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测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锯材分等体系, 即依据目测分等规则通过肉眼观测方式测定木材的缺陷状况进而确定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因此, 对木材缺陷与材质等级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分等规则的正确应用, 是对规格材进行科学、正确分等的基本要求。合理地依据目测分等规则划分规格材等级, 不仅可以使规格材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且有利于规格材产品使用性能的充分、合理发挥。经过目测分等的规格材具有客观的力学性质以及外观质量等级, 可以为其作为结构用材使用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直到今天, 目测分等方法依然是北美进行规格材分等的主要分等方法和基础。文中介绍了北美目测分等方法的发展、原理、意义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目测分等标准, 并对中国目测分等标准与北美目测分等规则进行了比较, 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目测分等规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无损检测技术评估规格材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两种应力波设备对北美黄杉规格材进行抗弯强度性质的预测,分析规格材破坏模式,并讨论木材节子对规格材强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动态与静态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结构材的破坏模式主要为纹理断裂和脆性断裂;在规格材中间部位节子较多,且节子在规格材横断面上投影面积较大时,易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对596根横截面尺寸为45mm×90mm的杉木人工林3种规格材(目测等级SS,No.1,No.2)抗弯、抗拉、抗压力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个等级的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抗拉强度(UTS)及抗压强度(UCS)平均值从SS等级到No.2等级的变化呈V形,No.1等级的各项力学指标平均值略低于No.2等级;5%分位值(除MOE值外)从SS等级到No.2等级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目测等级的MOR,UTS,UCS值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弹性模量与强度及各强度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此外,当试件数量较少时,选择相同弹性模量范围内的强度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人工林杉木规格材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现代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水泵性能测试系统,充分发挥了虚拟仪器技术开发效率高、灵活性兼容性强和可重用度高的特点,设计与实现了水泵性能的在线测试,详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说明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泵性能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推导.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证明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灵活,能可靠实现水泵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13.
1研究背景重组装饰材是以人工林或普通树种单板为原料,通过单板调色、组坯设计、木方模压、胶合成型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仿珍贵树种的木质装饰材料。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大径级优质天然林资源的减少,以及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纹理美观的珍贵树种日益难觅。重组装饰材通过模拟和再现珍贵树种的花纹,高效利用了人工速生树种的木材,很好地达到了节约和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的。在传统重组材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大量的手工工作,如人工纹理识别、模具设计与制造及人工测色染色等,这些对行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CAD系统可以作为重组材行业中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依靠其参数建模的灵 相似文献
14.
离合弹簧在自动立木整枝机变速换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自动立木整枝机离合弹簧性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支持不同类型信号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实现信号的产生、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显示及存储等功能,并通过多次测试离合弹簧的实验,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对天然林落叶松锯材进行动态弹性模量EMSR测定,依据美国标准ASTM D 4761-05测量其四点平弯与侧弯的弹性模量E4f、E4s和抗弯强度(MOR),并分析EMSR与E4f、E4s、MO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MSR与E4f、E4s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0.681。 E4f、E4s与MOR相关性高于EMSR与MOR的相关性,E4s与MOR的相关性高于E4f与MOR的相关性。实验表明,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提高木材分等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志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34(9):32-35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测试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发动机性能远程测试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PC-DAQ方案,通过多传感器采集和数据融合,配以车载式PC机、数据采集卡和GPRS无线上网卡为主要硬件平台,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构成了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数据采集控制仪器。本文从硬件构成和软件功能上对整个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