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主要的茶树害虫,夏秋季常在一些茶区暴发成灾,不仅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品质及树势都有较严重的影响。茶尺蠖天敌的种类很多,有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茶尺蠖寄生蝇(Drino sp.)、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fus L.)及线虫、蚂蚁、鸟、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寄生真菌等。其中  相似文献   

2.
三级营养关系中茶树间接防御茶尺蠖危害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茶树—茶尺蠖—单白绵绒茧蜂三级营养关系为模式,从寄主选择行为和茶树—条尺蠖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茶树借助天敌绒茧蜂间接防御条尺蠖危害的机制。结果表明,茶尺蠖取食茶树,其口腔分泌物作用于损伤部位,致使茶树释放出与完整新梢完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互利素),强化了天敌昆虫(单白绵绒茧蜂)的寄生效率,减轻了茶树的受害程度。其间,茶尺蠖幼虫口腔分泌物中的β-D-葡萄糖甘酶为一使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的启动子。初步分析表明,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所消耗的光合产物仅占茶树全部光合量的极少部分。  相似文献   

3.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挥发物对昆虫寄生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应用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后诱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和茶尺蠖成虫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 MJA 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其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单白绵绒茧蜂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对茶尺蠖成虫引诱作用不明显,在茶园中,显著提高单白绵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4.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天敌昆虫复合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了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25种。它们是捕食性天敌广腹螳螂、中华螳螂、叉角厉蝽、锥盾菱猎蝽、黄带犀猎蝽、南盲猎蝽、细缘唇瓢虫、六斑月瓢虫、丽草蛉、中华草蛉、亚非草蛉;寄生性天敌黄足大腿蜂、刺蛾广肩小蜂、粘虫广肩小蜂、黑褐金小蜂、夜蛾啮小蜂、尾夜蛾跳小蜂、叶蝉柄翅小蜂、刺蛾隆缘姬蜂、食蚜蝇姬蜂、刺蛾绒茧蜂、毒蛾绒茧蜂、黑斑茧蜂、善飞狭颊寄蝇及印度栉(虫扇)。对这些天敌的捕食或寄生对象、采集地及3种发生数量较多的寄生性天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萃  朱俊庆 《茶叶科学》1993,13(2):87-91
报告了1973—1974、1989—1991年在浙江余杭先后5年系统调查茶尺蝮寄生性天敌的结果。经对32252头低龄寄主幼虫的饲养,查得原寄生性天敌4种,即2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1种悬茧姬蜂和1种索虫。分析了寄生率的年间和月间变化,明确了不同时期的优势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年间变动及各年间的群落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觉晚  孙少华 《茶叶》2003,29(4):206-207
湖南兰岭茶厂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灰尺蠼、大尺蠼(油桐尺蠖)、茶毛虫、丽绿剌蛾、茶弈剌蛾、角胸叶甲;害虫主要天敌有茶园蜘蛛、瓢虫、草蛉、步甲、螳螂、绒茧蜂、黑卵蜂。三种不同管理类型茶园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以生态调控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自然控制园多样性指数与生态调控园近似,但均匀度指数低于生态调控园。以化防管理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说明喷用化学农药治虫、防病、除草对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9.
采取随机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崂山茶区茶树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茶树害虫(包括害螨)34种,分属于6目22科;捕食性天敌44种,分属于7目22科,其中天敌昆虫16种,捕食螨1种,蜘蛛27种。研究表明,该茶区茶树害虫大部分是由南方引进茶苗时带入的。目前该茶区的主要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是蜘蛛。农药是影响天敌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辽宁西部风沙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种级群落,剖析花生害虫与益虫发生动态,2015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收集结合形态学鉴定、解剖鉴定、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辽宁西部重要花生产区阜新花生试验田开展了昆虫系统调查,并对其主要害虫与天敌益害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昆虫标本15725头,鉴定为7目65科206种。其中膜翅目的茧蜂科、姬蜂科、隧蜂科、金小蜂科,半翅目的叶蝉科、蚜科,鞘翅目的叶甲科、瓢虫科为科级优势类群;优势种有膜翅目的卷叶虫绒茧蜂(11.10%)、铜色隧蜂(9.80%)、粘虫绒茧蜂(7.52%)、食蚜蝇姬蜂(7.14%)、喜马拉雅聚瘤姬蜂(7.01%)、燕蚜茧蜂(6.15%);半翅目的小绿叶蝉(44.88%)、花生蚜(14.63%)和小长蝽(11.79%);鞘翅目的双斑萤叶甲(71.68%)、龟纹瓢虫(8.90%)、异色瓢虫(8.26%);鳞翅目的小菜蛾(23.88%)、草小卷蛾(22.55%)、玉米螟(9.12%);双翅目的粘虫缺须寄蝇(30.63%)、大灰优食蚜蝇(21.77%)和夜蛾土蓝寄蝇(19.19%)等。斜纹夜蛾、花生须峭麦蛾的天敌种类分别为11种和3种;益害比分别为244.80、33.26,显示出较好的天敌控制作用;花生蚜天敌种类24种,益害比为2.39,西花蓟马天敌种类为4种,益害比为3.29,花生蚜和西花蓟马的天敌控制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茶园蚧及茶牡犡蚧在贵州地区发生较为严重,造成茶树落叶,枯枝以至死亡。损失一般为20—79.3%,严重的达90%以上,成为茶叶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药剂防治外,笔者在我所茶园蚧为害严重的邱家坡茶园调查发现了一种茶园蚧的捕食性天敌、捕食率高达90%以上,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益虫,经鉴定为红点瓢虫。兹将初步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花生害虫严重危害青岛花生生产。本研究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区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天敌种类较为丰富。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为花生蚜、西花蓟马、花生须峭麦蛾、斜纹夜蛾;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灰优蚜蝇、东亚小花蝽、卷叶蛾绒茧蜂等共48种;三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花生蚜与其天敌昆虫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西花蓟马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力不强,天敌昆虫对花生须峭麦蛾和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该结果可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斑蛾和油桐尺蠖是大吉岭茶区的两种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两种寄生蜂(Comsia sp.膜翅目、茧蜂科和Argyrophylax sp.双翅目、寄蝇科)在抑制茶斑蛾和油桐尺蠖的种群上具有效果;在34月间有很高的寄生率,Cotesia茧蜂的寄生率达47.7%,寄生蝇的寄生率为42.45%。茶斑蛾被寄生蝇寄生的机率很高,在有机茶园和不喷农药的茶园中寄生率可达80%。文章还讨论了在综合治理中应用这两种天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茶树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防治,一般茶园,每年需喷农药7~8次,多的达10余次。这样,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害虫一天敌间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某些害虫的周期性大暴发。如果能够选用对害虫防治效果好、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就可达到既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茶尺蠖单白绵绒茧峰是田间自然控制茶尺蠖发生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据报道,有的地区,常年各代的寄生率可达30~70%,个别年份与代别,寄生率  相似文献   

