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沪产"雪里红"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3℃、5℃、7℃、10℃和常温条件下研究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哈密瓜果实失重,并抑制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贮藏温度明显延缓了"雪里红"品质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感官和营养品质,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年内多次刈割对牧草贮藏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贮藏养分对牧草生长、越冬和再生极为重要,通过对几种牧草在年内多次刈割条件下的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刈割次数越多,糖含量下降越多。不同的牧草下降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贮藏条件对枇杷贮藏期及主要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室温(25±5)℃、低温(3±1)℃两种温度和散装、自然降氧、气调3种方式组成6种贮藏条件,研究其对“照种“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果实的保鲜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下,即使采用气调,对批把贮藏的效果也不明显;低温可明显延长贮在期,尤以低温气调能大大延缓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等品质的损失,果实可贮藏40d以上.这与低温和低氧抑制果实呼吸和乙烯产生有关.低温散装或自然降氧虽能延缓果实衰老腐烂,但贮藏后期果实品质下降,腐烂增加.  相似文献   

4.
贮藏模式对大久宝桃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久宝桃在4种不同贮藏温度模式下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久宝桃在0℃恒温贮藏条件下,30d以后开始出现冷害症状,20℃货架期3d的果实软化能力下降,出汁率下降;8℃预冷15d的果实没有出现冷害症状,但显著促进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导致果实的商品性能下降,失去应用价值;而8℃预冷5d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硬度和TSS含量,出汁率较稳定,出库后能够正常后熟软化,在预防冷害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在 0℃条件下 ,果实内的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变化很小 ,硬度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缓慢下降 ;在 2 0℃条件下 ,短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较大 ,硬度也下降迅速 ;低温 (0℃ )可显著延缓果实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杨家全  陈红 《贵州农业科学》2012,(8):198-199,205
为了探讨贮藏对贵州青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艳红桃为对照,分析常温(25℃)及低温(4℃)贮藏期间青桃果实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桃与艳红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均逐渐升高,低温贮藏则先升后降再升高;常温和低温下贮藏,青桃和艳红桃的硬度均逐渐下降,总糖含量均先降后升高;常温贮藏条件下青桃总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艳红桃逐渐下降,低温条件下二者均逐渐下降;在两种贮藏条件下,艳红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青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期和贮藏环境对早熟梨‘新梨七号’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新梨七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月‘新梨七号’品质最佳期采收和延长至9月采收,在室内、果窖和冷库中贮藏,测定贮藏环境温度、湿度、CO_2浓度的变化,测定果实失重率、果皮叶绿素和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不同贮藏方式的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室内、果窖贮藏温度呈下降趋势,湿度10月上旬中旬后有所降低,CO_2浓度变化平稳,果窖贮藏CO_2浓度12月后迅速升高;冷库贮藏温度和湿度平稳变化,CO_2浓度10月后升高。8月和9月采收‘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相似;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室内、果窖的温度、湿度变化与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下降事态,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背,存在负相关关系;冷库贮藏CO_2浓度与果实品质变化密切相关,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与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相反事态,部分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贮藏方式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发生不同趋势变化;‘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与贮藏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与贮藏温度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在4℃条件下,乙烯释放低,果实内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已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很小,硬度随贮藏期的延长缓慢下降;而在25℃条件下,由于乙烯含量的明显升高,在短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较大,尤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较大下降趋势,硬度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贮藏温度对鸡毛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鸡毛菜贮藏保鲜的基础条件,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鸡毛菜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选用0℃、4℃、9℃、20℃四个贮藏温度,对鸡毛菜的总色差、叶绿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可以有效的延缓鸡毛菜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有效抑制色差值ΔE的变化,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升高,对鸡毛菜的采后衰老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研究表明0℃贮藏条件下贮藏品质最好,有效保持了鸡毛菜的最佳食用品质与商品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孔石莼的多糖提取物对O2^-、OH·的清除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孔石莼多糖提取物对O2^-、OH·具有直接清除作用,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对油脂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随着孔石莼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清除、抑制作用也增强,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孔石莼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添加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东  孙存华  段维军  施剑杰  李百伟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36-6938,6942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周边海域采集的11个石莼属样品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宁波地区石莼属绿藻有4个种类,其中3个为已知种类,分别为浒苔(Ulva prolifera)、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孔石莼(Ulva.pertusa);1个为无法确定的种类(Ulva spp)。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孔石莼Ulvapertusa的18SrRNA基因序列,并与肠浒苔Eintestinalis、穿孔石莼U.fenesrtata、石莼U.lactuca、礁膜M.nitidum和格氏礁膜Mottostroma grevillei5种已知的大型海洋绿藻的同一基因序列合并进行比较,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差异和碱基替换特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浒苔与肠浒苔之间的Kimura双参数距离大于浒苔与石莼属3个物种之间的Kimura双参数距离;用UPGMA法和MP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浒苔与石莼属物种聚为一类,表现出与石莼属物种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2、2003年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潮间带石莼Ulva lactuca、孔石莼Ulva 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122株细菌。以11种细菌和1种真菌作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拮抗菌74株,占总测试菌株的60.7%。不同时间、不同海藻表面拮抗菌的分离比例不同。拮抗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尤其是40%以上的拮抗菌株对虾的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i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礁膜Monostroma sp.、石莼Ulua 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摄食碳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摄食率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高;同一温度下,岩虫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可用关系式COC=a Wb来表示,b值范围为-0.47~-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44.1%。研究表明,岩虫在20℃时有较高的碳摄食率和碳积累率,可以为岩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藻乙醇提取物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福建沿海几种常见海藻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孔石莼(Ulva pertusa)的乙醇提取物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浒苔(Enterom orphasp)、沙菜(Hypneasp)、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的乙醇提取物对甜椒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都在40%以上;江蓠、沙菜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的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Gloeosporium musarum)和苹果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都在90%以上;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 e)乙醇提取物对苹果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在90%以上.化学预试验法结果表明,抗菌活性成分可能为酚类、糖类、内酯或甾醇.  相似文献   

18.
选用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pertusa和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藻体、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生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和赤潮异弯藻二者之间存在克生效应,孔石莼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赤潮异弯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而赤潮异弯藻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孔石莼生长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O.01)。可以推测:孔石莼可能是通过分泌次生物质来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而赤潮异弯藻可能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和分泌次生物质完成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其抑制物均存在于藻体和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19.
以7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为供试材料,对成苗期的生化指标和烤后烟化学成分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成苗期烟苗各项生化指标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烤烟中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因型对烟叶各项化学指标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烤后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成苗期生化指标为根系活力和转化酶活性,但两者却未与双糖差达到相应的回归关系;影响烤后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的主要因子有根系活力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可见,成苗期烟株根系活力的高低和碳代谢的强弱对烤后烟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烤后烟叶钾含量、氯含量以及钾氯比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要影响因子为整株干重,但作用效果不同;整株干重对钾和氯含量起一定的负向效应,然而却对钾氯比值起极大的正向效应;烤烟的基因型决定了成苗期烟苗生化特性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异,成苗期烟苗的生化特性通过影响移栽后烟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造成田间个体与群体难以达到协调统一,从而限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提升。加强苗期管理力度,在适当降低根系生长量的同时提高茎的横向生长量,加强烟苗整体素质、培育健壮烟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朝阳地区烤烟不同烘烤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装烟方式对朝阳地区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评吸结果和烘烤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框架式散叶烘烤方式可增加烤房装烟量,降低能耗成本,改善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挂杆三改四烘烤和烟夹烘烤方式的烤后烟叶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