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或湖泊中往往由于某些浮游植物过盛繁殖,使水体表面覆盖着该植物体的颜色,这种现象称“水华”或“水花”。目前人们对“水华”的评说不一,一般认为组成“水华”的藻类若能被鱼类所消化、利用,则认为是好的水华,而蓝藻类在温暖季节繁殖形成微囊藻、鱼腥藻水华,俗称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3.
凌志勇 《内陆水产》2001,26(8):39-39
1微囊藻 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 (28~ 32℃ )和碱性较重 (pH值 8~ 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 1升水中有 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防治方法: (1)经常加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 pH值调节 (定期泼洒生石灰 )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2)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池塘,在形成初期可用 0.7克 /米 3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续 2次即可杀灭,下药后适当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 (3)微囊…  相似文献   

4.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4,29(6):33-33
盛夏初秋,池塘的下风水面常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这就是“湖靛”。它是由于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湖靛在上午9时前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此时,能占去整个鱼池水面,并有无数气泡溢出水面,放出臭味;9时以后,随着阳光增强,不断下沉到中层,水面上则漂浮着一片黄而微绿色的死亡群体。当水中含氮量较高、有机质多,水温为28~30℃、pH值为8~9.5时,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的大量繁殖形成湖靛,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蓝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藻体死后,分解产生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使鱼类中毒而死,每一升水中含50万个群体时,就能使鱼类致死。在水温为28—30℃,pH值8—9.5的水中,这两种蓝藻繁殖最快,水呈翠绿色。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死后产生有毒的甲藻素,使鱼类中毒死亡。多甲藻大量繁殖时,水呈红棕色。  相似文献   

6.
廊坊地区池塘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由于水资源缺乏,水质富营养化,易产生大量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虾的生长,甚至引起养殖中毒死亡,给鱼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廊坊地区水体中浮游生物主要有蓝藻、绿藻、硅藻、黄藻、金藻、隐藻等。其中蓝藻门生物量一直占优势,平均占71.3%。其次为硅藻门,平均占20.2%,现将有害藻类的生物学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微囊藻、囊球藻微囊藻属于蓝藻门,囊球藻属于绿藻门。该类藻群体常形成球形、长圆形、不规则形或穿孔成网状的团块。大量繁殖多在高温季节,特别是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繁殖最快,常常在水面形成翠绿色水华,有时在下风处可形成厚厚一层灰黄色浮膜,该类藻可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鱼缺氧浮头,藻体大量死亡后,很容易分解有毒物质,有些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过多,对鱼类生长不利,并能毒死鱼类。例如,2004年8月份安次区某1.33hm2鱼池,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苗连续几天浮头,同时,每天有鲢鳙鱼苗大批死亡,经诊断,池中鲤鱼苗种鳃丝间附着大量该藻体,阻碍了鱼呼吸,解剖鲢鳙肠道,在显微镜下可见许多未消化的微囊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防治:排去表层水,晴天...  相似文献   

7.
长期养殖的池塘,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在池塘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常出现水华现象。水华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严重时还会发生水质恶化、鱼类中毒、发生鱼病甚至死亡事故。池塘中一旦发现水华现象,一般较难根治,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水华是由某些优势种的浮游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常见的有蓝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等。由优势种微囊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  相似文献   

8.
鱼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用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其主要危害对象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据测定,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8~9…  相似文献   

