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软骨细胞进行诱导,构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炎性退变细胞模型,探讨茶黄素(theaflavins,TFs)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行性。通过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筛选TFs药物浓度;取第2代生长状况良好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根据所加培养物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G0、模型组G1(10 ng/mL IL-1β刺激)、TFs组G2(不同浓度的TFs+10 ng/mL IL-1β刺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MMP-13)、IL-1β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呈阳性,证实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TFs质量浓度在100μg/mL时,细胞活力较空白组明显减弱(P0.05);TFs质量浓度在0~75μg/mL时不影响软骨细胞活力。q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合成因子ColⅡ和ACA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分解因子MMP-13、炎症细胞因子IL-1β及炎症诱导酶COX-2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Fs组能抑制IL-1β引起的炎症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综上所述,茶黄素可通过增强软骨细胞合成因子活性、减弱分解因子活性并抑制细胞炎症反应,有效延缓大鼠软骨细胞炎性退变进程,对炎症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ELISA法观察电针颈型颈椎病(CS)模型兔对其椎间盘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治疗颈型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纯种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连续10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其他两组正常饲养,连续4周。耳缘静脉注射空气栓塞处死各组动物,取C4-7椎间盘组织,分离出软骨终板,采用ELISA法观察椎间盘软骨中MMP-3、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TGF-β1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兔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降低,TGF-β1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颈型CS模型兔颈夹脊穴可以降低其椎间盘软骨细胞中MMP-3含量,抑制其对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维持血窦-软骨终板界面弥散营养物质的能力,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同时可以升高TGF-β1含量,促进ECM的合成,对椎间盘进行修复,维持椎间盘软骨终板的正常形态结构,减轻早期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传统中药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总黄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芪总黄酮的体外免疫作用。以RAW264.7细胞为模型,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拟定黄芪总黄酮的试验剂量,分别设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空白组,通过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6、IL-1β、IFN-γ、TNF-α和介质PGE2的含量,Griess法测定介质NO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iNOS和COX-2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剂量依赖性的促进了正常条件下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1β、IFN-γ、TNF-α和细胞介质NO、PGE2的分泌,上调了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外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0%干酵母混悬液对清洁级SD大鼠进行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进而研究加减白虎汤对模型大鼠体温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和下丘脑组织匀浆液中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体温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成功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在造模同时和造模后4 h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加减白虎汤和阿司匹林(ASP),高剂量组和ASP组有显著的解热效果;造模6 h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药物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和下丘脑中PGE2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的含量无显著变化。加减白虎汤可能通过降低内生性致热源和中枢致热介质途径,对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发挥良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苗药吉祥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PGE2)、环氧合酶(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溴索分散片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苗药吉祥草,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COX-2、PGE2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15 d后,治疗组血清IL-1β、COX-2和PGE2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苗药吉祥草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β、COX-2、PGE2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7.
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脂多糖浓度(1~1000ng/mL)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刺激时间(1~24h)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的表达水平迟于mRNA的表达水平。脂多糖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体外培养的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bovine oviduct epithelialcells,BOECs)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OECs,建立BO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10 pg/mL的E2分别培养2h、4h、6h,提取细胞总RNA及细胞总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输卵管上皮细胞的COX-2基因表达随添加E2培养液增加2h、4h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数据显示在体外培养的BOECs中E2影响牛输卵上皮细胞中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72只泌乳期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36),于产后0 h试验组每只肌注CpG-DNA 200μg,对照组肌注0.01 mol.L-1PBS(pH 7.2)100μL。两组于产后72 h均经乳头管灌注2×1012CFU.mL-1金黄色葡萄球菌,每侧各100μL到第4对乳腺内(两侧);分别于灌注前0 h,灌注后8、16、24、48和72 h(n=6)颈静脉放血处死。组织学观察显示,试验组乳腺腺泡内嗜中性粒细胞(PMN)在感染初期较对照组浸润迅速,试验组在72 h时已无PMN浸润,而对照组仍有浸润。与对照组相比,CpG-DNA能显著降低8、16和72 h的乳腺组织细菌数。IL-2水平在灌注后有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CpG-DNA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0 h IL-2水平,显著提高16、24和48 h乳腺组织IL-6水平,显著降低48 h和72 h乳腺组织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上述结果显示,CpG-DNA可促进炎症初期PMN的快速浸润,促进并加速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减少乳腺组织细菌数量,减轻炎症介质对细胞的损伤,表明CpG-D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大鼠乳腺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介素-2(IL-2)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EGB分别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由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再分别采用MTT法、ELISA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和IL-2的分泌量。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 mg.mL-1的EGB能显著促进由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P0.05),其中质量浓度为20.00 mg.mL-1的EGB作用效果较好,表明EGB在体外能促进由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红霉素为对照,探讨泰拉霉素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利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过度表达致炎因子而构建的体外炎症模型,采用SYBR Green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水平研究了不同浓度泰拉霉素和红霉素对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合成的影响。结果20μg·mL-1和10μg·mL-1浓度的泰拉霉素与20、10和5μg·mL-1浓度的红霉素均能显著抑制猪PBMC细胞合成NO和PGE2,并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的转录;而5μg·mL-1的泰拉霉素无明显的这种调节作用。