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人认为对水产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只是科研部门的事,是纯理论的东西,与实际生产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只有对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有了充分了解,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对其习性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养殖的成功,取得养殖的高效益,克氏原螯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5):41-43
第四讲 克氏原螯虾池塘主养技术 池塘主养克氏原螫虾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养殖模式,由于其养殖技术和传统的虾蟹主养技术接近,普遍受广大养殖户应用,但克氏原螯虾毕竟与其他虾蟹的生活习性不同,养殖技术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螫螫虾(四脊光亮拟螫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螫虾科、光壳虾属,由于其雄性个体的螫足上有红色斑块,故名红鳌资虾。红螫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南纬30度以下的地区,属热带、亚热带甲壳动物;1991年由澳大利亚引入我国。同克氏螫虾相比,红螫螫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谱广、含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1形态特征红螫螫虾的形态特征类似于克氏螫虾,但红螫螫虾的个体大,成体体重一般都在100~200g,大的可达500g以上;性成熟的红螫螫虾体色为蓝绿色,腹部两侧有深色斑点,雄性个体的赘足上有红色…  相似文献   

5.
克氏螯虾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喇蛄科.俗称“龙虾”。近10年来在江苏等地的种群数量有了很大的扩展.引起了重视。 克氏螯虾是由日本传入我国的,由于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产量增长很快。从1998年开始我们对其自然生存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以了解我县克氏螯虾分布状况、生存水体、自然产量、掘洞的危害等情况。据调查,全县淡水总面积 19953hm2,其中已人工养殖水面9926.6hm2,自然水体10026.4hm2.1998年9月~1999年9月克氏螯虾捕捞产量1576t,其中来源于养殖水面…  相似文献   

6.
湿地大水面克氏原螯虾养殖就是根据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在湖泊、大水面等湿地水域中,补放抱籽虾和幼虾,实施克氏原螯虾养殖.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的生物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螫螫虾(Cheraxquadricarinatus)又称“澳洲淡水龙虾”,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新西兰、东南亚、非洲和美国都有养殖。我国叨年代初从澳大利亚引进,到1995年不少地区进行引种试养。红螫螫虾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出肉率高、经济价值好等特点,是淡水养殖优良品种。1生物特性红螫螫虾生长在澳洲北部地区,具有适应热带的习性,能耐高温,生长的水温范围在21~32℃之间,最适温度24~29℃,低于21℃时,摄食下降,生长速度降低,低于10℃,几乎停止生长。在“年中适宜生长期的5~6个月内,其个体规格可长至60~120克,其…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又名淡水小龙虾、龙虾、克氏螯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克氏原螯虾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虾仁出口欧美的供不应求,克氏原螯虾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炙热品种.本试验就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养殖技术的探索,在总结养殖经验技术的同时为以后的大规模养殖生产及工厂化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3,(12):41-46
A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克氏原螯虾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水产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种质退化、产量与效益不稳定、病害增多等。为了推进克氏原螯虾的苗种规模化繁育及生态养殖,本技术主要提出了克氏原螫虾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稻田养虾和圩滩地增养殖等模式,内容涉及苗种生产、放养、投饲管理、池水调控和病害防治等环节,可作为广大养殖户开展养殖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规模化网箱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网箱进行克氏原螫虾人工育苗,使幼虾集中批量生产,每平方米产幼虾0.5万尾,有效缓解了克氏原螫虾苗种短缺的问题,为克氏原螫虾的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河  汪留全 《齐鲁渔业》2002,19(12):13-15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龙虾”,隶属甲壳动物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科。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移植到我国.由于克氏螯虾适应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很快,现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该虾在稻田中夹断秧苗,在鱼塘中与鱼争食、争氧、争空间并危害鱼苗,又有掘洞穴居的习性,人们顾虑大量繁衍会对池塘和农田水利设施造成较大的破坏,加上该虾外壳较硬,食用率偏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不仅没有对该虾开发利用,反而把它当作敌害或低质虾类加以清除。但该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适于多种方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Proe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属甲壳纲,十足目,螫虾科,原螯虾属。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螫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仿生态技术,进行克氏原螫虾繁殖育苗,使池塘幼虾批量生产,每667平方米产幼虾32.7万尾,有效缓解了克氏原螫虾苗种短缺的问题,为克氏原螫虾的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南部诸州的水稻产区,兴起了利用稻田养殖螯虾的水产养殖业。螯虾以腐烂的植物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也捕食一些水中小动物。在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螯虾能自己寻食,不需要喂养。养殖螯虾最经济的方法是和水稻或其他水生、半水生植物的栽培结合起来。在美国,稻田养殖螫虾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螯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已陆续开展了螯虾养殖试验,有些地方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克氏螯虾和从澳洲引进的红螯螯虾和麦龙螯虾等。其中,克氏螯虾因其适应性强,苗种来源广,养殖成本低而被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土池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节攀升。因此,养殖克氏原螯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于2009年至2010年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土池繁育苗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点位于姜堰市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我们选择了4个土质池塘,池埂坡比为1∶2.5,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科学养鱼》2006,(10):73-73
有读者打电话询问关于克氏螯虾的有关问题,现答复如下:一、听说克氏螯虾和红螯螯虾杂交,产量可以很高,是真的吗?克氏螯虾杂交的情况怎样?答:没听说过可以杂交,克氏原螯虾是刺蛄科、原螯虾属,红螯螯虾是河虾属,相距较远,杂交是否可行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如果说产量很高的话有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疾病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刺激了大家的养殖热情,其人工养殖面积呈持续扩大趋势,然而病害的出现成为当前克氏原螯虾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自2007年5月份开始,在江苏省的盱眙、楚州、金湖、泗阳、江都、南京等地先后发生了克氏原螯虾重大病害,死亡率最高达50%,使尚处于成长中的克氏原螫虾养殖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王利庆  曹建久 《齐鲁渔业》2008,25(11):21-23
为了开发利用当地的藕田资源,实施藕田种养结合,发挥藕田生态系统的最大潜力,山东省汶上县水利局水产站于2007年在汶上镇岗子村、郭仓乡刘庄村进行了藕田生态养殖克氏螫虾试验。试验面积1.67 hm^2(25亩),平均每667m^2产藕2146.8kg,产克氏螯虾88.6kg,纯收入8912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俗称龙虾、小龙虾、克氏螯虾,具有虾的明显特征,它的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所以被称为龙虾。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日俱增,现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任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濒临微山湖,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克氏原螯虾养殖。2018年实施了任城区新旧动能转换计划项目“滨湖涝洼地池塘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充分利用了当地低洼低产草型涝洼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