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为了探索地方品种大河乌猪的养殖经济效益,大理市某养殖区从本省引进此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大河乌母猪引进后发情正常,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在大理市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
大河猪是我国西南地区肉脂兼用型的优良猪种之一,系乌金猪的一个主要系列,在富源县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据富源县志记载大河猪属地方猪种,饲养历史已有二千一百多年,是富源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选育的产物。富源县饲养数量较多的是大河、营上、竹园三个镇,大河镇是该猪种以前的主要集散地,因此而得名"大河  相似文献   

4.
以金华两头乌为父本,杜洛克猪为母本,杂交产生F1代金杜猪,进行了生长性能及屠宰、肉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公猪、阉公猪、母猪平均体重分别为(7523±528)、(8629±913)和(7929±788)kg,平均体长分别为(10928±496)、(11019±587)和(11015±595)cm,平均体高分别为(6200±258)、(6414±270)和(6133±378)cm,平均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68±228)、(2282±427)和(2498±391)mm,平均眼肌深度分别为(4398±602)、(3931±374)和(425±602)mm。育肥结束后,屠宰78头阉公猪,屠宰时平均日龄2293 d,平均体重(10911±832)kg,屠宰率(7224±159)%,胴体斜长(10298±721)cm,平均背膘厚(371±052)cm,瘦肉率(5172±299)%,眼肌面积(2632±528)cm2。随机抽取其中9头,测定其眼肌肉质,结果表明,系水力为(7768±1006)%,肉色为(305±018)分,大理石纹(346±059)分,宰后1 h和24 h的pH值分别为(630±022)和(627±019),肌内脂肪含量(403±119)%。通过本项试验为金华猪作为父本的优质猪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骨调素基因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二产活仔数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初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89/171/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50之间差异显著,二产活仔数的基因型166/150与基因型189/171,189/166之间差异显著;而初产的总产仔数、乳头数、初生仔重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骨调素基因型189/171/166/150和基因型166/150是有利基因型,骨调素可能是影响大河乌猪繁殖性状的侯选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河乌猪初产活仔数和二产活仔数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正>大河乌猪是云南省富源县农民养殖最多的一个品种。2003年被农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新品种,2007年又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河乌猪是在原大河猪的基础上,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大河乌猪是在原大河猪(大河猪是列入国家级猪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优良地方猪种,因原产于云南省富源县大河、营上一带而得名.具有肉质优良、适宜加工优质云腿、毛色火红、耐粗饲料等特点,属乌金猪的优秀类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瘦肉型猪种。它具有肉质好、肌肉脂肪含量高、生长快、繁殖强、耐粗饲、抗病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赣西两头乌猪是江西地方猪品种之一,其生产性能未知,为充分了解赣西两头乌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对其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研究结果可以为赣西两头乌猪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6月龄的12头纯种赣西两头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分析胴体质量和屠宰率等屠宰性能、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以及大理石...  相似文献   

9.
陈晓锁  谷华 《云南农业》2006,(11):17-18
大河乌猪是以富源县优良地方猪种乌金猪(大河猪)和引进优质瘦肉型猪种杜洛克为育种素材,经7年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扩群中试推广而成,具有耐粗饲、母性好、生长快、瘦肉率高、肌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特别适合腌制优质云腿和供应鲜肉。2002年10月29日经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猪品种专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肉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肉质的生化遗传以及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和与肉质性状连锁的QTL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组合半番鸭生长和肉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番鸭为父本,分别以樱桃谷鸭、金定鸭和樱桃谷鸭与金定鸭杂交后代为母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生产番樱、番金和番樱金半番鸭,测定3种半番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胸腿肌和肝脏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番樱半番鸭10周龄体重、饲料转化率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组合,番樱金半番鸭其次,番金半番鸭最低。番樱半番鸭屠体重、全净膛重高于番樱金、番金半番鸭。番樱金半番鸭屠宰率、全净膛率最高,番金半番鸭其次,番樱半番鸭最低。番樱杂交鸭胸、腿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高于番金和番樱金半番鸭。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杂交组合肉羊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性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优良杜泊绵羊、特克塞尔绵羊作父本,小尾寒羊作母本,测定其杂交一代肉羊的体重、体尺、饲料转化率、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从生长速度、体型外貌、屠体和肉质等性状综合分析,杜寒杂交一代增重速度、饲料报酬、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均优于特寒杂交一代和小尾寒羊。体重、体长、胸宽、胸深、胸围和管围均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1),具有父本体长、背宽、腿粗的肉用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带、G-带和银染技术,对云南地方猪种撒坝猪、大河猪进行了显带染色体研究.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Ag-NORs定位于7号和10号染色体.撒坝猪、大河猪的G-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相似,C-带和Ag-NORs具有多态性.撒坝猪和大河猪的C-带和Ag-NORs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BSGC—分带法,对杜洛克猪、苏白猪、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品种猪存在特大、大、中、小和无五种类型的C—带。其中杜洛克猪的第13、14、15、17和18对染色体;苏白猪的第14、16、17和18对染色体,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第14:15和18对染色体均呈现C—带多态性。甘肃白猪的第14对染色体特大型C—带出现的频率高达33.34%。经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可用于家猪的育种和保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大河猪与巴克夏、长白猪和杜洛克猪杂交,其后代肥育期日增重分别达到548.4g、637.6g和631.3g。长×大、杜×大组合的瘦肉率分别达到52.32%和53.32%。295头杜×大组合中试的日增重为592.2g,瘦肉率达到54.79%,利用大河猪的品系母猪作杂交母本则性能更好。杜×大组合中的不同杜洛克公猪的后代在肥育性能上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猪的Ag—NOR_s与其肥育性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猪品种的Ag—NOR_s均数、8Ag—NOR_s~+平均染色体型频率与日增重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8(P<0.01)和一0.6235(P<0.005);-0.6550(P<0.005)和-0.7036(P<0.001);个体的Ag—NOR_s均数、8Ag—NOR_s~+染色体型频率与日增重的相关亦高达-0.6591(P<0.05)和-0.4984(0.1>P>0.05)。Ag—NOR_s有可能作为一项选种指标,用于猪肥育性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豁眼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只豁眼鹅为试验材料测定了0~10周龄体重,lO周龄时随机抽取24只进行体尺、屠宰性状和肉用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10周龄雄鹅体重(3 030.90 g/只)比雌鹅(2 712.67 g/R)大且差异显著(P<0.05);雄鹅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显著高于雌鹅(P<0.05);雄鹅的胸肌率、腹脂率显著小于雌鹅(P<0.05);腹脂重和腹脂率的变异系数较大;胸肉和腿肉的剪切力值雄鹅显著大于雌鹅(P相似文献   

18.
溧阳鸡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周龄溧阳鸡为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溧阳鸡产肉性能良好,8周龄屠宰率在88%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胸、腿肌pH值分别为5.93、6.40;胸肌失水率大于腿肌,但胸肌剪切力小于腿肌;腿、胸肌水分含量为710-740g·kg-1;脂肪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8.4、23.0g·kg-1,公鸡分别为6.6、20.6g·kg-1;蛋白质含量母鸡胸、腿肌分别为218.4、181.0g·kg-1,公鸡分别为228.1、194.7g·kg-1。各指标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加以改进,获得了一种提取猪肾组织中DNA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DNA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中溶解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