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中国国情对海上养殖和深远海养殖装备进行了分类、比较,并综述了中国近海和远海养殖特别是深远海养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策略。海上养殖可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远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四类,前二者可合称为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或称装备型远海养殖特指具有钢架结构和自动投饲系统等,可抵御或躲避强台风的远海养殖方式。深远海养殖装备包括远海围栏、复合式钢构网箱(包括半潜式和全潜式)、船形网箱(包括有动力和无动力)和海基养殖舱(包括养殖工船和封闭养殖舱)四类。近岸养殖向离岸、远海发展已是学术界共识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根据养殖水体生态性养殖容量和社会性养殖容量放养适宜种类和数量的苗种,开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离岸和远海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当前近海养殖、远海养殖与深远海养殖共存的背景下,深远海养殖实现盈利的前提只能是养殖那些在池塘、近岸海域和离岸海域很难养殖的更高品质的种类,或通过深远海养殖可获得额外收益的种类。基于鱼类行为和生理学知识的“以鱼为本”的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的短板,需要依靠水产养殖、鱼类生物学、工程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深度合作才可...  相似文献   

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目前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间带筑池养殖、底播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逐年扩大,养殖刺参的疾病种类、发病面积及危害程度也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3.
悬浮式网箱养殖大规格皱纹盘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鲍鱼养殖的发展,养殖的方式越来越多,主要养殖方式有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浅海筏式吊笼养殖、自然海区的人工放流和自然海区的网箱养殖以及岩洞养殖。工厂化人工养殖、海水池塘养殖由于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鲍鱼生长快、成活率高、产量高,但规格小、质量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其中养殖淡水鱼产量占世界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3%。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48万吨,其中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为1562万吨,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占中国养殖产量的73%。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6):10-11
东亚钳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人工养殖日趋升温,根据养殖经验,探索总结了适合安宁河谷平原东亚钳蝎玻璃瓶养殖、塑料盆养殖、养殖池养殖、室内蝎垛养殖、塑料大棚养殖、仿野生生态养殖等6种养殖方式,以期为东亚钳蝎人工养殖和助力该地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勤  李佳佳 《水产养殖》2009,30(12):31-31
随着克氏原螯虾市场销售的火爆,渔民养殖热情空前高涨,养殖势头发展迅速,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尤其是江苏省克氏原螯虾的养殖面积2009年已突破3.3×10^8m^2。目前江苏省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圩滩地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水生经济植物田养殖等。池塘养殖为主导养殖模式,其养殖技术、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  相似文献   

7.
河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目前存在多种养殖方式,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稻田养殖、湿地养殖、多品种混养等等。但是,2年的养殖周期却是现有养殖技术无法改变的,即第1年进行扣蟹培育,第2年进行成蟹养殖,受2年生命周期的约束,现有的养殖技术无法使河蟹的规格再有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刺参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的增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及筏式养殖等,其中池塘养殖刺参面积最大。池塘刺参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天气下,极易导致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如何避免夏季极端天气下刺参的大面积死亡,使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泥鳅成鱼的健康养殖,包括苗种选择、饲料投喂、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国内对成鳅的养殖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塘养殖、土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套养、流水养殖、家庭养殖等几种方式,下面介绍水泥池塘的健康养鳅技术。  相似文献   

10.
鲍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海产资源供给有限,鲍鱼人工养殖蓬勃发展。鲍的养殖方式有底播、潮间带底播圈养、沉箱养殖、岸上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沉箱养殖模式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淡水养殖业对于优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类营养健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厘清淡水养殖业发展中的问题,探寻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本文对2013—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淡水养殖业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种类进行了梳理统计,并对以池塘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及盐碱水体养殖共5类主要养殖模式为代表的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淡水养殖空间拓展、设施现代化、种源自给、病害防控、产品加工转化5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并进一步从国家政策、科技进步、人才队伍、技术推广和财政资金5个维度提出中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中国淡水养殖业转变方式结构,实现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絮团技术(BFT)具有净化水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及病害防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与培养、生物絮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BFT能够改良水质、节约养殖用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将BFT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生物絮团含量,避免生物絮团的过量沉积,并能提高水质改良及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箱养殖过程中向水体输入废物的角度,对影响箱体内外水质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并为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质在线监控的系统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多参数水质传感器、PAC场控制器、IEEE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CAN现场通信网络等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创建低成本、高效率、性能匀称、可扩充系统的水产养殖水质测试和水质调控的集成系统。认为推广普及规范化的水质监控手段,对促进水产养殖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有积极的意义。指出在现阶段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养殖水质监控系统时,要注意现场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网络化,开发低价位性能可靠的数字化水质传感器,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发挥养殖水质数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虾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周期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世平  邱德全 《水产科学》2006,25(9):459-462
通过对对虾高密度养殖池中水质的连续监测,得出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状况及一般规律。养殖水体的污染主要是含氮废物的污染,在高密度养殖池养殖后期,养殖水体中氨氮首先达到峰值2.32m/L,随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也迅速达到峰值0.773mg/L,在高密度养殖池中活性磷的含量较高,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磷缺乏现象。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ater quality in tropical fish ponds is generally evaluated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remote sensing because of cost, cloud cover, and other constraints, but certain parameters such as suspended solid concentrations, colour, chlorophyll and temperature can effectively be monitored by aerial photography and satellite imagery. This paper reviews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to tropical inlan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and includes applications from related disciplines. A brief assessment of new platforms and sensors is also presented. Remote sensing images may help to inform researchers and planners about water quality trends that are occurring over a broad area in which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activities occur. However, the operational use of remote sensing in aquaculture remains largely experimental.  相似文献   

17.
Nitrogen removal techniques in aquaculture for a sustainable p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ntensively develops,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increases. Discharges from aquaculture deteriorate the rece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 for fishmeal and fish oil for fish feed production increases.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s, trickling filters, bead filters and fluidized sand biofilters are conventionally used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 systems to remove nitrogen from culture water. Besides these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there are other possible modi operandi to recycle aquaculture water and simultaneously produce fish feed. These double-purpose techniques are the periphyton treatment techniqu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extensive systems, and the proteinaceous bio-flocs technology, which can be used in extensive as well as in intensive systems. In addition to maintenance of good water quality, both techniques provide an inexpensive feed source and a higher efficiency of nutrient conversion of feed. The bio-flocs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 over the other techniques that it is relatively inexpensive; this makes it an economically viable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急需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简介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监测方法,根据我国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养殖业的重大意义,并且展望了在线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耕水机在罗非鱼精养池塘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组罗非鱼(Tilapia)精养池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实验塘和对照塘的方法,研究耕水机的使用对精养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和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塘相比,实验池塘的水质稳定,池水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值降低了1.56 mg/L,总悬浮物的平均含量下降了24.3028 mg/L,总氨氮的平均浓度下降了0.2418 ...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开展了藻类对污水净化的研究.国外利用某些藻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2],如日本科学家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水网藻的繁殖能力比形成水华的蓝、绿藻更强,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以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和P,使N、P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