15.
许多同翅目昆虫为害茶树,其中不少是重要或常见害虫。蚧虫、粉虱等的生物防治,一般认为较易成功。在生物防治重新获得高度重视的今天,同翅目害虫的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更受人注目。我国害虫天敌调查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而日本已于1965年大体完成,一衣带水  相似文献   

16.
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寄主-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是食物链中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研究以茶树和三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为对象,结果表明,害虫对寄主的定位依赖于茶树芽梢的挥发物,如顺-3-己烯-1-醇,芳樟醇,正戊醇等。生测和EAG测定表明,这些化合物对害虫具强引诱力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天敌仅有弱的活性。害虫加害茶树后,茶树体内代谢发生改变,释放出特异性互利素,如茶尺蠖加害后5-6碳醛类化合物增多,茶蚜加害后产生的苯甲醛和假眼小绿叶蝉加害后产生的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蚓哚.它们在10~(-6)-10~(-9)g/ml低浓度下对各自的天敌具强的引诱活性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害虫仅具弱的或无活性。害虫口腔分泌物中的酶类是诱导特异性互利素形成的引发子。这种活性物质具周身输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几种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小绿叶蝉、黑毒蛾是茶树上的两大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较大。茶园蜘蛛是最主要的捕食性天敌,具有种类多、捕食量大,对害虫控制明显等优势,目前使用常用农药存在害虫抗药怀严重,对天敌杀伤力较大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为筛选出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残留农药,笔者选用了22种农药分三年进行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毒蛾防治效果及对天敌蜘蛛杀伤率的对比试验,其中有生物、植物性农药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药  相似文献   

18.
茶尺蠖的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苏、浙、皖三省相邻茶区发生危害历史较久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由于长期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该虫,使茶园生态环境遭受污染,许多有效的天敌不能在茶园生态系中得到繁衍,导致一些次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了开展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笔者对茶尺蠖的天敌资源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连年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赤眼蜂是目前农林害虫种群生物防控中的主要天敌,但迄今为止能否寄生茶尺蠖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米蛾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并将获得蜂种对茶尺蠖进行田间卵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经杀胚处理的茶尺蠖卵被寄生后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黑色,寄生率平均达到27.27%±4.90%。  相似文献   

20.
茶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捕食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调查表明,茶蚜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中旬、9?10月形成2个虫口高峰。5月份蚜茧蜂的寄生率10%,9-10月份蚜茧蜂的寄生率稍高,约10-15%。茶园中七星瓢虫种群对茶蚜种群具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室内,1头七星瓢虫日捕食100-120头成、若蚜,1头中华草蛉日捕食70-90头成、若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