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新中国作物栽培科学三大主要社会贡献和三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论述了新时期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作物栽培科学按照“高效、高产、优质、低耗、无公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高效化、产业化、节约化和循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栽培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科学。简要回顾了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作物栽培在人类发展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作物栽培科学的涵义及其理论体系,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开拓许多新领域,新世纪下作物栽培科学必将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中国作物学会2002年11月4~7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年会暨全国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主任凌启鸿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与会理事与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凌教授又吸取讨论意见,在主题发言的基础上写成题为“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的论文,总结了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研究推广工作受冷落、机构撤消、人员散失的严重局面,并提出振兴栽培科学的建议,期盼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本刊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自2006年5月29日实施以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和相关产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出口日本的特色产品—青梗菜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浙江省青梗菜生产中的常用农药,比较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青梗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与中国、CAC和发达国家标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青梗菜实际生产用药,提出合理建议,为青梗菜出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物栽培领域的新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对象是作物 ,每种作物都有各自的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规律。每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 ,对外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作物栽培学要求研究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矛盾并加以解决。作物的群体由众多的个体组成 ,作物栽培学必须研究作物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解决两者的矛盾 ,创造一个个体和群体都能协调发展的农田生态体系。该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科学 ,内容及其丰富 ,综合性强。其目的不仅着眼于一个作物、一季作物的高产 ,还必须考虑到季季高产 ,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储藏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写过多篇有关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的文章 ,但是 ,从来没有明确提出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必须以“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最近 ,阅读了王克敏博士著《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和其它几十篇有关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著述以后 ,思之再三 ,建议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实施长远发展策略 ,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加以考虑。本文拟在回顾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五十多年来粮食储藏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 ,针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形势和特点的变化 ,提出粮食储藏向科学化、技术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物栽培研究与现代生态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基础具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其研究领域宽广,涉及因子复杂。作物栽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其控制措施,探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生产资料,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作物生产和产品优质、高产、低耗、无公害,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生产技术体系及其系统理论。作物栽培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远古时代,人类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开创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其中对野生植物的驯化过程开……  相似文献   

9.
《全国作物栽培生理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于4月21~25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28个省、市、自治区的129名专家、教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不可替代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是否可以被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所替代 ,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持“可被替代”者的观点认为 :①作物栽培是否有其自身的理论 ;②其他农业学科的发展 ,将肢解、替代作物栽培学 ;③作物栽培太传统 ,不适宜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④作物栽培是应用技术 ,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替代。针对上述观点 ,笔者用大量事实进行了论证 ,认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是不可替代的”。根据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搞栽培的同志应自己把栽培科学讲清楚 ,使大家了解和支持栽培科学”的批示以及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的指示 ,我们将笔者的论文全文发表 ,旨在通过学术争鸣 ,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HACCP体系在种植业应用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HACCP体系的含义、起源、发展和原理,探讨了该体系在农产品生产等农业种植业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认证和发展农村经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育种(优选法)→常规育种(杂交)→现代育种(基因工程、分子育种)。育种是从一门有艺术的科学,发展成了是一门有科学的艺术。如今育种的科学性比艺术性更加重要。育种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和系统综合的哲学,有一定创新理论指导和需要精湛艺术的科学。育种学家必须是一个多面手,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关键的基因及创造新的基因型,亲本选配和后代选育是关键艺术。育种学是环境学中的优生学,是生态学中的经济学。作物育种应该遵循以下8大原则:克服高产限制因子原则,高产原则,稳产原则,适应性广原则,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原则,满足社会需求原则,生态选择适应原则,演变进化创新原则。育种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应该重视各种育种技术的相互结合和合理利用,发展和提高育种的科学和艺术水平,同时提高育种效率,选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方旱地土壤氮素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旱地土壤中,农业氮素一般表现亏损,平衡强度约87%;园田土壤氮素略有盈余,平衡强度约123%.~(15)示踪研究表明,旱地土壤主要作物氮素利用率平均为27.04%,土壤残留24.79%,亏缺损失48.17%.园田主要蔬菜氮素和用率平均为29.11%,土壤残留22.67%,亏缺损失48.23%,其间差异很小.北方旱地施用铵态氮化肥主要损失是氨的挥发.影响氨挥发的因素有风速、温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化肥品种.氮肥深施是防止氨挥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目的是为早期估产提供依据,同时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笔者总结了中国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指出用于长势监测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常用的监测指标 具有局限性,监测精度有待提高。“3S”技术的集成发展,进一步实现一体化应用于该领域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作物长势运行化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对田间管理的诊断需求会日益加剧,因此作物长势的诊断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长期轮作连作对不同作物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7.
No-till (NT) farming is popular globally, however, the effects on crop yields remain debatable.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crop yield responses to NT in China based on 1006 comparisons from 164 studies. Results showed that a decrease of 2.1 ± 1.8% on crop yield was observed under NT with residue removed (NT0)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plow tillage with residue removed (PT0), but the decreases can be diminished to 1.9 ± 1.0% when residue retention was combined with both the two tillage practices. On the contrary, NT with residue retention (NTR) ma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rop yields by 4.6 ± 1.3%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PT0 (P < 0.05). Along with improvements in crop yields, increas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by 10.2 ± 7.2%, available nitrogen (N) by 9.4 ± 5.4%, available potassium by 10.5 ± 8.8%, and water storage by ∼9.3 ± 2.4% was observed under NTR compared with PT0, indicating that improvements in soil quality could benefit crop productivity under NTR. Categorically, results on meta-analysis and regression indicated large variations in crop yields under NT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crop specie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tecedent SOC level, N fertilizer input, duration of adoption, and with or without residue retention. For example, crop yiel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duration (P < 0.0001) under NTR, by 21.3% after 10 years of continuous NTR compared with PT0. Adoption of NTR under appropriate site-specific conditions can advance China’s food security, improve yield stability and alleviate soil-related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8.
作物模拟研究中的模型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作物模拟研究中模型检验的常用统计判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原理和不足,提出了模拟值的置信度和置信带的概念。以玉米发育期模型为例,分别用相关系数和置信度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