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牛杂交后代(GBF1牛)和云岭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试验选择了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10个肉样冻存,以脂肪酸组成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测定了GBF1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GBF1牛西冷、尾龙扒、针扒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11个部位肉脂肪含量平均值也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GBF1牛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十五烷酸(C15∶0)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6),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低9.30%。GBF1牛肉脂肪棕榈油酸(C16∶1)含量极显著高于云岭牛(P0.01),油酸(C18∶1n9c)含量高于云岭牛,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高7.94%。GBF1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稍高(0.8%),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比云岭牛稍高,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BF1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云岭牛,杂交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成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蒙古韭的营养成分及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韭是蒙古族传统的野生食用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17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6.17mg/100mg;含有人体必需的K、Na、Ca、Mg、P、Cu、Zn、Mn、Fe、Ni 等矿质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和微量元素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0.47mg/g和431.7μg/g.  相似文献   

4.
蒙古韭的营养成分及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蒙古韭是蒙古族传统的野生食用植物,其营养丰富,含有17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达到26.17mg/100mg;含有人体必需的K、Na、Ca、Mg、P、Cu、Zn、Mn、Fe、Ni等矿质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和微量元素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0.47mg/g和431.7μg/g。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 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 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量浓度(0.05mg/L)辛硫磷在5龄家蚕的添毒处理,测定处理后家蚕血液中部分生命元素K、Na、Ca、Mg、Fe、Mn、Cu、Zn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正常5龄家蚕血液中大量元素K、Na、Ca、Mg的含量是CaNaMgK,经过微量辛硫磷处理后Ca、Na含量降低,Mg、K含量升高;正常5龄家蚕血液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含量是FeCuZnMn,经过处理后Fe、Cu含量升高,Mn、Zn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分析金川县牦牛血清和被毛的矿物元素含量,探讨肋数和年龄对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被毛矿物元素含量与血清中相应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二因素有重复试验设计,将32只公牦牛进行分组,按照肋数[14肋(n=17)和15肋(n=15)]和年龄[0(初生)~2岁(n=10)、3~4岁(n=11)、5~6岁(n=5)、7~8岁(n=6)]共分为8组。分别采集血清及被毛样品,进行矿物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肋数、年龄对血清中的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锰(Mn)、钠(Na)、锌(Zn)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肋数间无互作(P0.05)。2)肋数对被毛Ca、Cu、Fe、Mg、Mn、Na、Z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可影响被毛K含量,7~8岁被毛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对被毛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肋数间无互作(P0.05)。3)被毛Ca、Cu、Fe、Mg、Zn与血清中相应元素含量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 0、0.539 8、0.569 2、0.468 4、0.505 3,而K、M n、Na含量的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综合可知,金川14肋与15肋牦牛矿物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7~8岁被毛中的K含量显著升高;牦牛被毛、血清Ca、Cu、Fe、M g、Zn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由被毛代替血清测定相应的矿物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状态下胎次和体况一致的健康泌乳牦牛10头为研究对象,记录放牧母牦牛在枯草期(12—4月)、返青期(5月)、青草期(6—8月)和枯黄期(9—11月)的产奶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对4期牧草样品和采集的乳样品进行矿物质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钴(Co)、铜(Cu)]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青草期牧草的Na、Mg、Fe、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枯草期牧草的K、Ca和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牧草的Zn含量随物候期推移呈现增加趋势。2)青草期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青草期牦牛乳中K、Na、Ca、Mg、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枯草期乳中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乳中Fe和Zn含量在枯黄期较高(P0.05)。