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多效唑在小麦播种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加适量水溶解后拌麦种100千克,拌匀堆闷4~6小时,晾干播种,可使幼  相似文献   

2.
<正>1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浇水。2)种子处理。一是选用包衣种子。二是拌种。对小麦全蚀病严重的麦田,建议用全蚀净拌种,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mL,兑水500mL,拌小麦种子10kg,晾干(阴处晾干)后播种;对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拌种,农药、水、种子三者的比例为1∶100∶1 000,药液要充分吸收后播种。在采取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时,可先拌杀虫剂,种子堆闷晾干后,再拌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5,(7):35
1.花生种子处理防治对象:花生倒秧和地下害虫。使用药剂及方法:用50%辛硫磷10毫升+40%多菌灵60毫升,对水800克,喷拌10公斤花生种,堆闷3~4小时播种。2.甘薯种苗处理防治对象:甘薯黑斑病。使用药剂及方法:用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浸甘薯种10分钟,取出育苗;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浸甘薯苗基部5分钟,取出栽插。防治对象:地下害虫。使用药剂及方法:用甘薯  相似文献   

4.
<正>1播种期1.1金针虫。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1.2蛴螬。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堂 《农家顾问》2006,(10):36-37
小麦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控旺促壮、增强抗逆性、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并有利于优质、早熟等多重效果。 1.多效唑①在小麦播种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加适量水溶解后拌麦种100千克。拌匀堆闷4~6小时,晾干播种,可使幼苗抗寒、抗旱;②在小麦起身期,每667平方米喷洒200毫克/千克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阿斯匹林处理法:取5—6克阿斯匹林,研成细末放入1斤水溶解后,均匀喷存15—20斤麦种上,然后堆闷2—3小时,即可播种。用阿斯匹林处理麦种,每亩能增产12—17%。盐水浸泡法:据印度《食物与农业》报道,麦种浸泡在2.5%氯化钾水溶液24小时后播种,可增产20.2%。  相似文献   

7.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12,(11):65-66
河南读者詹景平问:如何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答: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采取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等措施,可减轻其为害。2.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用48%乐斯本乳油10毫升加水1千克拌麦种10千克,堆闷3~5小时后播种。(2)播种前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药剂、不同处理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力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薯块,喷湿后堆积用塑料薄膜覆盖闷2h,摊开晾干后当天播种;72%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浸种15~20min,捞出晾干后当天播种;64%杀毒矾500倍液对薯块均匀喷雾,喷湿堆积用塑料薄膜覆盖闷2h,摊开晾干后播种,发病株率均较低,且可较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10):17-17
光合稀土肥料是指含有稀土元素的肥料,合理施用稀土肥料可促进作物生根、发芽和增加叶绿素,提高产量。同时对大部分农产品有改善品质的作用。施用方法如下:浸种:用稀上肥料浸种,其水溶液浓度因作物而异,如玉米、小麦用0.08%的浓度浸种4~6小时;辣椒用0.01%~0.1%浸种4小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拌种:拌种一般每千克种子用稀土肥料2克,加少量水溶解后,喷洒于种子上,边喷边拌,力求拌匀,随拌随用。叶面喷施:不同作物适宜的喷施时期和浓度不同,如小麦、水稻在苗期,稀土肥料浓度为0.03%;玉米在拔节到抽穗期喷2次稀土肥料,浓度为0.03%;大豆在花期,稀…  相似文献   

10.
<正> 1 种子肥育 1.1 陈尿浸种:先用清水将麦种浸泡4小时,捞出稍晾,再放入陈尿中浸泡2小时,可使小麦发芽早,生长健壮。 1.2 阿斯匹林拌种:用阿斯匹林100片,加水5k,充分溶解后拌麦种75kg,拌匀堆闷1~2小时后播种,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播种期防治 1.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综合发生量每667平方米5000头以上)的田块,每 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250 克,或50%1605乳剂200克, 拌细土25千克,随撒随耙,翻入土中。 2.药剂拌种: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千克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25千克加水25 千克,拌小麦种子250千克, 防治蛴螬、蝼蛄,保苗率在 92%以上,有效期可达30-45 天;或用50%辛硫磷0.5千克, 加水20千克,拌种子250千克-500千克,堆闷2-4小时后播种。  相似文献   

