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六月红早熟芋-水稻轮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模式,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改变土壤环境,避免芋连作障碍,拓宽六月红早熟芋商品市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介绍了塔庄镇炉溪村六月红早熟芋-水稻轮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福建沙县夏茂镇有较长种植芋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在133hm^2以上.农民用传统方法种芋,一般在清明播种,9月中旬才能开始收获.此时,由于蔬菜大量上市,一般上经济效益不高,并且芋收获后只能种一季蔬菜.近年来,该镇部分农民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早熟栽培,其播种期提早到2月中下旬,收获期提早到7月上中旬,不仅使得芋的售价平均提高了三四倍,而且还可多种一季晚稻.由于芋田中有大量有机质,并水旱轮作,晚稻平均每公顷还比连晚提高1125~1500kg.一般来说,芋于7月中旬收获结束,每公顷产量19500kg,产值39000元,晚稻每公顷产量8250kg,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1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刘勤  张刚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4):874-883
为研究太湖流域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轮作方式(休闲-水稻、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豆-水稻)和施氮水平(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2因素.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绿肥作物轮作模式稳定了...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V95-3”,系利用国土普查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进行太空诱变选育而成.通过了1996~1998年地、省区域试验.省区试1997年综平产量6424.95kg/hm2,比早熟组CK增产13.15%,增产极显著,居第二位;1998年综平产量5159.25kg/hm2,比早熟组CK增产5.88%,全生育期103.6d,苗瘟、叶瘟、穗颈瘟抗性为O级.  相似文献   

6.
浙南山区人多,土地少,春季回暖早.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推行"马铃薯、甜玉米、长豇豆、水稻套种轮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冬季土地和我区温光资源,茬口搭配高产经济作物,此种模式产量一般为马铃薯1450~2600kg/hm2,甜玉米600~800kg/hm2,长豇豆1850~2250kg/hm2,杂交水稻450~550kg/hm2,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氮肥施用对水稻-冬小麦一年两熟轮作体系作物的籽粒产量、 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水稻和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平均只有6510和675 kg·hm-2,施肥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氮肥的增产贡献率为46.9%.而且旱季高于水季.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和冬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分别为98和18 kg·hm-2.施肥显著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经济效益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探讨氮素利用与施氮量的关系,确定作物系统氮肥投入阈值,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双赢的目的,为重庆地区稻油轮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在重庆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设置5个氮肥用量(0, 75, 150, 225, 300 kg/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矿质氮空间分布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重庆地区水稻油菜轮作的作物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其中施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以油菜季300 kg/hm2和水稻季225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25.75%和37.74%;对氮素积累量促进作用皆以300 kg/hm2最佳,分别提高187.29%和111.66%.油菜季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及水稻季PFPN和AE...  相似文献   

11.
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周年效益的影响,摸索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减少水稻季氮肥投入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光明米业有限公司崇明种植基地进行了小麦-水稻、油菜-水稻、绿肥(蚕豆)-水稻、休耕-水稻4种不同水旱轮作。结果表明,绿肥-水稻轮作下236.25 kg/hm~2施氮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 923.22 kg/hm~2。从周年经济效益来看,油菜-绿肥轮作方式下262.5 kg/hm~2施氮处理下周年经济效益最高,为15 496.89元/hm~2。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周年含量以绿肥-水稻升高最为明显,上升3.3 g/kg。  相似文献   

13.
毛豆-晚稻-马铃薯高效轮作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安三增农业示范基地2002~2004年试验示范毛豆-晚稻-马铃薯高效轮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来这种轮作模式辐射到洛江流域的紫山、黄塘、洛阳等镇,带动农户形成规模种植,该模式累计推广种植320hm^2,增产增效显著。毛豆-晚稻-马铃薯轮作模式,每667m^2早季毛豆产量540kg、产值1404元,晚季水稻产量520kg、产值1248元,冬季马铃薯产量1550kg、产值2480元,合计3季总产值5132元,扣除物化成本(1430元)后年纯收入3702元。该模式科学利用光温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田间长期定位试验(2015年至今)为研究平台,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水稻—小麦、水稻—油菜和水稻—冬水(闲)田3种轮作体系(以下简称3种体系)和5种施肥管理方式(不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优化施肥及高投入施肥)对水稻分蘖、成穗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作者选取2021年水稻季数据分析可知,3种体系优化施肥均可减少无效分蘖,改善水稻群体质量,优化水稻产量结构。其中,优化施肥处理3种体系的分蘖数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0.7%、61.4%;3种轮作体系优化施肥处理产量均较高,分别为9 887.50 kg/hm2、9 832.00 kg/hm2、9 783.50 kg/hm2,比高投入施肥处理分别提高5.6%、5.4%、4.7%,是水稻生产中较适宜的轮作制度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松溪县农业局从2000年开始引进早熟旱芋栽培获得成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全县共种植133.3hm^2。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已形成粮经高效高产栽培摸式,即把原来一年种植一季或两季水稻改为前作种早熟旱芋,后作种水稻,水稻收割后种菜(甘蓝)的三熟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最优化的施肥措施,在光明米业试验农场进行了在稻-麦、稻-油、稻-绿肥三种不同轮作制度下,不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绿肥轮作、每667m~2纯氮总施用量为15.2 kg、氮肥运筹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35.02 kg,土壤生产力达60.4%,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减少1.15 kg,稻米品质优。  相似文献   

17.
红东升南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东升南瓜在广东茂名地区最适宜播种期为农历8月中旬至9月上旬,晚稻水稻品种要选早熟种,水稻收割前15d开始育苗,待水稻收割后整地移栽,争取早上市。2005年连片种植67hm2,记录平均市场收购价3元/kg,产量17 085kg/hm2,单果重1.5~2kg,产值51 255元/hm2。  相似文献   

18.
六月红早熟芋脱毒组培S1、S2株系具有熟期提早、叶片数减少、单株结子芋个数较多等特点,S1株系子芋膨大日数为30 d,比S2株系少10 d,但其生物与经济产量的消长与六月红早熟芋差别不大,符合子芋膨大后自然消减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豇豆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豇豆从4月27日开始采收,到6月10日采收结束,历时45 d。单日最高产量为2 946.0 kg/hm~2,平均日产为913.3 kg/hm~2,豇豆产量达41 097.0 kg/hm~2。可以看出,采收期1~10 d豇豆产量13 993.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11~20 d豇豆产量14 09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34%;采收期21~30 d豇豆产量5 728.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31~40 d豇豆累计产量5 800.5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14%;采收期最后5 d豇豆产量1 476 kg/hm~2,约占豇豆产量的4%。豇豆后作水稻干谷产量为7 402.5 kg/hm~2,豇豆与水稻轮作主产品实物量高达48 499.5 kg/hm~2,比常规双季稻年产量10 821 kg/hm~2增产37 678.5 kg/hm~2,主产品实物量增长率达348.2%。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文成县农技部门在调整种植结构中,引进推广早熟芋50hm2,把原来一年种植两季稻,改为前作种早熟芋艿,后作种晚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芋艿6月中旬收获上市,7月中旬收获结束,亩产量1500~2000kg,经济收入4250元,亩净收入3200元.晚稻亩产480kg,产值为751元,每亩净收入446元.两作合计,每亩净收入3646元,总产值增收273.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