3)不同物候期牧草与牦牛乳中Na、Mg、Mn、Co、Cu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值分别为0.723(P0.01)、0.996(P0.01)、0.975(P0.05)、0.981(P0.05)、0.967(P0.01)。由此可知,牦牛产奶量和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而变化,从枯草期到青草期,牦牛产奶量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而后产奶量随牧草枯黄逐渐降低,乳中Na、Mg、Mn、Co、Cu含量会随着牧草中相应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旨在为云岭牛内脏副产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阉割公牛)的云岭牛和婆罗门牛各3头进行育肥、屠宰、分割,用国标方法测定云岭牛与婆罗门牛心、肝、脾、肺、肾、肠、胃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云岭牛内脏平均水分含量比婆罗门牛高0.38%,其中脾、肺、肾、肠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心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肝、胃水分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不显著(P0.05);云岭牛内脏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5.01%,比婆罗门牛高0.63%,除胃以外,云岭牛内脏各部位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婆罗门牛,其中脾、肾、肠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云岭牛内脏平均粗脂肪含量高达9.58%,其中脾、肠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心、肝、肺、肾、肠粗脂肪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云岭牛心、肝、脾、肺、肾粗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08%、1.34%、1.17%、1.59%、1.19%,其中肺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婆罗门牛(P0.05),心、脾、胃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婆罗门牛(P0.05),而肝、肾、肠粗灰分含量与婆罗门牛差异不显著。[结论]云岭牛内脏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理想食品,具有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羊肉水分、干物质、灰分分别为68.59、31.41和 1.09 g/100 g,肌肉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43 g/100 g与20.29 g/100 g.甘南藏羊肉K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滩羊肉和小尾寒羊肉;Fe的含量为31.8 mg/100 g±1.11 mg/100 g,极显著高于当地蒙古羊、滩羊和小尾寒羊(P<0.01);Zn含量为3.48 mg/100 g±0.43 mg/100 g,高于滩羊、小尾寒羊和当地蒙古羊;Cu的含量为0.25 mg/100 g±0.17 mg/100 g.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藏高原不同地域对牦牛乳矿物元素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青海果洛、天峻牦牛乳中的钾(K)、磷(P)、钙(Ca)、铁(Fe)、锌(Zn)、镁(Mg)和铜(Cu)7种矿物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牦牛乳中Ca和Fe的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P的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天峻牦牛乳Ca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果洛牦牛乳和麦洼牦牛乳(P0.05);麦洼牦牛乳的Zn、Cu和Fe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果洛牦牛乳和天峻牦牛乳(P0.05);天峻牦牛乳中K和Mg的质量浓度与麦洼牦牛乳差异显著(P0.05),与果洛牦牛乳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米糠中的多种常微量元素,以确定米糠中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ICP-AES法测定米糠中的常微量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75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小于4%;米糠中含有K、Na、Ca、Mg、Mn、Zn、Cr、Cu、Fe、Al、Ni、Sr、Pb、Cd、As等元素,其中Ca、K、Na、Mg、Mn、Cu、Fe、Zn含量比较丰富,大于50μg/g,Cr、Al、Ni含量较低,小于10μg/g;Sr及有害元素Pb、Cd、As含量均小1μg/g。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96-1000
为了早期预测奶牛腐蹄病的发生,在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开展奶牛腐蹄病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患腐蹄病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浆中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u、Fe、Zn、VE、VH)、矿物质元素(Na、K、Ca、Mg、P)以及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Px),阐明奶牛血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与腐蹄病的关系以及对腐蹄病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表明:腐蹄病奶牛血浆Na、Mg、Zn、VE、VH、SOD和GSH-Px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K、Cu和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Na、Mg、Zn、VE、SOD和GSH水平与奶牛腐蹄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浆K、Cu、VH和MDA水平与腐蹄病发生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该牛场的预警值为血浆Na149.030 mmol/L、K4.345 mmol/L、VE14.390 mg/L、GSH100.365 U/mL。