要、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附加价值,并创新性地按照忠诚对象将旅游产品忠诚、旅游企业忠诚和旅游目的地忠诚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揭示游客情感忠诚、行为忠诚和意识忠诚对不同对象的市场意义。最后,以产品导向的视角重点探讨实践中游客行为忠诚(即游客重游率)较低的主要症结,从市场需求识别和旅游产品创新2个方面提出培育游客行为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立山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99-500,502
通过时宿迁市地理文脉和旅游受众分析,明确了宿迁的地方优势和特色,把宿迁的旅游整体形象定位为"东部田园在宿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视角形象和行为形象设计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