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薰衣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是唇形科薰衣草属的一种半常绿多年生亚灌木。它的主要用途是利用花穗提取芳香油。薰衣草油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香料,香气浓郁,芬芳宜人,广泛应用于香皂、卫生皂、花露水、香脂、冷霜、发油等卫生品中,作赋香成分,是香料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此外,在医药、陶瓷、化学工业上也有用途。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甜菜抗性生理特征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对低磷胁迫抗性各异的3个甜菜品种:品20、品17和品14,在人工培养室内采用沙培试验法,研究了甜菜抗耐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限制了甜菜对磷的吸收,导致植株含磷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品14降幅最大,品17次之,品20最小。与足磷处理(P 100μmol/L)相比,低磷胁迫后甜菜品种间体内抗性生理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品14和品17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品20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极显著下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叶片中Mg2+-ATPase活性降低,不同品种降幅各异,从小到大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其中品20与后两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品20和品17体内的钙调素(CaM)含量显著增加,而品14变化不明显,其相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品20品17品14,差异显著,与品种自身抗磷胁迫能力顺序一致。不同磷素营养条件对甜菜抵御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大影响,叶片在受到热伤害时,抗磷胁迫能力较弱的品14和品17在低磷胁迫时质膜损伤率显著增加;而抗磷胁迫能力较强的品20叶片质膜的损伤率显著下降,抗热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人工再塑地貌(排土场边坡)形成后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不同治理措施对人工再塑地貌边坡的水蚀控制效果,研究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对矿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不同治理措及天然草地的土壤侵蚀产流、产沙、入渗过程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雨强条件下,裸露边坡的径流量、产沙量明显大于天然草地,其年径流量、年产沙量分别为天然草地的5.1倍和228.8倍,年均入渗量是天然草地62.1%;裸露边坡通过合理治理后,土壤侵蚀量得到明显控制,在治理初期不同措施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铺设植生带裸地草灌结合种植(柠条+草本植物)沙地柏+绣线菊(已种植4a)生态袋品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袋一字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天然草地,其比值为237∶232∶120∶32∶15∶1。可见,天然草地实施煤炭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其严重加剧了当地的土壤侵蚀,必须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甜菜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砂培在室内人工可控和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前期研究已经获得的对低磷胁迫抗性弱 (品14)、中(品17)和强(品20)的3类种质材料各1个,进行了长期低磷胁迫(P 1 mol/kg)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菜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低磷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甜菜叶片无机磷和叶绿素含量,品20的降幅显著低于品14。2)低磷胁迫对3个品种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的负效应;对胞间CO2浓度的效应因品种而异,与P 100 mol/kg处理比,品14显著下降,品17无变化,品20显著增加。3)与P 100 mol/kg处理比,低磷胁迫使3个品种单叶光合速率降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各异;品14降幅最大,品20最小,品17居中,且3个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4)不同生长条件使甜菜对低磷胁迫在单叶光合速率方面产生不同的抵抗能力;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同样的磷胁迫水平对各品种甜菜光合作用的阻碍均显著小于自然环境。5)低磷胁迫条件下,甜菜各品种在植株磷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单叶光合速率等性状上的抗胁迫指数大小与品种自身的抗低磷胁迫强弱的顺序完全一致,即品20品17品14。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天然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手段并运用ArcGIS 9.3软件统计获得石羊河流域1987,2000及2010年3期各类型天然植被面积数据,采用阿维里扬诺夫估算方法对石羊河流域各县区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1987,2000及2010年天然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43×109,2.34×109,2.06×109 m3,其中各县区天然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肃南县> 天祝县> 永昌县> 民勤县> 古浪县> 凉州区> 金川区。石羊河流域林地、草地的生态需水量基本各占总需水量的1/2,但各县区林地、草地生态需水量的百分比差异明显,流域天然植被的水分利用率介于2.74~16.55 kg/(hm2·mm)。通过对石羊河流域3期天然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发现,流域天然植被无论从总需水量还是各优势盖度的需水量上均呈现减少趋势,因此确定天然植被的适宜生态需水量,对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不同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演化的关系,准确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选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11种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和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明显。