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内外部原因,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陷入发展困境.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必须三管齐下,下大力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诸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凝炼“地方性”办学特色,发挥实践教学资源优势,凸现应用型办学定位,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培养创新人才等5个方面论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界定新媒体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意义,并从夯实实践育人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师资队伍转型三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科研是当今各大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不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同时也代表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科研项目建设更是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各大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的基础条件,而且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一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后的一项突出性工作.新建本科院校亟需加强课程建设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社会需求、高教发展趋势、学校定位、学生利益、学校现状以及他人经验是新建本科院校推进课程的依据.课程建设主要通过创新课程排列和组合的机制来发挥效应,并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众多专科院校纷纷抓住当前的转型改革机遇,实现自身办学层次的新发展,并逐渐形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现阶段,就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管理现状而言,在行政管理执行力方面仍有所不足,存在部分因素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探究则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剖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成因,并重点探讨提高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大体上涉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方向与专业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环境等。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阵营里的新生力量,在学科建设上经常性地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模糊不清的办学定位钳制学科发展的方向定位;贪大求全的学科建设制约学校的持续发展;"兼收并蓄"人才引进延缓学科梯队建设步伐。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新建本科院校的充分重视,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迅速,对园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为此,根据园林行业用人需求,结合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的构建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高等教育暴露出了结构化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社会产业转型的加快,使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倡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才是未来地方本科学校发展的方向。应用型为地方大学发展提供了一条特色化的道路和多样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2次转型,首次转型是办学层次的转型,是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目前又面临第2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为适应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综合型院校到应用型院校的转化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问题,这也是转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应用型大学转型面临许多问题:如转型的步骤,转型的方法,转型的目标,转型的标准,很多高校还不是很清晰,转型期政府和企业如何有效的支持和参与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及其建设在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建设、内涵发展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重大作用,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就是坚持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探讨学习型图书馆内涵的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意义进行了剖析,认为建设学习型图书馆是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工作"升级"、"转型"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培养和长远发展。重点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策略,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并使之内化为馆员队伍学习和行动的准则;要有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图书馆发展目标,努力培育图书馆的专业和特色;科学规划馆员的职业生涯,培育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型团队,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咨询馆员、参考馆员与学科馆员队伍;着重在专业、特色方面探寻服务与创新的"抓手"和"突破口",把常规性工作与知识再生产甚至原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占我国本科高校的1/3,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对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远远不如综合性大学,存在对数据库知识不够全面了解、利用率过低等众多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应以学生为本,大力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知识培训、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等,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国家加快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考虑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赴台学习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融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受学校办学历史、基础条件、地域环境及办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平衡、不完善,师资队伍整体专业、行业技能不高,教师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低,教师发展与服务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制定措施,分类培训,改善师资结构;强化青年教师培养,重视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加强考核,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鼓励成果转化;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师发展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商务英语教学创新的必要等方面,分析了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从师资队伍结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数量、教学科研水平、师德培养等方面指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加速建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正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着力探索的方向标。VBSE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践突破本科院校专业间壁垒,构建起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跨专业培养、职业岗位导向的工学结合、全景仿真式体验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文章在介绍该综合实践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要求、用人单位需求、校内实践现状以及经管类专业自身特点四方面分析VBSE跨专业综合实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培训、组织文化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后应用型地方高校发展为导向,解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双师型"师资现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的培养、长效运行、考评机制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学生的能力状况、社会需求等方面,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重视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新的产业发展对跨专业的新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跨专业人才上面临新专业设置难、岗位对接效果不佳、跨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及跨专业选修课程实际效果差等制约因素.为提升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自身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教师授课、学生选课、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形成校内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的培训机制,实现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