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室内15—35℃恒温条件下,截形叶螨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25和35℃下雌螨一代平均历期分别为32.13、9.02和5.64天;雌、雄螨一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0和11.33℃,有效积温分别为135.42和110.47日度;不同温度对世代存活率及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雌成螨的寿命及产卵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下内禀增长率(0.3298)、周限增长率(1.3907)、净增殖率(130.993)、日产卵量(10.98)及总产卵量(181.90)都最高,30℃是种群繁殖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茶黄螨为食的黄瓜钝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温度对黄瓜钝绥螨种群指数的影响,以防治对象茶黄螨为食,在23、25、28、30、31℃5组温度下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加倍需要天数、平均世代时间等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25℃时黄瓜钝绥螨产卵量、产卵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最大,分别达28.0952、0.7892、14.2380、0.1765、1.1930;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各为31.8947和30.5872天;而种群加倍需要天数最短,仅为3.6348天。结果表明:该温度是黄瓜钝绥螨种群生长和扩增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3.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25℃条件下以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4种害螨,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90.4%、77.55%、87.93%、81.63%;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16.74低于南京裂爪螨(R0=20.84),但是内禀增长率rm=0.154是猎物的1.73倍(rm=0.089),世代周期T=18.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50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T=33.35,t=7.704),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25.81,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0=39.28、rm=0.192、λ=1.212),而世代周期T=21.35种群倍增时间t=4.552均高于竹裂爪螨(T=19.08,t=3.60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净殖率R0=20.80,内禀增长率rm=0.175,周限增长率λ=1.191均略低于竹裂爪螨(R0=21.54、rm=0.185、λ=1.202),而世代周期T=17.30种群倍增时间t=3.958均略高于竹裂爪螨(T=16.62,t=3.75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⑥胡瓜钝绥螨以竹刺瘿螨为猎物时其净增殖率R0=16.82与取食南京裂爪螨相近,但内禀增长率rm=0.144,周限增长率λ=1.155均低于取食上述三种叶螨,但产卵量高于其乡土天敌竹盲走螨(Tylodromus bambusae),林间在竹刺瘿螨低密度时仍能控制竹刺瘿螨的种群密度.模拟试验表明当毛竹长至1米高时释放胡瓜钝绥螨16小时后,能在12米高的竹冠上发现大量的胡瓜钝绥螨.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能有效地控制毛竹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恒温条件下伪钝绥螨取食二斑叶螨时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对该实验种群的生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伪钝绥螨各螨态和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运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了伪钝绥螨各螨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伪钝绥螨产卵期在22℃时最长,在31℃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伪钝绥螨净增殖率Ro在28℃时最高(60.256),在19℃时最低(4.174);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1℃时最高,在19℃时最低;31℃时种群加倍时间t最短(2.79 d),19℃时最长(15.868 d)。  相似文献   

5.
在19、22、25、28及31℃ 5种恒温条件下测定的结果表明:尼氏钝绥螨的卵、幼螨、若螨、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1.1、10.7、8.4、7.4℃,有效积温分别为25.4、12.2、34.4、530.9日度。该螨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2~25℃。在25℃恒温条件下,其卵、幼螨、若螨、雌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96、0.89、2.09和30.47天。卵的孵化率,幼螨、前、后期若螨的存活率可达96%以上。雌成螨在25℃条件下,总产卵量和日平均最高产卵量,分别为42.9和2.4粒;其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世代平均周期及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0.1819、1.1994、3.8116和28.0265。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在15~30℃,相对湿度为80%~90%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12.81 d,30℃时最短,为4.02 d。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寿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智利小植绥螨产卵期在15℃时最长,在30℃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智利小植绥螨净增殖率R0在25℃时最高(42.78),在30℃时最低(18.69);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0℃时最高,分别为1.516和0.416,在15℃时最低。种群倍增时间t在30℃下最短为1.665 d。  相似文献   