2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为农田>天然草地>人工乔木林地>果园>人工灌木林地>天然灌木林地。与农田相比,天然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土壤体积质量降低最为明显,人工乔木林地、人工灌木林地和果园土壤体积质量下降差别不明显。天然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都有明显提高,人工乔木林地和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总体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农田、果园和人工乔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垂直变化较小,而天然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人工灌木林地变化较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较小,且垂直变化不明显。总体看来,天然植被类型对该区土壤性状改善作用优于人工植被类型,而人工灌木林的改善作用优于人工乔木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研究.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土壤机械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0-40 cm土层,88542整地和人工草地的粗砂粒平均含量高于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最大田间持水量: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持水量: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总孔隙度: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孔隙度: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的透气性: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其中人工造林整地对土壤容重、持水量、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它利用方式,有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作用.总林冠截留是人工毛竹林的2.40倍,林冠截留率和产生穿透雨与茎流的最小次降雨量都大于人工毛竹林;天然次生林枯枝落叶层具有较高的截持水能力,其最大蓄水潜力是人工毛竹林的1.88倍;天然次生林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好,其中人工毛竹林的地表径流是天然次生林的1.92倍,径流泥沙含量高达3.82倍;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降雨分配情况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②灌木林地和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幅度较小,而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较大;③0~20 cm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的有机碳密度普遍偏高,而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则均较低;而20~40 cm和0~40 cm的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相比之下灌木林地、农地和天然草地相差不大,而果园和人工草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素肉制品概述仿生食品是食品行业的一个新品种,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开发的"人造食品",在产品特性上具备模仿天然食品、食用方便、营养健康等特点。素肉制品是仿生食品中颇受欢迎的一大类,它是采用先进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经成型、蒸煮、炒制等过程加工而成的仿荤食品,外形、色、香、味等与荤食相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胸径10~20 cm的柳树作为护岸树种,对沿着河流方向、垂直河流方向和品状聚集3种栽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品状聚集模式中顶尖朝向对成活率和防护率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状聚集模式的成活率和有效防护率为最大,其中有效防护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栽植模式;品状聚集模式平均淤积深度和冲淤量显著高于其它2种栽植模式;品状聚集模式中,顶尖朝向上游栽植模式成活率、平均淤积深度和冲淤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种模式。综上所述,“品状聚集和顶尖朝向上游来水方向”的栽植新模式为河岸带治理最佳模式,其有效防护率和平均淤积深度最大,分别是93%和0.54 m。  相似文献   

12.
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地的贮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辽东栎天然纯林、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和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4种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贮水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样方法和浸泡法测定枯落物不同层次的最大持水量和持水特性,采用环刀法和浸泡法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贮水量。结果表明:林地枯落物层饱和贮水量为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最大,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次之,辽东栎天然纯林其次,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最小;除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半分解层在浸泡6h时达到最大持水量外,其他森林类型各层次均在浸泡3h时达到最大持水量;土壤饱和贮水量为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最大,辽东栎天然纯林次之,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其次,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13.
