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向心水母Lychnorhiza antbae Stiasny 1920、马来向心水母L.malayensis Stiasny 1920、哈登堡水母Acromitus hardenbergi Stiasny1934、拉宾端鞭水母A.rabanchatu Annandale1915等4种新纪录和鞭腕缨口水母Thysanostoma flagellatum(Haeckel 1880)1种新记述.这些种类隶属于根口水母目中的3科、3属.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域钵水母类(Scyphomedusae)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作者从1974-1978年对中国海域钵水母类调查采集所获的标本。经分析记录钵水母(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除外)共23种,隶属于13种,17属。除前人已报导外,其中有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几种新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域的Atolla wyvillei,Cyanea capillata,C.ferruginea,C.purpurea和Cepheaconifera等5种钵水母。这些种类隶属于3目,3科,3属。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域管水母类(SIPHONOPHORA)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水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50余种,种数虽然不多,但数量却很大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成组之一。例如,我国中,西沙群岛海区管水母类的数量,为该海区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的第三位,又如双生管水母(Dlphyes chamjssonis)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在浙江沿海,不仅在所有水母类的数量上居首位,而且在整个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它电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170多浬,它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等三十多个岛屿、沙滩、暗礁所组成,具有独特的热带珊瑚礁和深海大洋性的生态特点。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南海重要渔场之一。对西沙群岛海域海洋生物种类、分布及生态等进行调查研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的食用水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我国沿海具有渔业价值的五种大型食用水母类。除了对两种新记录的种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绘图之外,余者仅记录种类名称、分布、附有关资料。此外,本文对各学者以往报导记述的种类在分类上有错误及中译名有不妥之处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我国食蚜亚科昆虫的区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该亚科昆虫的区系具备以下特点:东洋区与古北区种类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分别占总种数的30.10%和28.06%,几乎相等;而特有种和广布种较为丰富;以食蚜蝇族的区系最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所得栖息水深200 ̄1100m的鱼类350种(包括50余种我国新记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增录182种,共整理出中国深海鱼类532种,就这些种类对中国深海鱼类的区系组成作出初步的研究,并对这些种类的优势种、地理分布、水深分布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和定名标本基础上整理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名录,共计12目70科236属382种。采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SI=C/(A+B-C)对该区昆虫的区系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下初步结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突出古北区成分,共计219种,占已知总数的57.33%,古北界+东洋界混合成分次之,共计122种,占31.94%;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华北动物区成分113种,占29.58%,其他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蒙新区〉东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表明该区昆虫在区系组成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剑角蝗科(Acrididae)在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发现华北区和华中区的区系特点不明显,前者为南北成分的混交区,后者为特有种可跨区分布,这与蝗虫有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的特点不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低(21种);冬、春季毛颚类种数仅与表层温度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秋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春季毛颚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由北向南,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增高,夏季近海和外海差异缩小,秋季多样性指数值为4季最低。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产卵亲体空间分布和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以及小黄鱼个体繁殖力及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目前在近海海域和外海海域均有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水温分布范围为9.77~18.85 ℃,平均13.46 ℃;盐度分布范围为31.59~34.65,平均为33.46;分布水深范围为13.21~104.67 m,平均为57.56 m;小黄鱼绝对繁殖力范围为2 753~46 657粒/尾,平均为15 676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范围为21~323粒/mm,平均为113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范围为85~1 307粒/g,平均为360粒/g;卵径大小范围为0.48~1.15 mm,平均0.809 mm.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范围已经扩大,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已经改变,相对繁殖力也显著提高,卵径变小.这些变化是小黄鱼本身对环境压力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映,也是小黄鱼为延续种群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从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南海大气和海洋系统的平均特征及其变化特性,同时对南海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进行了概述。文章还就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低(21种);冬、春季毛颚类种数仅与表层温度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秋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春季毛颚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由北向南,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增高,夏季近海和外海差异缩小,秋季多样性指数值为4季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