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黑龙江省气象资源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黑龙江省71个台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累计距平法分析黑龙江省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6.7 h ;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最少;年日照时数最多为1967年,最少为2003年;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春季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最不明显;除8月、9月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守生  贺连炳  许正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0-8532,8538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1961-2009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南县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年间日照时数共增加了67.2 h,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比较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极差达484.2 h。春、秋、冬各季的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6、8、12月各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与同期总云量、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3年附近的突变现象显著,1976年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而1993年后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在1976年、冬季在1977年也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东省博兴县1961 ~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博兴县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季节、月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博兴县年日照时数、各季日照时数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年变化倾向率为-6.944 h/a;在各季节的变化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减少最缓;各月中仅有4月日照时数变化不是呈减少趋势,除此之外均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急剧减少出现在2006年以后.  相似文献   

6.
根据1971~2010年铜仁市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累积距平法和Pettitt法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铜仁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并出现阶段性变化,年日照时数变化幅度大;四季中春季日照时数呈线性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存在准2、5~8、10、16 ~2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中以5~8年时间尺度周期振荡最强,在2年时间尺度以下周期振荡最弱;日照时数在1997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总云量和风速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导致大气气溶胶的增加,是引起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近55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黄冈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5年黄冈市所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参数检验、5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冈市日照时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576 h/10年,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且对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作用最大;黄冈市月日照时数在8月最高,在2月最低,日照时数最高月份是最低月份的2.2倍。8月日照时数减少量最为显著,其次是6月和7月;黄冈市年日照时数在1972年发生显著突变。近55年黄冈市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受3个周期控制;在影响因子方面,降水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总云量和低云量虽对日照时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1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50年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34-1536
利用山东26个代表站1961年1月~2009年2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山东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其次为冬季,春季减少的幅度最小;全省各地均呈递减趋势,减幅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及中南部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11.
近36年陵水县日照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海  吴耀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75-9677
利用1971~2006年《陵水县地面气象资料整编》统计分析,对近36年来陵水县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了日照时数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以及气候背景和日照时数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陵水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但秋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因此,日照时数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冬季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Mann-Kendall方法、滑动t检验等,对近50年青州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青州市平均日照时数为2 517.3 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61.1 h/10 a,其年际变化振幅较大,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年代次之,80—90年代接近常年平均值略偏低,21世纪以来日照时数大幅减少。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日照时数减少缓慢,四季变化差异很明显。近50年青州市逐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双峰型,年内最高峰出现在5月,从6月开始雨量、云量增多,日照时数逐渐减少,7—8月降水日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13.
程晓辉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22-423,428
[目的]分析近40年来邢台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沙河、内丘1971~2010年的逐年及季总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分析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1971~2010年邢台、沙河、内丘的年日照时数均呈现出系统减少的趋势,3站平均以77.7 h/10 a的速率减少,以邢台减少最为显著,内丘次之;3站的春、夏、秋、冬季的总日照时数均呈现出系统减少的趋势,以邢台减少最为显著,3站平均分别以10.7、18.7、21.6、26.6 h/10 a的速率迅速减少;无论年还是四季总日照时数均以邢台最为显著,体现出城市的浑浊岛效应特征;就3站的40年平均而言,冬、春、夏、秋季的季总日照时数为485.5、691.4、631.7、551.1 h,说明春季的日照最为充足,其次为夏季,冬季的气层稳定,日照时数最少。影响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及污染物排放的加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70—2009年近40 a临汾市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趋势,以及日照时数变化对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2009年比1970年减少344 h,倾向率为-9.675 1 h/a;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减少934 h,各季节之间差别较大,春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1月减少最多。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减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昌市1983~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气候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南昌市近2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年来,南昌市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为气温急速上升、湿度急速下降。南昌市年均气温以0.54℃/10a的速率上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1),多年平均气温为18.0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春秋季增温最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9(P<0.000 1)、0.66℃/10a(P<0.000 1);年降水量以16.12 mm/10a的速率上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10.6 mm;年日照时间以42.26 h/10a的速率上升,春季日照时间显著上升(43.30 h/10a,P<0.01);年均相对湿度以-9.96%/10a的速率极显著下降(P<0.000 1),四季平均相对湿度倾向率分别为-10.00(P<0.005)、-11.59(P<0.000 1)、-9.67(P<0.005)、-8.57%/10a(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