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西藏栽培油菜,特别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全区栽培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随着单株粒重的增高,所占的比重随之降低;在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单株粒重种质资源的分布中,白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所占的比重随着单株粒重等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较高的种质资源占的比重较高。西藏栽培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中,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比白菜型丰富。从全区油菜主要种植地来说,西藏日喀则和山南地区油菜的变异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生化成分、制茶品质进行描述,为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明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通过对西藏野生白菜类型油菜和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共49份种质资源的子叶形态、苗期生长习性、伸长茎性状、苔茎叶性状、植株性状、花瓣类型、角果着生状态、果喙长度、角果密度、籽粒性状等多种表型形态进行了种植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西藏野生油菜的形态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与西藏林芝地区栽培油菜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些性状在西藏的油菜育种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3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芥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聚类法可将23份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品种的地理来源同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3对SSR引物在23份供试材料中共获得58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5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1%,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出4.3条条带,其中3.7条条带具有多态性,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3份西藏芥菜类型油菜材料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O.79—0.99,平均值为0.89;野生芥菜型-2与芥菜型油菜-2、野生芥菜型-5与下生分枝野生油菜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分别为0.79和0.80。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区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强  蔡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35-4335
秦巴山区是我国天然植物基因库,牧草种类繁多,有109科、420属、702种,其中优良牧草186种,占26.5%。野生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耐热、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是开展种质资源研究,驯化筛选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西藏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国标法(GB5006-85)对西藏野生大麦2011份样本的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高蛋白材料74份,高赖氨酸材料109份,低蛋白兼高淀粉材料24份,为品质改良提供了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结果还表明,因棱型、原产地、粒色、稃状的不同,它们营养品质指标的平均值远没有材料之间的差异显著;但总趋势是:①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是二棱〉六棱,而淀粉含量则相反;②受原产地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的油菜育种研究经历了地方种质资源的系统选育、国内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类型间杂交。本文回顾了我区油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程,全面阐述了我区油菜育种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指出了应重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针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不同的生态条件选育品种。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陕西省境内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鉴定,评价,明确了陕西省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包拓芸薹属的3大类型及芝麻菜属的芸芥(Eruca.sativa);陕西省油菜按生育期可分为陕西南秦巴山区及汉江谷地的早熟生莳在中灌区及渭北旱魂的北方白菜型油菜及南部灌区的甘蓝型油菜和陕北高原的极早熟春播油菜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10.
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明确了山东境内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种类为20科34属81种(变种)。在81个种和变种中,除极少数种(变种)仅做栽培种的砧木外,绝大多数兼具鲜食、加工用途,包括加工罐头、饮料、酒类、食用油、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多数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有些种(变种)兼具观赏应用价值,有些种可作为繁殖材料应用。分析了山东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瓜不同瓜位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瓜不同瓜位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腰瓜的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最高 ,变异系数较小 ;根瓜的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 ,但单瓜结籽数变异系数较大 ;顶瓜的单瓜结籽数及千粒重变异系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13.
用5×5半双列杂交研究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单株产量的遗传,结果表明:供试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品系中,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性质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为1.404。显性基因约为隐性基因的3倍多,并且多数增效基因表现显性,但也有显性的减效基因存在。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h_B~2=71.4%,狭义遗传力h_N~2=33.18%。供试亲本显性效应的强弱依次为81007>81006>81018>81004>81033,增效基因的多少依次为81018>81006>81007>81004>81033。一般配合力的大小依次为81018>81006>81004>81033>81007。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3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共有6l科、170属、340种。其中主要野生蜜源植物17科、33属、38种;辅助蜜源植物58科、148属、296种,有毒蜜源植物6科、6属、6种。介绍了长白山区38种主要野生蜜源植物、60种主要野生辅助蜜源植物、6种野生有毒蜜源植物、野生蜜源植物在6个不同号观带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5.
常熟虞山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虞山森林植被进行研究(常熟虞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01科270属406种)。对虞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虞山种子植物科的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同时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南北过渡交汇的特征。就属的分布区类型而言,温带分布类型最多(75属),占总属数的54.07%;其次是热带分布(49属),占总属数的30.0%。说明温带类型在这里得到了良好发育,成为种子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油菜种子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0份油莱样品在2种水分(7%~8%和4%~5%)含量条件下.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含量降低时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升高,而棕榈酸和油酸品质性状的含量降低.在两种水分含量条件下,各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硬脂酸两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两种水分含量下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江科1号大顶苦瓜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大顶苦瓜在大棚杂交制种过程中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及探讨单瓜重对种子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坐果数为单株坐果2个瓜。  相似文献   

18.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燕升  莫倩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9-526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迅速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pH值为6时达到最小值。添加柠檬酸、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和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光、热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Vc与柠檬酸配合使用增强其稳定性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摘苔在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父母本具有不同化期的三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为材料,从摘苔对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性、制种产量与制种纯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摘苔深度能有效地调节花期相遇性,父母小初花期相差7d左右,以摘苔10cm为最佳;父母本同步开花的杂交组合通过摘苔处理,也能有效地提高制种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