结论泰拉霉素和红霉素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通过调节致炎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为模型,探讨原花青素(PC)对环氧合酶-2(COX-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用含有完整和NF-κB结合位点突变的COX-2启动子的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 pGL 3质粒,转染A549细胞,加原花青素(20mg/L)培养,检测COX-2基因5'调控区相对转录活性;RT-PCR检测细胞COX-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NF-κB结合位点突变的COX-2基因转录活性极大地降低,原花青素可以显著降低完整的COX-2启动子转录活性,降低A549细胞中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确定PRV的最佳感染剂量和感染时间,为建立RAW264.7细胞体外病毒感染炎症反应模型打下基础。【方法】PRV按10倍递增稀释成10-5~10-1 PRV稀释液,感染RAW264.7细胞并孵育1.5 h,弃病毒液后加入含5%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继续培养2、4、8、12、24和48 h时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IL-10、IL-1β、TNF-α、MCP-1和IFN-γ分泌水平及环氧合酶(COX-1和COX-2)活性,并以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以PRV感染RAW264.7细胞4~48 h后均能通过PCR扩增获得PRV核酸的特异性条带,故选择4~48 h作为后续研究的PRV感染时间范围;10-2 PRV~10-1 PRV感染可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活性(P<0.05,下同),10-3 PRV组仅在培养48 h时出现下降趋势,而10-5 PRV~10-4 PRV感染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RV感染RAW264.7细胞后,其胞内炎症因子IL-6、IFN-γ、TNF-α、IL-1β和MCP-1的分泌水平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其中10-3 PRV感染RAW264.7细胞12 h能显著或极显著(P<0.01)提高IL-6、IFN-γ、TNF-α、IL-1β和MCP-1的分泌水平;10-4 PRV~10-1 PRV感染组的IL-10分泌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10-5 PRV感染组在感染8和24 h时IL-10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至感染48 h所有病毒感染组的IL-10分泌水平均降低;10-3 PRV~10-1 PRV感染8~24 h能有效提高RAW264.7细胞的COX-2活性,但对COX-1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PRV感染能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其中10-3 PRV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8~12 h是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最佳条件。该模型可应用于PRV感染与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干预药物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RV感染机理及开发抗病毒感染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氯沙坦治疗组(DL组).左下腹腔注射STZ 6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2d予氯沙坦10mg/(kg.d)灌胃,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4、8wk末(每组各取6只)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相对肾重减轻(P<0.01);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β1蛋白表达增多,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DL组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治疗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0.05).结论: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β1表达,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15.
PCV2感染猪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免疫调节分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接种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分析VEC相关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CV2感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VEGF和M-CSF在感染后12h显著上调,IL-6与M-CSF在48h显著下调;MCP-1和IL-8在感染后4h和48h均显著上调,且IL-8在24h时上调显著,72h下调显著。蛋白水平上,VEGF在4h显著下降,24h显著增高;IL-8在4h和24h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PCV2体外感染导致VEC免疫调节功能分子表达异常,其炎性趋化、黏附能力以及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等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接种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分析VEC相关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CV2感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VEGF和M-CSF在感染后12h显著上调,IL-6与M-CSF在48h显著下调;MCP-1和IL-8在感染后4h和48h均显著上调,且IL-8在24h时上调显著,72h下调显著。蛋白水平上,VEGF在4h显著下降,24h显著增高;IL-8在4h和24h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PCV2体外感染导致VEC免疫调节功能分子表达异常,其炎性趋化、黏附能力以及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等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氯沙坦治疗组(DL组).左下腹腔注射STZ 6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2d予氯沙坦10mg/(kg.d)灌胃,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4、8wk末(每组各取6只)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相对肾重减轻(P<0.01);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β1蛋白表达增多,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DL组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治疗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0.05).结论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β1表达,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雷帕霉素(Rapa)对大肠杆菌诱发的乳腺感染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寻找乳腺炎防控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待细胞贴壁后,试验组采用100 nmol·L~(-1)的Rapa处理4 h后,细胞经感染比(MOI)为10的大肠杆菌处理2 h后用细胞刮刀刮取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于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活性氧(ROS)释放检测。[结果]大肠杆菌刺激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后,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Rapa预处理可降低MyD88蛋白表达;同时,大肠杆菌刺激后,乳腺上皮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ROS的释放均显著升高。雷帕霉素能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显著降低ROS的释放量。[结论]Rapa抑制MyD88信号通路后可减轻大肠杆菌诱导的大鼠乳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取1周龄大鼠脂肪组织分离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通过去细胞处理后得到生物支架ADSCs-ECM。使用2 mm的钻头在大鼠膝关节做直径2 mm、深2 mm的缺损;空白组不移植任何材料,试验组在软骨缺损处移植ADSCs-ECM支架材料。手术后6周和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2周后,缺损处空白组未见明显的软骨再生,而试验组可见明显的软骨再生,新生的软骨组织颜色与正常软骨组织颜色相似,且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界面整合良好,再生软骨中有大量的软骨细胞产生。说明同种异体大鼠ADSCs-ECM在修复软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以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来选择适宜的Gln浓度,以不添加Gln和DON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0.75 mmol·L~(-1) Gln组,2.0μg·mL~(-1) DON组和2.0μg·mL~(-1) DON+0.75 mmol·L~(-1) Gln组,处理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自由基(ROS)及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N处理24 h细胞凋亡比例和ROS含量(ROS荧光密度/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与DON组相比,DON+Gln组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比例和ROS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IPEC-J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相关基因和Caspase-3及Caspase-8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DON组相比,DON+Gln组下调IPEC-J2细胞IL-1β、COX-2、Caspase-3、Caspase-8、BAK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IPEC-J2细胞Caspase-3,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NF-κB)蛋白的表达,而添加Gln后(DON+Gln组)下调了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Gln通过清除DON诱导的IPEC-J2细胞中过量的ROS及调节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由DON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