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鲁北冬枣在我国各枣树主产区发展较快。目前,天津市大港区鲁北冬枣栽培面积已近6600hm^2,由于当地果农缺乏栽培管理鲁北冬枣的经验,较少采用开甲和环剥措施,3~4年生的鲁北冬枣树多未结果或少量结果。环剥是提高枣树坐果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大果型鲜食枣树尤为重要。为提高天津市鲁北冬枣的早期产量,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2.
曾现春 《落叶果树》2004,36(3):20-20
滨州市鲁北冬枣栽培面积已达4800hm^2,年产冬枣50000t,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鲁北冬枣栽培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局部地区绿盲蝽发生严重,造成冬枣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为此,我们于2002~2003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鲁北冬枣是我国优良的极晚熟鲜食品种,临汾市尧都区为山西省栽培历史悠久的枣产区,主栽品种为临汾团枣。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枣农引入鲁北冬枣,经试栽后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截至2005年,鲁北冬枣栽植面积已达到820hm2,其中结果园面积492hm2,鲁北冬枣总产量332.1万kg。为全面  相似文献   

4.
塑料大棚冬枣提早成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黄骅市是鲁北冬枣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05年,鲁北冬枣栽植面积已达到7100hm2。由于近年冬枣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地贮藏能力相对滞后,大量冬枣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上市,给冬枣生产者和销售商带来较大压力。笔者认为,早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促使冬枣提早成熟是缓解黄骅市  相似文献   

5.
鲁北冬枣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继胜 《落叶果树》2000,32(5):12-13
通过调查对鲁北冬枣的名称做了解释,简述了该品种的起源,栽培条件及主要经济性状。并和其他优良冬枣品种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引种栽培时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鲁北冬枣是我国鲜食枣中品质极佳的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10余年来,鲁北冬枣在山东省沾化、无棣、东营县和河北省黄骅、沧县等主产区栽植面积约6.7万hm2,年产量约10万t,然而,鲁北冬枣的贮藏性差,品质最佳的全红期果,在常温下仅能贮藏2~4天,在气调库中,贮期不过30天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品种的发展.为了延长供应期,鲁北冬枣提早采收的现象较为普遍,枣果品质大为下降,使名果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为延长优质鲁北冬枣商品果的供应时间,我们从2001年11月到2004年10月,采用保护地栽培方法,进行了鲁北冬枣成熟期调节试验,获得明显效果,提前成熟试验较常规生产园提早成熟30天左右,延迟成熟试验较常规生产园延迟成熟24天.2004年,提前成熟大棚栽培面积已发展到6.6 hm2.  相似文献   

7.
冬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鲁北冬枣栽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山东省栽植面积为3.3万hm2,河北省为2万hm2,天津市约1万hm2。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也有一定的栽植面积,冬枣已成为我国鲜食枣的主栽品种之一。除山东沾化、河北黄骅等鲁北冬枣原产区外,新栽植地区的枣农对鲁北冬枣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8.
浅析鲁北冬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枣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冬枣资源是枣种质资源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我国现有冬枣品种约20个,占枣品种总数的2.8%。成熟期晚的冬枣可较大幅度地延长鲜枣供应期。近年,随着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过去少量庭院栽培的冬枣,有了较快发展。国内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竞相引种栽培,亦相继出现了一些以产地命名的冬枣品种。为澄清鲁北冬枣这一珍贵的品种资源,给各地引种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现将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1 鲁北冬枣名称的来源及别…  相似文献   

