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落叶松规格材机械应力分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东北人工林落叶松规格材机械分等方法及其特征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弯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相关性较好,纵向振动法可作为落叶松规格材机械分等的有效方法.按照我国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落叶松规格材可归类为M14~M35之间的等级;通过机械分等,大大提高了落叶松规格材的强度设计值.  相似文献   

2.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测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锯材分等体系, 即依据目测分等规则通过肉眼观测方式测定木材的缺陷状况进而确定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因此, 对木材缺陷与材质等级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分等规则的正确应用, 是对规格材进行科学、正确分等的基本要求。合理地依据目测分等规则划分规格材等级, 不仅可以使规格材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且有利于规格材产品使用性能的充分、合理发挥。经过目测分等的规格材具有客观的力学性质以及外观质量等级, 可以为其作为结构用材使用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直到今天, 目测分等方法依然是北美进行规格材分等的主要分等方法和基础。文中介绍了北美目测分等方法的发展、原理、意义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目测分等标准, 并对中国目测分等标准与北美目测分等规则进行了比较, 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目测分等规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北美规格材机械分等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规格材的机械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分等体系, 即采用机械应力测定设备对木材进行非破坏性试验, 按测定的木材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确定木材的材质等级。用于机械分等规格材的分选参数可以因不同工厂机械的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 较目测分等更能适应现代化木材工业的发展要求。文中从分等方法的诞生、机械分等与目测分等相互关系、机械分等方法和标准、分等机构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北美规格材机械分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规格材分等的现状并对中国规格材分等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规格材目测分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规格材目测分等规则,对3种尺寸的兴安落叶松规格材进行目测分等,并分析降等缺陷。结果表明:不同尺寸规格材的等级比例不同;节子、轮裂/干裂和漏刨是规格材主要的降等缺陷。建议优化落叶松规格材加工方法,进一步完善干燥工艺,减少裂纹等缺陷,提高规格材加工质量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加拿大规格材目测分等规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与加拿大规格材目测分等规则NLGA 2002的异同,并根据NLGA对中国杉木人工林规格材进行了目测分级试验.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规格材目测分等规则的修订与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铁路货车材应力分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目的与试验材料所谓应力分等 ,就是用一种机械设备来测试木材的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 ,再根据强度或抗弯弹性模量确定木材的等级。我国对木材等级的确定 ,不论是何种用材 ,都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 ,从外观上按木材的自然缺陷如节子、斜纹、虫眼等来划分。而往往有些表面缺  相似文献   

7.
木材规格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轻型木结构房屋的角度阐述了规格材的用途, 包括规格材基本概念、规格材分等研究现状、规格材测试研究现状及与规格材有关的标准的研究现状等; 通过对规格材研究的展望, 提出了今后进行规格材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锯材外观分等与机械应力分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王欣  赵丹  闫超  时兰翠 《林业科技》2009,34(6):50-51
根据中国、日本、美国三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机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应力分等试验,并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的外观分等结果与机械应力分等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无损检测技术评估规格材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两种应力波设备对北美黄杉规格材进行抗弯强度性质的预测,分析规格材破坏模式,并讨论木材节子对规格材强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动态与静态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结构材的破坏模式主要为纹理断裂和脆性断裂;在规格材中间部位节子较多,且节子在规格材横断面上投影面积较大时,易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对596根横截面尺寸为45mm×90mm的杉木人工林3种规格材(目测等级SS,No.1,No.2)抗弯、抗拉、抗压力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个等级的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抗拉强度(UTS)及抗压强度(UCS)平均值从SS等级到No.2等级的变化呈V形,No.1等级的各项力学指标平均值略低于No.2等级;5%分位值(除MOE值外)从SS等级到No.2等级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目测等级的MOR,UTS,UCS值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弹性模量与强度及各强度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此外,当试件数量较少时,选择相同弹性模量范围内的强度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人工林杉木规格材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现代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水泵性能测试系统,充分发挥了虚拟仪器技术开发效率高、灵活性兼容性强和可重用度高的特点,设计与实现了水泵性能的在线测试,详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说明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水泵性能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推导.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证明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灵活,能可靠实现水泵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以轻型木结构建筑常用的SPF规格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支梁中部集中加载的方式进行短期弯曲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蠕变经过瞬态蠕变阶段、相对稳定蠕变阶段。试件在不同持续负载水平下的蠕变应变-时间曲线具有几何相似性,其曲线的形状和走向趋势大致相同。蠕变变形量和曲线上的跳跃点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相比于侧弯受力,平弯蠕变速率更大,承载强度损耗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刘玮  于志明 《林产工业》2012,39(5):42-44,47
1研究背景重组装饰材是以人工林或普通树种单板为原料,通过单板调色、组坯设计、木方模压、胶合成型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仿珍贵树种的木质装饰材料。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大径级优质天然林资源的减少,以及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纹理美观的珍贵树种日益难觅。重组装饰材通过模拟和再现珍贵树种的花纹,高效利用了人工速生树种的木材,很好地达到了节约和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的。在传统重组材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大量的手工工作,如人工纹理识别、模具设计与制造及人工测色染色等,这些对行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CAD系统可以作为重组材行业中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依靠其参数建模的灵  相似文献   

14.
离合弹簧在自动立木整枝机变速换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自动立木整枝机离合弹簧性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支持不同类型信号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实现信号的产生、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显示及存储等功能,并通过多次测试离合弹簧的实验,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对天然林落叶松锯材进行动态弹性模量EMSR测定,依据美国标准ASTM D 4761-05测量其四点平弯与侧弯的弹性模量E4f、E4s和抗弯强度(MOR),并分析EMSR与E4f、E4s、MO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MSR与E4f、E4s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0.681。 E4f、E4s与MOR相关性高于EMSR与MOR的相关性,E4s与MOR的相关性高于E4f与MOR的相关性。实验表明,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法提高木材分等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测试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发动机性能远程测试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PC-DAQ方案,通过多传感器采集和数据融合,配以车载式PC机、数据采集卡和GPRS无线上网卡为主要硬件平台,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构成了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数据采集控制仪器。本文从硬件构成和软件功能上对整个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华丽  李文彬  朱守林 《森林工程》2005,21(1):7-8,14
自然风在森林环境中因受地形、地势和地表植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变化丰富。本研究利用虚拟仪器,对近地表森林自然风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并且利用处理后的自然风信号输出对外部的机械进行控制,实现了近地表自然风的模拟回归。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仪器对近地表自然风信号的分析模拟较传统仪器更为简便,且能保证精度高,模拟还原信号与原始采集信号的拟合度符合预期的效果。在后继的研究中可结合温度、湿度等因素以进一步完善此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钉连接是轻型木结构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美国握钉性能和钉连接承栽性能评价方法,并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握钉性能和钉连接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