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向利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31(8):41-42
1后备母猪适时配种.合理使用种公猪
母猪在第一情期未达到体成熟.生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配种月龄和体重达不到品种要求.过早配种不仅导致头胎母猪产仔数量少.还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能力和养猪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母猪繁殖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种猪种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一)加强后备母猪选留繁殖性能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但与繁 相似文献
3.
1了解初配年龄由于品种和饲养管理方式的不同,母猪的性成熟和体成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因而初情期的初配年龄也各不相同。母猪达到体成熟后配种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所以了解饲养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相当重要。本地母猪一般5~6月龄,体重50~60kg时开始配种,引进品种及其二杂母猪8~9月龄,体重90~110kg开始配种,该标准为绝大多数母猪都能正常受孕的初配年龄。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方式、营养配方、个体差异、气候等的不同,同一品种母猪初配年龄提前或推迟亦属正常,但此类情况所占比例甚小。2观察发情表现,掌… 相似文献
4.
地方母猪性成熟早,发情明显,受胎率高,耐粗饲,性温驯,易管理;而二元母猪性成熟迟,发情不太明显,饲料要求较高,性情活泼。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二元母猪的发情特征,配种月龄提前和不适时配种等原因造成的。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1选留优秀后备猪,加大淘汰力度后备猪的优劣,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为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严选。优秀后备猪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父母繁殖性能要高(窝均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二是本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发育 相似文献
6.
断奶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照华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8,29(9):16-17
1断奶母猪不发情或推迟发情的原因
1.1后备母猪初配年龄过早
第一次发情的后备母猪.虽然具备正常的生理机能,但生殖器官并没有发育完全,过早配种会导致产仔少、出生重小、断奶成活率低,而且会使生殖器官发育受阻,造成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相似文献
7.
1 提高母猪年产胎数首先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怀孕中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饲料和适量精料,常年保持母猪七、八成膘,保持良好的体况。其次,要实行仔猪早期断奶(由60d断奶,逐步缩短为40d),缩短配种间隔。第三,要适时配种,改进配种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第四,要及早发现和淘汰低产、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难孕母猪。 相似文献
8.
1初配年龄一般本地母猪3月龄左右,外国及杂种母猪4~5月龄开始有发情表现。但此时还不宜进行配种,因为早配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母体生长受阻,产仔少,仔猪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9.
繁殖是养猪生产的核心环节,繁殖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加强配种管理,提高受胎率,是提高母猪繁殖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养猪生产中,母猪受胎率与产仔数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关键。世界上众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工授精技术(ArtiflcialInsemination,AI),一些国家超过3/4的妊娠母猪采用AI技术进行配种。我国养猪生产中也广泛接受猪的AI技术。在给母猪实施AI技术过程中,不同的技术方法对提高母 相似文献
11.
12.
(一)主要原因 1.后备母猪配种过早、公猪使用过频:在农村养猪中,为了增加效益,母猪接近性成熟就急于进行配种,此时母猪还未达到体成熟,生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配种月龄和体重多数达不到品种要求,不仅导致头胎母猪产仔数量少,还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注重遗传因素,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首先应在第2~5窝仔猪中挑选要培育的母猪。同窝中选择生长速度快的猪只,生长速度快的母猪可以拥有较长的使用年限,而生长速度慢的母猪易发生发情延迟、返情等现象。其次,乳头在腹线两侧排列均匀整齐,一般在7对以上,乳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另外,阴户大小要适中、下垂且位置恰当。 相似文献
14.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它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猪属全年多周期发情家畜,而且每次发情排卵数量多,属多胎动物,繁殖潜力巨大。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高繁殖性能的作用,是促进养猪生产和提高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1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卜母猪占5%~10%。同时要有计划的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1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
养猪场应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并且严格淘汰繁殖率低下的个体,尤其是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先天性死精、少精、无精的公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等。后备母猪的选留,要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择的标准,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如此逐渐更替,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猪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育成头数以及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用制定选种指数的方法进行选种。 相似文献
18.
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者的经济效益。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母猪的繁殖率呈下降趋势,常给养殖企业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母猪养殖中优良品种的选育、饲养管理、适时配种、疾病预防等各项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正>母猪的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为了保证生猪生产正常开展,后备母猪占种母猪群中的比重一般在20%~25%左右,提高初配母猪的受胎率,在养猪生产中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摸索出了初配母猪的发情性行为及最佳输精适期,受胎率由52.3%提高到85.6%,基本上达到了经产母猪受胎率的水平,提高了养猪生产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