12.
一、栽培技术 1.拌料:选无霉变的棉籽壳或玉米芯.在阳光下曝晒2—3天后.加适当比例的水、石膏粉石灰粉和多菌灵,拌匀.闷1小时。料的湿度为60—65%。用稻草作原料,需晒干切成9—12厘米长.用1%石灰水浸—昼夜.捞起后用清水将石灰冲洗干净.沥干。拌料时以手握料在指缝中挤出水分不下滴为宜。拌好后将料堆放.闷堆24小时.第2天进行翻堆.并将克霉灵用喷雾器喷洒拌入料中。  相似文献   

13.
薛志秀 《农友》2001,(5):12-12
1.种子处理。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中午将谷种均匀摊在地上晒种.播种前一天对种子进行“三洗一闷一拌”处理。即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盐水漂去半饱籽,然后用清水洗盐;将精选好的种子用种子量0.1%的内吸磷类农药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用种子量0.2%一0.3%的瑞毒霉拌种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拌种后堆闷6~12小时再播种。  相似文献   

14.
1.种子裹肥.每千克种子与100克米汤拌匀,使每粒种子都粘上米汤.然后将碾细的过磷酸钙100克,硫酸铵100克,粉状干肥土1千克,拌入种子中,并用手搓擦至种子裹上一层肥土,使每粒种子变成绿豆粒大小.种子裹肥在播种前1天进行.此法可增产5%~10%. 2.磷酸二氢钾浸种.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50克,对水10千克,浸种24小时,然后捞出稍加晾干或拌些草木灰就可播种.用磷酸二氢钾浸种,播种后出苗又快又齐,而且幼苗十分健壮,一般可增产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一、催芽播种把种子放入30℃的温水中浸泡3小时,捞出放到筐内盖上旧布,再用30℃的温水间隔3~5小时淋浇一次,24小时出芽后播种,可使苗齐、苗壮,增产15%左右。二、钼酸铵拌种播种前每0.5千克种仁拌2克钼酸铵,先用少量热水将钼酸铵溶解,再用冷水稀释成1%浓度的溶液拌入种仁,闷种3  相似文献   

16.
以"扬麦16号"为供试品种,以不同浓度矮苗壮拌种、不同堆闷晾干时间为试验因素,研究了矮苗壮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索适宜的拌种浓度和适宜的堆闷时间。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用量范围内,每667m~2用矮苗壮20g拌种,且在拌后堆闷晾干10-14h播种,最有利于"扬麦16号"叶片生长及分蘖发生,既能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又能减小冠干重,增加单株根数及根干重,提高根冠比,从而形成壮苗,有效避免倒伏。  相似文献   

17.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选择早、中熟品种,如新陆早8~13号,中棉12号、35号,抗5等. 1.2每100公斤棉种用600克敌克松或0.5%多菌灵拌种,预防烂种和棉花立枯病.3%呋喃丹颗粒剂15公斤拌种防治地下害虫、蚜虫.同时用40~50克缩节胺对水2~3公斤均匀喷雾拌种,闷种8~12小时,摊开晾干播种,控制棉株旺长.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萧县郑腰庄公社农科站进行了小麦施用矮壮素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供试品种为"丰产三号",用矮壮素处理的亩产820斤,比未处理的增产15.5%.处理方法:一是用0.5%浓度的矮壮素拌种.每斤稀释药液拌麦种15斤,拌和均匀,用麻袋复盖闷种10个小时,然后晾干播种;二是,在小麦拔节前后喷两次0.15%浓度的矮壮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播前准备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500~4000千克和复混肥50千克。选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种子处理:可用3%敌萎丹悬浮剂按种子量0.3%的剂量拌种,或用75%的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冬小麦重点要预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加上述药剂按种子、水、药比例100千克、10千克、0.1千克混匀堆闷2小时,晾干便可播种。  相似文献   

20.
成都及周边的温江、彭州、什邡等地是传统种植大蒜的区县,近几年大蒜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如何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是广大种植者十分关切的事情,所以,我们针对温江区大蒜主要的病虫草害,总结了如下几个关键防治技术措施。一、种子处理采用20%噻菌铜悬浮剂拌种,可防治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和大蒜春腐病,同时大蒜长势好。方法是:用20%噻菌铜悬浮剂按种子量的2%~3%(每100kg大蒜种用药30g,对水4~5kg)喷拌均匀堆闷6小时播种。对浸种的大蒜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立即栽植。此法可促进生根,抑制病菌滋生,减少烂种,提高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