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概述了我国杉木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推动杉木良种化的进程。建议今后在杉木的遗传育种方面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杉木制浆造纸纤维用材育种研究,杉木装饰用材育种研究,杉木营养遗传育种研究,杉木种子园技术及优良材料的区域试验,杉木优良种质基因资源选择收集和第3代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南杉木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经过近40年的遗传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分别种源,家系,无性系收集了14000多份基因材料;(2)种源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并为14个省造林综合评选出适生的丰产稳定种源;(3)对14个种子园112个家系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制定了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标准,确定了木材比重和管胞长度是材性改良的重要性状;(4)在无性系选育方面,对选优方法,标准,不同原始材料优良无性系中选率,无性系与环境互作进行了研究。并选出院 优良无性系89个,材积大于对照50%以上。采穗圃产量提高4倍以上,但杉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在育种策略上,应着重开展杂交育种,筛选正反交均优的组合,建立两个无性系种子园,提高育种效果,降低育种成本。在育种目标上应转向工业用材,装饰材,杉木造纸已走出实验室,是拓宽杉木用途和解决我国纤维浆原料的有效途径。杉木装饰材市场广阔,但需进行遗传改良,为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充分利用现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基础。筛选营养捕获量少的无性系造林。  相似文献   

3.
4.
广西杉木遗传改良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研究员张建国等主持的“杉木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构建了完整的杉木栽培技术新体系,在杉木遗传育种与定向培育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建国后至1992年6月止在刊物上所发表的杉木育种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讨了杉木育种研究文献的时间、主题、刊物和作者所在单位的分布,以找出各时期、刊物和单位的研究重点和进展状况,初步总结了杉木育种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建章 《浙江林业科技》1992,12(5):72-74,53
浙江省龙泉市林科所开展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研究经过20年,已完成了杉木遗传改良的第一轮回选择,正向第二轮回选择进展,来验证杉木种子园的遗传效应理论。在建成133.5ha的杉木良种繁育基地上,已生产杉木良种1万多kg,推广良种造林2.67万ha。  相似文献   

8.
杉木优良家系筛选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试验第1、2、3批9、8、7年生杉木单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了生长量、材性等因子作多点多年度汇总分析表明,家系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年度重复反映出受花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 方法 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 结论 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杉木不同类型种子园、优良家系等良种为材料,进行不同途径良种的造林对比试验.从4年生和18年生试验林的2次生长量调查情况反映出不同途径良种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4年生时生长较快的前10位良种到18年生时的中选率只有60%;18年生时开化种源种子园的那坡小区混系种子、长乐1.5代混系种子、龙泉双系种子园混系种子及湘零陵9、龙泉15、龙泉5优良家系种子造林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0.9%、54.5%、49.1%、42.0%、38.9%、33.5%;按种源类别统计,龙泉双系种子园材积生长量最大,遗传增益达到49.1%,长乐1.5代种子园、种源种子园和本省(浙江)选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也在30%以上,而从外省未经子代测定而收集到的15个优树无性系的遗传增益仅为0.8%.为获得高增长的遗传改良效益,用真正优良的优树无性系2个或多个配置,是营建杉木高级种子园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杉木82个无性系间1-4年生树高差异极显著,生长量最大相差达1.6-2.7倍。遗传变异系12.5-22.8%,广义遗传力估值0.633-0.941,遗传变异幅度和遗传控制程度都有随树龄增大而变小的趋向。按10%的入选率,中选无性系的树高平衡遗传增益可达25%左右,但无性系相对于种子园子代的树高生长优势可能因树龄小而尚水表达出来,2年生与3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以提高木材产量为目标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杉木双列杂交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杉木9×9半双列和杉木6×6全双列试验材料,并综合我国杉木配合力育种中所有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了杉木双列杂交试验和配合力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阶段及试验环境对控制杉木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比值没有质的影响;(2)在I类材料中,杉木的母本细胞质效应作用不明显,在II类材料中,在选择性状(生长性状)上,检测到显著的母本细胞质效应,但这不影响非加性遗传方差份量的主导作用;(3)交配设计类型的变化对杉木II类材料的性状基因作用方式的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4)在控制子代性状的表达方面,母本的加性效应显著,父本的花粉效应不明显,但父本与母本互作效应极其明显.因此在杉木杂交育种中,可以评选出具有突出表现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对融安县西山林场1984年营造的25年生的85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子代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胸径、树高和材积增益大于对照10%的家系数量分别占参试家系的42.3%、27.1%和47.1%。以生长量差异为依据,筛选出了西山园广运5、所园红泥坡3、山口园山口4、林朵6等26个综合增益显著的家系,其最高胸径、树高和材积增益分别达46.7%、72.6%和134.9%。  相似文献   

14.
在罗平县江外林场进行杉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试验。试验表明,全垦整地,全面松土抚育(A1)及施肥(B1)是促进杉木幼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因素,显著性检验分别为F=38.44、13.25>F(0.01)=10.56。A1B1组合较之A2B2组合4年生幼林(不包括苗龄)平均材积生长大5.22倍。根据试验结果及现行造林投入水平得出A1B1C2D2的优化组合造林模式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不同造材方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建顺昌130株杉木人工林采伐样木资料为基础,采用7种不同的造材方式进行实际造材,对不同造材方式的出材率和平均销售单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材方式出材率、平均销售单价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采用第7种造材方式(遇到根部有缺陷的,则截1 m段头,4 m段造材,根部无缺陷的,则不截头,4 m段造材)出材率和平均销售单价均最大,为最佳的造材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起至1992年在我省珙县和纳溪进行了杉木人工林施肥试验。试验处理包括施肥种类(N,P及N+P)和施肥剂量,以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为指标分析了施肥效果;采用线性模型进行了统计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例如施适量氮磷复合肥)对格木生长有明显增益作用,可以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其增益产值与投入现值之比在2以上,最高可达7;平均年增益产值为300元/ha-900元/ha。  相似文献   

17.
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对杉木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杉木单板,探讨了浸渍处理工艺对其增重率和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加压条件下,增重率均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增重率的增大,板材密度逐渐增大,吸水厚度膨胀率(TS)逐渐降低,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先增大后减小.干增重率52.5%时,MOR和MOE达到最大,分别为51.19MPa和10 886MPa,MOR达到了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120E优级,MOE达到了100E级.鉴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建议采用浸胶法生产杉木单板层积材时,干增重率控制在50%左右,湿增重率控制在1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杉木优良无性系区域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广东、湖南和贵州3个省40个杉木优良无性系,于1998年在广东大坑山林场进行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6年生单株材积生长55%的无性系优于对照,其中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的有4个无性系,广东3个,湖南1个。广东提供的无性系表现较好,其中生长表现较优的GDL041、GDL043、GDL044三个无性系单株材积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占参试无性系的33%,其次为GDL042、GDL046无性系,其单株材积增益均达25.1%以上,在本省亦经过了3次以上重复试验,表现均较优,可大面积在广东造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杉木制材板皮为原料,采用梳解加工法制造杉木积成材的制板工艺。结果表明,密度为0.6g/cm^3,厚为16mm的杉木积成材,其较佳制造工艺为木束条含水率6%-9%,施胶量8%-9%,热压压力2.0MPa,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