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2011~2012年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许氏平鲉的体重组成和体长组成,求解出了许氏平鲉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了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量。结果表明:许氏平鲉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t=412.5×[1-e-0.21(t+0.6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734.2×[1-e-0.21(t+0.65)]2.92,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45龄,群体临界年龄是4.82龄,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生物量为456.8t。确定了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合理开捕规格和年捕捞量。  相似文献   

2.
对2005~2006年采集于江西鄱阳湖的79尾达氏鲐年龄与生长进行统计分析.鄱阳湖达氏鲌样本,年龄范围0~6,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180~260 mm,占总个体数的59.49%,优势体重在30~250 g,占73.42%.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89.660 4+18.919 6 SL,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5×10-6L33319,属匀速生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8×(t+0.6582)],Wt=775.374 9×[1-e[1-e-0.2218×(t+0.658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9尾细鳞鲴及295尾黄尾鲴,对这两个相近种进行年龄、生长及繁殖的研究,旨在了解千岛湖细鳞鲴与黄尾鲴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细鳞鲴与黄尾鲴所获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5龄,优势年龄均为2~3龄,分别占整个样本的84%和76%;其中细鳞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223L2.8785(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38.82×[1-e-0.2450(t+1.2636)]、W t=836.21×[1-e-0.2450(t+1.2636)]2.8785,拐点年龄为3.05龄,对应体长为25.33 cm,体重244.78 g;雌雄比例为0.9568∶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 893~132 521粒,平均71 283粒。黄尾鲴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式为W=0.0381L2.7172(R2=0.9439),Von Bertalanffy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t=41.99×[1-e-0.2264(t+0.9746)]、W t=980.22×[1-e-0.2264(t+0.9746)]2.7172,拐点年龄为3.45龄,对应体长为26.54 cm,体重281.88 g;雌雄比例为1.4513∶1,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39 813~228 541粒,平均109 141粒。  相似文献   

4.
长江常熟江段似鳊的生长特征及形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月-12月在长江常熟江段采集的362尾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样本,对其年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鳊种群由1-3龄共3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1.3%;体长分布范围为62.33-133.6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75-110 mm (占总数的75.41%),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70-46.10 g,优势体质量范围为3.70-18.70 g (占总数的80.11%);雌、雄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丰满度、体高、头长等31个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为L♀=391.67R4-2211.8R3+4609.7R2-4171.4R+1463.2(n=156,P〈0.001,r2=0.6973), L♂=171.22R4-895.44R3+1719.8R2-1406.4R+486.47(n=178,P〈0.001,r2=0.7821);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4.52×10-6L3.2901(n=156,r2=0.94), W♂=1.09×10-5L3.0915(n=178,r2=0.98);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42.31×[1-e-0.1125(t+8.3442)], Lt♂=153.73×[1-e-0.1024(t+6.8309)]。研究表明,雌性似鳊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24龄,雄性为3.96龄,常熟江段似鳊呈低龄化态势。  相似文献   

5.
苏州地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 + 9.743 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 + 9.644 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 =0.011 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 6L2.8135(r = 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0.01),其表达式分别为泥鳅:Lt=25.90[1-e-0.191(t+0.806)],Wt=135.90[1-e-0.191(t+0.806)]3;大鳞副泥鳅:Lt =25.59[1-e-0.201(t+0.731)];Wt =169.45[1-e-0.201(t+0.731)]3.3龄以前两种鱼的体长生长速度较快,两种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4.95龄和4.73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沙江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从金沙江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江段收集161尾长鳍吻鮈作为样本,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体长,通过相关分析,拟合出长鳍吻鮈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求出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及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结果]长鳍吻鮈渔获物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1-3龄为主;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L=25.373+56.331R;体长(L)与体重(形)的关系式为形=1.7×10^-5L^3.0073;其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为Lt=278.6966(1-e^-0.32962(t+0.25886)),Wt=383.4364(1-e^-0.32962(t+0.25886))^3.0073;生长拐点年龄为3.08龄,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6.02mm和113.69g。[结论]严格限制捕捞3龄以下约200mm长的个体,有利于该鱼资源科学保护与增值。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红枫湖鲢、鳙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1月,对红枫湖鲢、鳙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红枫湖的鲢、鳙均由1~4龄组成,其中以2龄为主。鲢、鳙体长与龄径的线性函数分别为:L鲢=13.28×R+6.54、L鳙=13.94×R+6.95;鲢、鳙体长与体重拟合的幂函数公式分别为:W鲢=0.0275×L2.885、W鳙=0.0442×L2.695;鲢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80.60[1-e-0.1317(t+0.6899)]、Wt=8703.24[1-e-0.1317(t+0.6899)]2.885,鳙的体长、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6.60[1-e-0.1317(t+0.40784)]、Wt=9884.07[1-e-0.1317(t+0.40784)]2.69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大连海域黄鮟鱇开捕规格和总允许捕捞量.[方法]通过分析黄鮟鱇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体长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方程、瞬时死亡率,计算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估算大连海域黄鮟鱇的资源量.[结果]体长生长方程为Lt=576.4×[1-e-0.28(+0.44)],体重生长方程为Wt=5 344.3×[1-e-028(t+0.44]30052,黄鮟鱇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2龄,临界年龄为4.7龄,大连海域黄鮟鱇的资源生物量为8 216.7 t.[结论]黄鮟鱇开捕体长419.2 ~ 439.7 mm,开捕体重2052.2~2 369.5 g,总允许捕捞量1 182t.  相似文献   

9.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年4-9月对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调查及分析资料,对该保护区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采集水生生物93种,隶属于5门、8纲、24目、55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34种;春季共采集水生生物71种,隶属于5门、8纲、23目、47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29种;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66种,隶属于5门、7纲、18目、39科,其中虾蟹类种类最多共有26种.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中华栉孔(缎)虎鱼、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龙头鱼和日本蟳;夏季优势种为龙头鱼、棘头梅童鱼、口虾蛄、中华管鞭虾和小黄鱼.扫海面积法估算调查海域的渔获水生生物的资源量,春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为小黄鱼,资源量达到89.62 t(6 866.35×104 ind);夏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是棘头梅童鱼,资源量高达1 996.59 t(19 510.32×104 ind).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4月史氏鲟幼鱼380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吻长、尾长、尾柄高、眼径、眼后头长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史氏鲟4月龄幼鱼外部形态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明确了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高;全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395**),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5.60%);眼径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160**),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4152);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Σd=0.882,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全长、体高、尾柄高和眼径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2.751+3.018x1+12.472x2+50.765x3+35.335x4。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高位池精养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即W=1.182×10-5L3.023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3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14)。拟合出日本囊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796×[1-e-0.0123(t+0.07654)],Wt=15.611×[1-e-0.0123(t+0.07654)]3.0235,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89.9 d。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76个浅海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体型规则的2龄栉孔扇贝测定其壳宽、壳长、壳宽、总干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总干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栉孔扇贝总干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总干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壳高的协同作用影响总干重;所选表型性状对总干重的回归系数R2=0.737,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高、壳长、壳宽为自变量估计总干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39.582+2.977 X1+2.061 X2+11.181 X3。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16.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