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秦皇岛地区寒潮的时空分布及成因。[方法]基于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5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最新的寒潮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对发生在该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970—2009年秦皇岛地区共计出现蓝色寒潮2334站次,黄色寒潮105站次,出现寒潮最多的地区是青龙县,最少是卢龙县;主要是因受下垫面、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寒潮最早开始为9月9日,最晚结束为5月26日。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月,最少的月份是5月。达到寒潮蓝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2和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是1984年;黄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79年,出现最少的年份有9年;从年代际来看,寒潮出现最多的是70年代,最少的是90年代。随着气候变暖,寒潮总次数趋于减少,寒潮开始期趋于推后,而寒潮结束期提前,说明气候变暖是寒潮发生变化的主要气候背景。[结论]该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0年白城市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最新的寒潮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对发生在该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01—2010年白城地区共计出现蓝色寒潮146站次、黄色寒潮7站次,9月至次年4月均有可能发生寒潮,最早开始为9月6日,最晚结束为4月30日。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0月,最少的月份是1月,这主要与气候的季节性转换有关。寒潮开始期趋于推后,而寒潮结束期提前,说明气候变暖是寒潮发生变化的主要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08~2009年冬季宁夏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结合冬季寒潮预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均是在前期地面增温或强烈增温的情况下,高空强冷平流南下入侵造成的。但两次过程冷空气爆发的形势、冷空气源地、潮前回暖、冷空气移动路径等不同,造成对宁夏地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并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甘肃冬季罕见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75-79,84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甘肃2008年12月2~3日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主要是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由乌山脊崩溃、横糟转竖造成的;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重要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温度平流、高空急流、垂直速度以及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在此次寒潮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好的表现;EC、T639和T213数值预报在此次寒潮过程预报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甘肃冬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5日甘肃的一次寒潮天气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西伯利亚低涡发展带动极地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也有很好的表现。[结论]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天气是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给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选取呼伦贝尔地区6个代表站,对1971~2000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寒潮天气特征及5种天气形势类型。  相似文献   

7.
阿拉山口市寒潮天气过程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拉山口市地区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结合MICPAS资料对阿拉山口地区2015年3月29日至4月3日强寒潮天气过程天气形势场、降温成因、强风成因、降水成因及影响等进行剖析,以期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汪丽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08-14510,14513
2009年10月30日受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影响,葫芦岛市普降小到中雨,西北部山区出现冻雨,降雨过后除绥中外各地出现结冰现象,11月1日西北部山区多数乡镇达到了寒潮标准,11月2日全市除个别乡镇外均达到寒潮蓝色预警级别标准。通过分析乡镇自动站逐时温度分析降温特点、出现冻雨地区,通过高低空实况及T639预报场分析冻雨及寒潮原因,得出预报类似过程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寒潮标准,对新疆东部哈密区域50年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新疆哈密地区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22~23日;四季中春季出现最多,为101次,秋季41次,冬季27次;50年来哈密地区寒潮天气过程出现次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哈密地区北部寒潮出现频次、强度高于哈密地区南部,初寒潮北部早于南部,终寒湖北部晚于南部;寒潮入侵路径主要有4条:西方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和超极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纪成成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100-101,1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13—15日、11月27—29日和12月9—11日根河市出现的3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由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3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均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暴发后,呼伦贝尔上空均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因此3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根河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河冬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水稻优质米的选育,以16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9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品质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寒地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I类水稻种质长宽比较高,垩白率较低;第II类水稻种质糙米率最高,长宽比最低;第II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第IV类水稻种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第V类水稻种质垩白率为最低,长宽比为最高;第V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李燕  张彩凤  赵惠芳  王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93-1898,190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7年3月4~5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极端寒潮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寒潮大风天气是北方冷空气东南移形成强冷锋与北上强江淮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强冷空气在下沉气流作用下,在大连上游即渤海中低层形成强干冷中心,低空有强负涡度、强辐散,高空有强正涡度、强辐合,有利于地面冷高压及冷锋的加强;大连东部低空有强正涡度、强辐合,高空有强负涡度、强辐散,有利于气旋加强发展;强高压、强冷锋配合罕见的强大气旋,从地面到850hPa形成明显的西边强高压、东边特强气旋的形势,这是出现寒潮强风天气非常有利的因素,这种西高东低形势形成的强气压梯度区自西向东经过大连地区,造成大连地区罕见的寒潮强风天气。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在概述沙尘暴危害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及形成原因,并从宏观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3方面提出沙尘暴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以166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RVA谱特征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为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RVA谱特征值之间,变异最大的特征值为消减值,其次为回复值;在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与崩解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余特征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聚类分析中,将供试材料大致分为5类。第1类品种具有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和回复值的平均值均最高的特点;第2类品种的消减值和回复值较大;第3类品种最高黏度和崩解值最大;第4类品种的崩解值最小,消减值最大;而第5类品种除崩解值外,其余特征值均最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地区2009年夏秋季干旱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丽敏  汪丽新  费杰  田晓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7-15748
以葫芦岛地区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和71个加密自动站的气象要素实况数据为基础,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局和灾情报表的灾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旱涝指数、作物旱象特征、时段降水指标、连续无雨日数4个指标对干旱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连山、建昌、南票发生的夏秋连旱属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一年;旱情最严重时段出现在8月份,受灾程度最重的地区为连山区、建昌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