绿色木霉菌T-YY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天然食品添加剂,该文以绿色木霉菌T-YY发酵液冻干粉(色素粗品)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其紫外-可见光谱性质与稳定性.结果表明,色素粗品中至少含有4种以上不同性质的黄色素,该黄色素易溶于水和醇,色价高,在紫外区及可见光区各有一个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86.5 nm和380 nm;在酸碱环境中色调保持亮黄色,其水溶液在pH<5.0时出现浑浊,在pH≥5.0时呈亮黄色;pH值3.0~9.0色素溶液在室内自然光(25℃)下放置7 d后色调稳定;热稳定性好,100℃加热30 min色素保留率达到90.2%;抗H2O2、HNO3氧化能力强,但不耐Na2SO3还原作用.Fe3 、Cu2 和Mn2 的对色素具有消褪作用, Fe2 、Mg2 、Zn2 、Ca2 、K 、Na 则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增色作用.试验表明,绿色木霉T-YY黄色素在稳定性上呈现出一定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措施与土壤水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离心机法及定水头法分别测定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该地区植被措施下土壤的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水平达极显著。参数a的大小与不同植被有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苜蓿>沙棘>天然草>杏树>柠条>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天然草与苜蓿最高,农田最低,沙棘、柠条等灌木林地居中。在同一吸力范围内,苜蓿的含水量最高,沙棘次之,天然草、柠条及杏树含水量基本相同,农田最低。在低吸力段土壤平均含水量为苜蓿>沙棘>农田>天然草>杏树>柠条,但除苜蓿及沙棘外,农田、天然草、杏树及柠条差异不大。在中吸力阶段,平均土壤含水量苜蓿>天然草>杏树,且苜蓿相对较高,随着土壤吸力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凋萎含水量除苜蓿最大,其次为沙棘和天然草,柠条、杏树次之,农田最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天然林草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调研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明天然林草植被现有保护措施及效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认为:为有效保护额济纳旗天然林草植被,今后应大力推行围栏封育;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调节载畜量;增加供水量、扩大灌溉面积;适当发展人工林草,加强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人贯彻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三品一标"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3月19日,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刘新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就加强"三品一标"质量监管、提高品牌  相似文献   

17.
在已退化的土壤上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改善土壤质量和土壤碳的途径。2006年美国学者K.N.Potter等人在德克萨斯中部3个区分别测量了颗粒碳和无机碳含量,其中颗粒碳大小介于53~2000μm范围内,无机碳小于53μm。每处设一个从未耕种的天然草场区、农用地和恢复草地。有机碳库大小在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农用地表层40 cm内变化。天然草地中总有机碳含量最多,而恢复草原和农用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相当。与天然草地相比,恢复草地和农田超过耕层以后颗粒碳和无机碳库均有减少。恢复草原中的颗粒碳多于农用地,但在5 cm表土层内颗粒碳的增加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碳的积累在9~30 a中表现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天然径流量是流域气候及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是流域水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究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调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基于黄河1470—2018年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滑动平均法以及距平累积法揭示黄河549年间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年天然径流量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5%及95%频率的年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37.0亿m3和681.0亿m3。采用距平累积法可将黄河近549年天然径流序列以182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黄河年天然径流量以2.8年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23.8年、47.3年、5.6年、11.3年周期规律,出现该周期性规律主要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极移动振幅变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森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三峡库区上游四面山4种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储量、分解强度及持水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凋落物储量最大的是天然阔叶林(107.09 t/hm2),天然针阔混交林(70.18 t/hm2)和天然针叶林(66.65 t/hm2)次之,楠竹林(35.37 t/hm2)最小;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持水力均呈现出天然针阔混交林(89.95 t/hm2,2.25)最大,天然阔叶林(67.33 t/hm2,1.89)次之,而天然针叶林(39.83 t/hm2,1.66)和楠竹林(28.07 t/hm2,1.85)较差的趋势.因此,从凋落物持水特征来分析,4种天然次生林中,天然针阔混交林的森林水文效应最好,其次是天然阔叶林,而楠竹林和天然针叶林均较差,不适宜在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沙漠-河岸过渡带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防风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的防风效应,我们在库布齐沙漠与黄河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选取了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 igejos)、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 lendens)等5种常见的天然灌草植被群落以及裸露沙地,并对其防风效应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的在近地面(10 cm)防风效应从大到小的次序是:赖草群落>芨芨草群落>拂子茅群落>裸露沙地>白刺群落>柠条群落;同一天然植被群落类型不同高度的防风效应也有较大差异;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同植被群落风速降低率亦有变化。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群落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