7.
崔琦  李庆 《植物保护》2015,41(3):40-44
在19、22、25、28和31℃5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为猎物的实验种群参数。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世代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缩短,在31℃下,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分别为5.69d和2.537 2d。净增殖率在25℃时最大,为26.707 7。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1℃时为最大,分别为0.273 2和1.314 2。在28℃时性比(♀/(♀+♂))最大,为0.642 4。在28℃时,平均每雌产卵数最大,为46.6粒/雌。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捕食朱砂叶螨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表明该捕食螨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8.
两种花粉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两种花粉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 ℃、相对湿度72%,光照L∥D=12 h∥12 h条件下,油菜花粉饲养的巴氏钝绥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历期分别为0.98、3.23、430 d。幼螨发育到成螨共需8.52 d,存活率为83.33%,雌虫不产卵。丝瓜花粉饲养的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分别为2.55、0.97、2.38、2.07、3.20、11.17 d。平均每头雌螨日产卵量1.78粒,总产卵量58.60粒,产卵持续时间33.53 d,无不产卵个体。其日产卵量呈二次抛物线趋势,回归方程为y=0.155 4t-0.002 80t2(R2=0.951 5,p<0.000 1)。取食丝瓜花粉的巴氏钝绥螨的种群趋势指数I=28.13,净生殖率为R0=26.813,种群平均世代周期T=30.139 d,内禀增长率rm=0.109,周限增长率λ=1.115,种群加倍时问t=6.352 d。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丝瓜花粉比油菜花粉更适合饲养、繁殖巴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9.
于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发育的影响。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得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的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并通过生命表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LC10和LC30浓度处理荔枝叶螨后,与对照相比,其F0代产卵量分别减少79.16%和71.83%,雌成螨寿命亦均明显缩短。F1代幼螨期、产卵前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卵孵化期、前若螨期、后若螨期均显著延长,其中LC30浓度处理后分别延长41.4%、39.4%和36.1%;F1代产卵量降低、产卵期缩短,其子代雌性比提高;F1代内禀增长率均降低,分别为0.127 3和0.075 8,而对照为0.132 3;世代平均历期缩短,种群倍增时间延长;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降低。表明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吡螨胺和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截形叶螨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吡螨胺(tebufenpyrad)和哒螨灵(pyridaben)的亚致死剂量处理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 Ehara)成螨和螨卵,研究了两药剂对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吡螨胺和哒螨灵处理后当代成螨的每雌日均产卵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日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低于对照; F1的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延长显著,净增殖率低于对照、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大。两药剂处理卵后,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延长,净增殖率低于对照。吡螨胺和哒螨灵的亚致死剂量处理截形叶螨成螨和螨卵都无刺激增殖的作用,能延缓种群的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下的豌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6种温度(12、15、18、21、24℃和27℃)和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豌豆蚜发育和增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豌豆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4℃条件下最大(rm=0.281 0),相应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17.030 9、1.324 5、10.089 3 d和2.466 7 d。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温度(25±2)℃,光周期L∥D=12h∥12h,相对湿度(75±10)%条件下,对蒲螨的寄生行为、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膨腹体的发育过程以及世代生活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室内蒲螨能很好地找寻寄主并寄生。平均每头雌螨一生产雌43.31头,产雄4.82头,产子期14.06d,寿命为21.21d。蒲螨对椰心叶甲各龄期的选择性达极显著差异,最喜欢寄生蛹,选择寄生率达到96.67%;其次是5龄幼虫,寄生率为60.00%;1龄幼虫的寄生率最低,只有10.00%。  相似文献   

13.
甲酸乙酯对米象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甲酸乙酯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影响,甲酸乙酯对米象表现出很高的毒力,25℃下熏蒸处理24 h的LC50为28.65μL/L。亚致死剂量的甲酸乙酯可以使米象成虫体内AChE的比活力显著下降,用20μL/L的浓度处理24 h,AChE的比活力由15.684 nmol/mg.min下降至9.530 nmol/mg.min;酶动力学研究表明,甲酸乙酯可使米象成虫体内AChE的Km值明显增加。对于羧酸酯酶,在活体条件下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规律,离体条件下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抑制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14.
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Butler)是为害茉莉花的重要害虫。本文于室内就温度、湿度及极端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双纹须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0℃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卵、蛹在温度持续高于35℃时不能存活。40℃高温处理4~8h能显著缩短卵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3~25℃),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各虫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试验在(26+1)℃,RH 70%~80%,L∥D=16h∥8h条件下组建了草地螟在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草地螟的危害差异性,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草地螟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差异。藜组卵的发育历期最短(2.42d)、甜菜组的最长(3.90d);幼虫发育历期以甜菜组的最短(10.00d),苜蓿组的最长(12.63d);蛹的发育历期以向日葵组的最短(11.30d),苜蓿组的最长(16.00d);雌成虫产卵量以藜组最高(345.00粒/雌),苜蓿组最低(138.83粒/雌),雌成虫产卵期以藜组最长(10.42d)、苜蓿组最短(6.58d)。雌蛾产卵量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取食藜组和向日葵组雌蛾的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8天,大豆组为羽化后第10天,苜蓿组为羽化后第7天和第9天,甜菜组为羽化后第6天和第10天。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处理间草地螟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在59.772 8~169.194 1、0.097 6~0.135 2和1.102 5~1.144 8之间,其中以藜组的R0、rm和λ最大,苜蓿组的R0、rm和λ最小;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的范围分别为37.508 0~41.915 8d和5.126 5~7.101 4d。综合比较5种寄主植物,认为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6.
枸杞木虱是枸杞生产中4种严重害虫之一,在室内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态及整个世代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卵期有效积温为90.2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2.4)℃;幼虫期的有效积温为291.8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4±2.9)℃;整个世代有效积温为547.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9±2.0)℃。宁夏地区的年发生理论代数为3~4代,与实际观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锈色粒肩天牛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洛阳市区8个区段的国槐抽样调查,应用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8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7种回归分析,对该虫虫卵进行了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虫虫卵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均数λ分析了聚集原因,利用个体群大小指标L分析了个体群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虫虫卵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9.565 4/m+0.287 7)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o(n),T″0(n)=14n±13.795 1n。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8,34(2):61-64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以二斑叶螨为食料,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19℃条件下最长(8.96 d),在31℃条件下最短(3.99 d);在19~28℃范围内,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除卵期外,其他螨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但差异并不显著。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9℃和83.33日.度。分别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其中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尼氏真绥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