结果显示,奶牛血浆Na、K、VE和GSH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奶牛发生腐蹄病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动物肌肉脂肪过氧化程度的影响,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热处理后3种肉肌内脂肪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生成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索氏抽提法测定其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肌内脂肪含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3种肉的肌纤维形貌研究炒、蒸、烤三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羊、猪肉肌内脂肪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制后羊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牛、猪肉(P0.05),蒸煮后牛、羊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高于猪肉(P0.05),烤制后牛肉肌内脂肪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羊、猪肉(P0.05);牛、羊、猪肉肌内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依次为52.60、38.49、39.81g/100g;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依次为56.61、54.63、44.73g/100g;多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2.70、4.90、5.56g/100g;猪肉肌内脂肪含量(30.03g/100g)显著高于牛、羊肉(P0.05),羊肉肌内脂肪含量(20.48g/100g)显著高于牛肉(8.31g/100g)(P0.05);牛和羊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紧密,猪肌纤维排列结构则较为松散。热处理温度是影响脂质过氧化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肌纤维排列结构影响肌内脂肪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几种蜂产品中类黄酮及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lCl3 比色法分析几种蜂产品中类黄酮总量 ,发现油菜蜂花粉含2.429mg/g,荞麦蜂花粉为0.729mg/g ,工蜂为1.260mg/g ,蜂蛹和蜂王浆中未检测出类黄酮。采用塞曼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蜂王浆和蜂蛹中Ca、Na、K、Mg、Fe、Mn、Zn、Cu、Co9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 ,发现蜂蛹中除Co和Fe之外 ,其余7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蜂王浆。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食土原因与饲粮、粪便、土壤和血液中矿物元素的关系。通过对食土奶牛进行观察和分组,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等条件分组,食土奶牛为试验组,正常奶牛为对照组,每组6头奶牛。采集饲粮、粪便及土壤样品,测定样本中微量元素(Fe、Zn、Mn、Cu)、常量元素(K、Ca、Mg、P)和粗蛋白质(CP)的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中P、Zn、Mn、Cu的含量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量,其中Zn、Cu显著高于营养需要量(P<0.05);Mg和CP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5),K、Ca、Fe极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1)。2)食土组土壤样品中K、Mg、M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a、Fe、Zn、Cu、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食土组奶牛粪便中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Ca、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血液中K、Fe、Zn、Cu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和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奶牛饲粮中K、Ca、Mg、Fe和CP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量时可能会导致奶牛食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沈阳某地区稻壳粉与玉米芯进行元素分析,二者均含有Ca、P、Na、Mg、Se、Zn、Mn、K、Cu、Fe等微量元素,方法回收率在90.4%~108%之间。将稻壳粉和玉米芯中部分微量元素与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料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发现,稻壳粉及玉米芯中均含有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料所需微量元素,但Ca、P、Na、Mg、Se、Zn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稻壳粉中,K、Fe含量略低,Cu含量达标,但Mn元素含量远远高出国家标准,摄入过多会导致中毒现象发生;玉米芯中,K、Cu、Fe、Mn元素含量均可达到国家标准。因此,在进行饲养瘦肉型生长育肥猪时,应选用玉米芯来进行喂养,同时可添加含有Ca、P、Na、Mg、Se、Zn元素的营养物质进行辅助喂养。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川  张浩  王宗礼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8,35(6):1332-1342
为了解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导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对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地区草地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Fe、Na、Ca、K、Mg、Mn、P、Zn、V、Cr、B、Ni、Cu、Co和Sn,其中Ca的变异性最强,K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Ca、K、Mg、P、Fe、Na、Sn、Mn、Cr、B、Zn、Ni、Cu、V和Co,其中Na的变异性最强,Ni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Co的含量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Mg、P、K、Mn和Cu的含量只能满足或部分满足家畜基本生长发育的需要,Na和Zn的含量无法满足家畜的需要,而植物中Fe的含量对家畜可能是过量的。放牧和割草利用对草地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放牧显著提高了植物中P、Fe、Na、V、Co、Mn、Cu、Zn和Cr的浓度(P0.05)。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常见的20种植物中,Ca在蓬子菜(Galium verum)中含量最高,在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中含量最低;Mg在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中含量最高,在针茅(Stipa capillata)中含量最低;Mn在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中含量最高,在马蔺(Iris ensata)中含量最低;Zn在针茅中含量最高,在披针叶黄华中含量最低。针对家畜营养需求,采用适宜的草地利用方式、牧草品种和矿物元素补饲措施,有利于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占池  杜菁昀 《四川草原》2003,(1):26-28,41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