9.
提高鲁北冬枣果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鲁北冬枣以优异的品质进入高档果品市场,得到了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冬枣生产在各适栽区发展迅猛。作为鲁北冬枣的原产地之一山东省滨州市,冬枣生产已成为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的主导产业,截至2005年,全市鲁北冬枣栽植面积近6.7万hm^2,总产量达到21.5万t,占全国冬枣总产量的80%左右。然而,随着面积和产量的快速增加,冬枣的果品质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管理不规范,部分应市果品果实形状、大小悬殊,着色不良,风味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严重影响了鲁北冬枣的声誉,同时也成为近几年来冬枣果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促进我市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就影响滨州市鲁北冬枣果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冬枣果实品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对全国冬枣主要栽培区调查发现,冬枣定名各异,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把本地某一晚熟枣品种或一系列晚熟枣品种统称为冬枣;二是把《果树栽培学》界定的冬枣,人为以产地定名,尤以河北、山东为多,诸如黄骅冬枣、沧州冬枣、沾化冬枣、鲁北冬枣等。就后者对生产栽培区调查发现,许多生长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园  相似文献   

11.
<正>鲁北冬枣是我国优良的极晚熟鲜食品种,具有果实大,外观漂亮,含糖量高,风味独特等突出优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枣品种,成为鲜食枣栽培的主要品种。为丰富我县的大枣良种资源,指导山区果农发展鲁北冬枣,我们于1997年从枣庄市科协引进该品种,1998年建立试验园,进行引种和早期丰产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无棣县现有鲁北冬枣2.33万hm2, 年产鲁北冬枣3500万kg。为拉长鲁北冬枣的 供货期,2001年我们进行了鲁北冬枣保护地栽 培试验,果实成熟期较露地栽培提前了15~20 天。由于提早上市,因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最 高价160元/kg;且连年获得丰产,2002~2004 年,连续3年每667m2产量达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在鲁北冬枣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绿盲蝽已成为鲁北冬枣的主要害虫,冬枣受害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80%以上。受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这主要与冬枣和粮、棉混种,气候条件适宜,防治难度大等有关。必须采取农业、化学、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群防群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引进鲁北冬枣、苹果枣、大雪枣和鸡蛋枣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个枣品种在浙江西南山区均能正常生长.其中大雪枣和鸡蛋枣结果早,产量高,但果实品质欠佳,经济效益较低;而鲁北冬枣和苹果枣比大雪枣和鸡蛋枣晚1年结果,但果实品质佳,市场价位高,经济效益好,且比原产地早上市10~15天,初步认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鲁北冬枣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流行性细菌病害。2002年前从未危害过冬枣,而近年来在鲁北一带的冬枣上疮痂病暴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冬枣(亦称雁来红、苹果枣、冰糖枣、鲁北冬枣等)是鲁北地区的一个优质晚熟鲜食品种。冬枣结果早嫁接当年就能结果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果形酷似小苹果纵经27-29cm横经25-29cm平均单重149最大果重459皮薄肉服液甜微酸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旧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铁、铜等矿质营养被誉为“百果之王”、“天下奇果”。近几年来冬枣市场供不应求一般售价60元/kg左右最高时高达380元/kg。大力发展冬枣生产加强栽培管理可获得较高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无棣县是鲁北冬枣的原产地之一。该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较粘,pH值7.8,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0.9%,排灌良好,水电路设施齐备;当地年平均气温12.1℃,平均年降雨量589.6mm,年日照时数2724.5h,无霜期21d。全县鲁北冬枣栽培面积2.33万hm^2,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果品市场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果品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标准,生产出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精品冬枣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进行了鲁北冬枣贮藏保鲜及包装材料技术研究,取得了普通冷库贮藏保鲜期达到100d左右的良好效果。现将普通冷库贮藏鲁北冬枣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鲁北冬枣贮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北冬枣是广饶县主要经济林树种,但是鲁北冬枣是一种不耐贮运的鲜食果品,果实采后在常温下经5~7天果皮即皱缩软化,内部果肉褐变,丧失其鲜食风味,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延长冬枣的市场供应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陕西大荔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现状,指出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存在设施结构不合理、树体管理不规范、病虫害发生严重、不注重设施内小气候调控等问题;并结合陕西省大荔县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设施栽培冬枣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