9.
夏季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池塘中藻类在这种条件下繁殖很快,所以,由藻类引起的鱼中毒死亡及泛池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者造成一定损失。现将藻类引起的中毒原因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 引起鱼中毒的几种藻类1.1 湖淀 盛夏鱼池的下风面,常可见一层铜绿色的水花漂浮在水面,它是由蓝藻大量繁殖形成的,主要是由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它是由无数球形细胞密集在一起的群体,外面包着一层胶质膜,这些藻类含蛋白质较高,由于外面有一层胶膜,鱼吃后大部分不能消化。当这些藻类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多了,致使鱼类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0.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11.
池塘微囊藻水华的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是池塘中常见的鱼类不易消化利用的蓝藻。温暖季节 ,该藻易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使其他有益藻类受到严重抑制 ,如微囊藻水华时间很长 ,将影响鱼类 (特别是滤食性鱼类 )生长 ,水华突然消失 ,又易造成水中缺氧或产生有毒物质 ,危及鱼类生存。治理微囊藻水华的方法 ,多用硫酸铜等药物清杀。近年来 ,生产实践中发现以上方法不够理想 ,往往是清杀后不久 ,微囊藻水华照样大量出现。M .L .Bhowmick等曾用Karmex(敌草隆 )在池塘里进行了清杀微囊藻水华的试验 ,但用药后 ,池水溶氧量由9 5mg/L下降到 1 2mg/L ,二氧化碳由…  相似文献   

12.
池塘微囊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庆波 《水利渔业》2002,22(1):48-48
微囊藻属蓝藻门 ,在夏季及初秋 ,随着养鱼池塘的富营养化 ,极易出现。池中微囊藻 (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areuginesa及水花微囊藻M .flosaguae)大量繁殖 ,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 ,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 ,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微囊藻对鱼类尤其是鱼苗具有较强的毒性 ,近几年在观音阁水库池塘中连续多次出现 ,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危害 ,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重点防治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微囊藻的习性与危害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 ( 2 8~ 32℃ ) ,碱性较强 ( pH值 8~ 9 5 )的水体中 ,…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属蓝藻门,在夏季及初秋,随着养鱼池塘的富营养化,极易出现.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reuginesa及水花微囊藻M.flosaguae)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微囊藻对鱼类尤其是鱼苗具有较强的毒性,近几年在观音阁水库池塘中连续多次出现,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危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重点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兰绿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玲 《淡水渔业》1975,(2):35-35,27
有几种兰绿藻是具有毒性的。如: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 aquae),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 Anobaena flosaquae)。这几种藻类在“水花”时期大量繁殖时对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在死亡藻类腐败分解过程中,使水中溶氧量降低直至耗尽,导致龟类死亡。同时藻类细胞中亦产生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15.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1980)用活的微囊藻投喂...  相似文献   

16.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福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  相似文献   

17.
蚌池蓝藻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蓝藻形成的铜绿水是蚌池常见的水质现象。此时池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值8—9.5)的水中。喜强光。因此,多在夏秋季节旺发。由于这类藻繁殖速度快,与其它藻类争肥争空间;含有藻毒素,可毒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加上北方连年的干旱少雨,水源的多次重复使用,水中的藻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均衡的多藻种逐渐演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很多水域由于蓝藻的泛滥,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1蓝藻的危害蓝藻是地球上一种最古老的植物类群,它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容易分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含氮量高的有机物较多的碱性水体,比较喜欢高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水华衰老期间,大量死亡,将水中溶解氧耗尽,引起鱼类和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水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并散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蓝藻是北方池塘常见的藻类,因其分裂速度快,很容易成为池塘中的优势藻类。蓝藻表皮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层,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鱼类很难将其消化利用。当蓝藻过量繁殖时,如遇天气突变可引起大批死亡,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2蓝藻的控制方法形成蓝藻繁殖过盛的池塘,多为盐碱土壤,沙浆土质,而粘土和粘壤土质的池塘,蓝藻很难成为优势种类。碱土中硅、钾、磷这几种元素是严重缺...  相似文献   

19.
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应用、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精养池塘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一方面影响鱼类的健康养殖,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池塘中藻毒素属水华藻毒素,主要有多肽肝毒素、生物碱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等。对藻毒素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20.
1980年9月,寒流持续六天侵袭新疆巴州地区,水温骤降,养鱼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变清。在水温回升后的9月23日清晨,一个主养草鱼的池水呈现红棕色,鱼全部死了,死鱼全身充血。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寒流未来前,此池中蓝藻占优势,大部是鱼腥藻和少数微囊藻,水面呈蓝绿色水华。藻体正常死亡时,未发生过死鱼现象。蓝藻喜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